見王陵面色逐漸嚴肅,陽毅不由正了正身,聽王陵突然發(fā)出這么一問,又頓時愣在了原地。
帝陵……
“嗨……”
“這是被老家伙看輕了……”
說來,這并非是陽毅第一次來拜訪王陵了。
——上回軍議一事,陽毅被嫡母夏氏打了頓板子,之后足足在家躺了大半個月;
病好之后,陽毅曾出于‘做出些成績,另外謀個差事’的目的,以‘帝陵’一事相問于季布。
通過那次拜會,陽毅感覺到了朝堂格局的怪異之處,所以從季布家中走出之后,陽毅便帶著疑惑,登門拜訪了王陵。
那時,陽毅頭上‘阻止太后興兵北討’的直臣光環(huán)還依舊滾燙,自是被王陵禮請入府,為座上賓。
連陽毅登門不帶禮物的失禮之舉,都沒有引起王陵絲毫不愉。
只不過當時,陽毅并沒有從王陵這里,得到太明確的答案,只得到了一個‘可以回家跟你爹聊聊’的建議。
回家之后,陽毅終于從老爹陽城延口中,真正認識到了如今朝堂各方勢力的訴求、狀態(tài),也明確了自己的未來方向。
再之后,便是陽毅官復原職,重任宮中侍郎;帝陵一事,也就被扔在了一邊。
想到這里,陽毅也不由自嘲一笑,稍一頷首:“非也?!?p> “蒙王翁知醒,帝陵一事,小子已得家父教誨:非蕭相自奏太后,便無以得行?!?p> “小子今日登門,亦非仍于陵、邑之事耿耿于懷?!?p> 悄然撇清自己‘死抓著帝陵一事不放’的嫌疑,陽毅面上,便略帶上了些許討好之意。
“王翁當知,小子今歲滿十七,論制,當分門別戶?”
聽陽毅說起這件事,王陵面上認可更甚。
“老夫知之。”
“陽侍中不因父貴而自棄,勇于自立,此誠丈夫之舉!”
倒不是王陵客氣,對于陽毅分家別戶一事,王陵是真心感到認可和欣賞的。
——看看長安這一百多家功侯貴勛,以及數(shù)以倍之的官宦子弟,有幾人能有這樣的膽魄?
都不用說外人,就王陵本人的兒子,四十歲以上的都有好幾個了?、?p> 除去嫡長子王忌,其余的幾個嫡次子、庶子們,有的都做爺爺了,還xx住在尚冠里的安國侯府!
搞得王陵每每聽外人說起兒子,都覺得一陣臉紅……
所以在王陵看來,陽毅分門別戶,自力更生的舉動,往大了說,是遵紀守法,嚴格恪守《傅律》不搞特殊;
往小了說,即便算不上光宗耀祖,也起碼是讓老爹陽城延面上有光,能在外人面前揚眉吐氣的凡爾賽一句:犬子只知自力更生,毫不惜父蔭之利,甚是頑劣……
再結合陽毅幾個月前,在那次軍議上據(jù)理力爭,仗義執(zhí)言,說出了滿堂功侯勛貴都不敢說的事,王陵心中,自然是對陽毅百般欣賞。
若非陽毅家世也還算顯赫,王陵甚至都有了認陽毅做干兒子的打算!
可干兒子做不成,卻也不意味著沒有別的辦法……
“論民俗,男十七而始傅,分家別戶,后便當婚娶……”
對于王陵腦海中的‘險惡’想法,陽毅自是全然不知情,只稍一措辭,便道出了自己的來意。
“前些時日,小子遣家中奴仆出門,欲于長安置宅地一處,以建府邸?!?p> “然今長安之內(nèi),民之宅地皆無有貨與之處……”
說到這里,陽毅面上討好之意更甚。
“小子私以為,長安城內(nèi),無用之宅地,當仍于內(nèi)史名下?”
“故小子此番登門,乃欲求王翁,許小子于長安之內(nèi),貨宅地一處?!?p> 說著,陽毅生怕王陵誤會般,趕忙補充道:“及宅地之費,小子自當盡數(shù)奉于內(nèi)史!”
聽聞此言,王陵目光中,便緩緩帶上了一絲洞悉。
“此子年不過二十,怎有如此韜略?”
王陵活了六十多年,又為官十數(shù)載,對于陽毅話中的意思,自然是看得一清二楚!
如果真的只是打算在長安買一塊兒地,陽毅又必要特地登門,拜會身為九卿之首的內(nèi)史王陵?
陽毅甚至都不需要考慮少府,只要跟老爹陽城延打聲招呼,陽城延一道手令下去,啥都能辦的妥妥當當!
但陽毅呢?
非但不借助老爹的威權,想要親自用錢,到內(nèi)史衙門花錢買地,甚至為了這么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親自找上了王陵!
這里面暗含的意味,別說王陵這樣的人精了,隨便一個在官場混過的中年人,都能看的明白。
其一,便是陽毅借著此舉,告訴包括王陵在內(nèi)的整個朝堂:我陽二郎分門別戶,自力更生,不是做給誰看的姿態(tài),而是玩兒真的!
至于第二層,光是看看陽毅方才帶來,此時擺滿大半個側堂的‘薄禮’,就可見一斑了。
“此子今日之舉,當欲同老夫交好……”
暗自思慮間,王陵便明白了陽毅如此舉動的第三層含義。
——陽毅非但想交好王陵,而且還想告訴王陵:我和你做朋友,不是代表我爹陽城延,而是代表我自己!
簡簡單單一個舉動,就將全部意圖隱晦的送到王陵面前,光是這一份精明,就足以讓王陵眼前一亮。
“如此小事,陽侍中何必親來?”
淡然一語,王陵便將案幾上的茶碗再次端起,似是隨意道:“只需少府卿修手令一封,內(nèi)史自會為陽侍中擇一寶地?”
言罷,王陵便將茶碗送到嘴邊,輕輕吹開浮在茶面的葉片,淺啄起茶水。
見此,陽毅自也是心領神會,輕笑著抬起頭,不著痕跡道:“言雖如此,然王翁于小子有教誡之恩,小子有求于內(nèi)史,自當先稟知王翁?!?p> “且小子欲分門別戶,日后于‘長安’之內(nèi),于王翁亦多有仰賴,故備下些許薄禮,同王翁言敘情誼?”
聽陽毅在‘長安’二字上不輕不重的咬下著重語調,王陵終是放下手中茶碗,面色看似隨意,目光中卻又隱隱帶上了鄭重。
“既如此,老夫便厚顏,以謝陽侍中之‘薄禮’?!?p> 看著王陵對自己略帶鄭重的一拱手,以及同樣在‘薄禮’二字上咬下的著重調,陽毅心底稍一喜,面上卻趕忙起身上前,將王陵扶回上座。
“王翁如此大禮,小子實擔當不起……”
中丞佐吏
1.史料記載,王陵亡于高后八年(前180年),子王忌繼任安國侯,同年薨。 從王忌剛成為二世安國侯,并于當年壽終正寢來看,王陵的兒子們年紀都小不了。 按照當時男子十五六歲就做父親來推斷,結合王陵書中六十以上的年紀,兒子四十多也是合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