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別劉盈,又在司馬門同季布、武虎、趙堯二人分別,走在回家的路上,陽毅只覺一陣欣喜難耐。
——御史大夫趙堯,同樣是劉盈陣營的人!
而且和燒劉盈冷灶的季布、因劉邦命令而支持劉盈的武虎不同,趙堯同陽毅一樣,是主動投身劉盈陣營的!
對于趙堯此人,陽毅也有一定了解。
御史大夫江邑侯趙堯,在青史上留下的唯一一處記載,便是奇計取御史大夫周昌而代之。
說來此事,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當(dāng)中,也就發(fā)生于去年,高皇帝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黥布)之亂,回到長安之后。
彼時,劉邦已為流矢所擊中,重病不起,廢劉盈太子之位,以劉如意為儲的計劃也已腰斬,劉邦便整日臥榻不起,悶悶不樂。
見劉邦整日郁郁寡歡,符璽御史趙堯便硬著頭皮問道:陛下因何憂心?
對于趙堯,劉邦自然也是百般信任。
想來也正常:符璽御史,本職可是代天子掌管符節(jié)、玉璽!
若不是全然信任,劉邦也不可能讓趙堯一個外人,擔(dān)任自己的符璽御史。
趙堯這一問,劉邦也并沒有隱瞞,直接道出了心中的憂慮。
劉邦說:我快不行了,等我死后,趙王劉如意就沒人看顧了;
皇后和趙王的母親戚姬有怨,我怕我死后,趙王和戚姬會被皇后害死。
聽聞此言,趙堯只稍一笑,對劉邦建議道:陛下如果擔(dān)心趙王和戚姬,可以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做趙王的國相;
如此一來,陛下百年之后,皇后也不會有機會迫害趙王;趙王在,戚姬也不會出事。
劉邦聞言,頓感醍醐頓開,又又問:那該派哪個老臣,去做趙王的王相呢?
于是趙堯提議,派御史大夫汾陰侯周昌擔(dān)任趙相,以保護趙王劉如意,免其遭皇后呂雉的迫害。
就這樣,原本位列三公,為漢‘亞相’的御史大夫周昌,被趙堯一個無名小卒三言兩語,趕去做了趙相。
在前世,從《史記》當(dāng)中看到這個故事時,陽毅只覺稍有些荒誕,卻也沒反應(yīng)過來到底是哪里不對。
劉邦死后不久,趙王劉如意便被太后呂雉毒殺,趙相周昌自愧有負劉邦信重,沒能保護好劉如意,因而‘抑郁而終’的記載,也將陽毅心中的孤疑所化解。
但這一世,親身參與進這段‘撲朔迷離’的歷史時期后,陽毅才終于發(fā)現(xiàn):太史公筆下的‘趙堯奇計取代周昌’,究竟是哪里不對勁了。
——取代周昌御史大夫之位的趙堯,并非開國元勛!
就連趙堯被封為‘江邑侯’,都是因為在去年年末,漢室平定代相陳豨叛亂的過程中,立下功勛才獲封!
這幾件事分開來看,或許都沒什么不對。
但當(dāng)陽毅將‘劉盈心腹’的身份提前代入進去,再回過頭去看這段往事當(dāng)中,趙堯所扮演的角色,事情就變得非常有趣了。
趙堯提議讓周昌去做趙王相,以圖劉邦死后保護劉如意,免遭呂雉迫害,這一點無可厚非。
作為開國元勛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佼佼者,汾陰侯周昌,也確實有這個威望和能量。
但周昌卸任御史大夫,繼任者為什么是趙堯?
漢開國元勛,光徹侯就足有一百五十六位,資歷、能力符合御史大夫之職的,更是不下十指之?dāng)?shù)!
劉邦為何不從這些開國元勛中,選一個德高望重的老臣,如王陵、陳平等人接替周昌,而是讓趙堯這個無名小卒做御史大夫?
就因為御史大夫的位置,是因為趙堯的建議才空出來的?
這,不合理,很不合理,極其不合理!
作為一朝開國皇帝,劉邦再怎么離譜,也不可能夸張到這種程度。
再者,漢初朝堂臥虎藏龍,三公、九卿,乃至于朝臣百官,無一不是食邑數(shù)千戶的開國功侯。
反觀趙堯當(dāng)時,還僅僅只是秩祿六百石,專責(zé)掌管符璽的宮官,連參政議政的權(quán)利都沒有。
這樣一個小卒子,非但一飛沖天,做了三公,還成了滿朝開國元勛的‘糾察’者?
且先不論劉邦這個安排合不合理,百官服不服氣,光是這樣一個毫無威望可言的御史大夫,究竟還能否起到‘糾察百官’的效能,恐怕就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可奇怪的是:對于趙堯擔(dān)任御史大夫,朝堂百官并沒有什么反應(yīng),就好像本該如此。
在歷史記載中,趙堯最終被罷官免爵,更是因為一句搞笑的‘呂雉因為趙堯曾提議讓周昌做趙相,而對趙堯心存怨念’。
這一切,都讓前世的陽毅感到怪異,卻又百思不得其解。
趙堯擔(dān)任御史大夫一事,如果僅僅只是劉邦一個人離譜,那或許只是個意外。
但整個朝堂都對這個怪異的任命默不作聲,反倒是呂雉對此心懷不滿,這件事,恐怕就沒有太史公筆下所書,那么簡單了……
“呵……”
“不愧是‘赤帝之子’啊……”
此刻,陽毅腦海中,已經(jīng)有了另外一種十分有趣,且大概率更符合事實的可能性。
——御史大夫江邑侯趙堯,是高皇帝劉邦專門替兒子劉盈,提前安插進朝堂的黨羽!
——‘遷周昌為趙相’,并非趙堯之計,而是劉邦之策!
——去年,漢室平滅代相陳豨叛亂的過程中,趙堯因功獲封江邑侯,是劉邦為其補上‘非功勿侯’的手續(xù)!
這樣一來,在史書上頗帶有滑稽氣息的‘趙堯奇計取代周昌’一事,就完全說得通了。
劉邦要為繼承者劉盈在朝中安插黨羽,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某個位置上的開國元勛挪個窩。
‘擔(dān)心自己死后,趙王劉如意被呂雉迫害’的解釋,無疑便是讓周昌卸任的上好借口。
——汾陰侯,你可得替朕看好劉如意啊~
可趙堯又官、爵兩低,任其為御史大夫,百官必然不服,怎么辦?
——讓趙堯去軍隊鍍個金,立點功勛,順勢封為徹侯!
如此一來,趙堯身徹侯之貴,又背著‘高皇帝替太子安插進朝堂之黨羽’的馬甲,劉邦任其為御史大夫,百官自然也就心領(lǐng)神會,默不作聲了。
那對于這樣一個人,太后呂雉是個什么態(tài)度?
這一點,恐怕從劉盈死后,呂雉光速罷免趙堯職務(wù)、剝奪趙堯爵位,就可以看得出來。
“在原本的歷史上,劉盈在位的這幾年事件,御史大夫趙堯,怕是讓呂雉吃了不少悶虧……”
訕笑一聲,陽毅面色之上,便緩緩掛上一抹詭異的笑容。
“能讓呂雉恨得咬牙切齒的人……”
“嘿嘿嘿嘿嘿……”
中丞佐吏
上一章說道: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青綬,在中央,其實就是九卿銀印青綬。 三公中,丞相、太尉萬石,金印紫綬。 那趙堯為什么是銀印青綬呢? 這是因為御史大夫雖為三公,但秩祿并非萬石,而是和九卿一樣,為中二千石; 金印紫綬是萬石才有的,御史大夫中二千石,不滿足金印紫綬的條件,只能按照‘高于比二千石’,為銀印青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