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人前顯圣
有些大唐重臣不忍去看,紛紛側(cè)目,而有些大臣則是目瞪口呆,
總之,一時(shí)間,場面寂靜,
過了片刻,不忍去看的大臣,帶著狐疑之色轉(zhuǎn)頭,
入目瞧去,他們愣了,
吳王李恪?。?p> 他……他是什么時(shí)候上了擂臺的,他竟然還擋在羅通身前,而那高句麗的強(qiáng)者和李恪保持的距離,
看來是因?yàn)槔钽〉纳矸荩歉呔潲惖纳倌隂]敢動手!
而眼瞧吳王動作的群臣,回過神來,驚訝的議論道,
“吳……吳王的修為,竟達(dá)到了那般厲害的程度!這……”
“羅通都不敵那高句麗的少年,吳王竟擋下了其一擊,這……這怎么可能!”
“你們……你們再說什么,是吳王擋下了高句麗少年的攻擊,而不是那少年畏懼吳王身份而收手?”
“是吳王擋下的,哪里是那少年收了手,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
一瞬間,不僅僅是大唐群臣的心中翻江倒海,高句麗使臣淵蓋仲乞,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他實(shí)在沒有想到,吳王李恪竟有著三品的修為。
他派出的少年,本就是四品上境,還吞了爆勁丹,氣力足以達(dá)到三品下境,那般全力一擊,卻是被吳王直接擋下。
吳王的年紀(jì)也就十五六歲的樣子,修為境達(dá)到了三品,這……這是妖孽嗎?!
“啊~!”
高句麗的少年在此時(shí)長嘯一聲,全部的力量灌注,直接斬向李恪,
哪怕群臣隔著老遠(yuǎn),亦能感受到這一刀上的恐怖力量。
李恪的雙眸微微一凝,這架勢完全是想殺了他!
許是因?yàn)樵鞯年P(guān)系,亦或是擁有了不俗的力量,李恪的心中殺機(jī)彌漫,
此人不可活!
面對劈來的長刀,李恪身軀微微移動,以手接刀,
大唐群臣一愣,神色駭然,怪異,有大臣脫口而出,“吳王這是瘋了!?竟想以手接刀?!”
其余的群臣雖未開口,但他們的想法和說話的官員一致,
在他們看來,吳王這就是瘋了!
不僅圍觀的眾人如此覺得,高句麗少年的嘴角也勾勒起一抹冷峻譏諷的弧度,“大唐王爺不過如此!”
隨即,他呆若木雞!
接住了,吳王竟……竟是接住了!
他灌注所有力量的一刀,三品下境修為的全力一刀,就……就這么輕易被接下了!?
怎么……可能?!
李世民見狀,嘴角瞬間勾勒起一抹弧度,心中重重的松了口氣,
這臭小子,嚇?biāo)览献樱?p> 三品的修為,十五歲的三品,這小子,藏的夠深的!
要不給這小子太子位,怕是他就得自己奪,再一個(gè)玄武門之變?!
一時(shí)間,李世民的心中,開始猶豫起來,甚至對于李恪生出一些忌憚。
無論如何,他的皇位可以傳,但絕不能被奪,這是帝王尊嚴(yán)!
李淵:⊙?⊙!
你個(gè)龜兒子,你還知道呢?!你TM倒還是個(gè)要臉的,那老子是不要臉的?
一眾大臣回神,目瞪口呆,
吳王什么時(shí)候……這么厲害了!吳王藏的還真夠深的!
年紀(jì)輕輕,竟有如此城府,已具備帝王之姿,難怪陛下總是夸贊吳王“英果類我”!
長孫無忌一派,太子陣營的大臣,臉色卻很是難看。
吳王越強(qiáng),顯的太子越發(fā)羸弱,陛下易儲的心思便會越大。
吳王不除,必成大患!
李?。?-(!
一不小心人前顯圣,其實(shí)我是想低調(diào)的!
就在眾人皆驚訝時(shí),一聲脆響,是金屬斷掉的聲音,
尋聲看向擂臺,贏高句麗少年手中的刀已然被折斷,斷掉的半截刀身,穿透了高句麗少年的胸膛。
淵蓋仲乞瞬間大怒,猛然間起身,“吳王,你……!”
話未曾說完,李世民的聲音淡淡響起,“使臣不必動怒,吾兒功力不到位,竟一時(shí)受不住手,誤殺了使臣屬下,朕定會罰他半年俸祿!”
淵蓋仲乞:⊙▽⊙!
功力不到位?!
一時(shí)收不住手?!
誤殺?!
艸你大爺?shù)模裁唇斜犙壅f瞎話,這就是!關(guān)鍵還字字誅心!
罰俸半年?
你還不如不罰呢!
“大唐皇帝陛下,吳王此舉,分明是故意的!您……您這是包庇自己的兒子!”淵蓋仲乞憤怒道。
李世民的臉色瞬間陰沉了幾分,聲音冰冷刺骨,“使臣仿佛忘記了,剛才你那屬下,也差點(diǎn)失手,殺了我大唐少年將軍,若羅通身亡,使臣當(dāng)如何?可自刎謝罪否?!”
聞言,淵蓋仲乞的臉漲成了豬肝色,“大唐皇帝這是要挑起兩國爭端嗎?!”
李世民聞言,冷哼道,“全憑使臣一張嘴,想怎么說都可以,朕不在意!”
這話說的,屬實(shí)誅心!
淵蓋仲乞:整的我好像胡說八道,挑撥兩國戰(zhàn)爭似的,還你不在意,好像你多大度似的,咋滴,就我小心眼?
同時(shí),李世民的一句“朕不在意”也是在說,要戰(zhàn)便戰(zhàn),大唐無懼!
淵蓋仲乞縱是滿腔怒火,也發(fā)泄不出來,現(xiàn)在是在大唐地盤上,得知趣些!
高句麗,突厥,吐谷渾的使臣灰溜溜的離開,原本是想給大唐一個(gè)下馬威,被不想,自己的臉被打的紅彤彤的,高句麗還死了一位少年強(qiáng)者。
這一點(diǎn)上,突厥和吐谷渾還是有些慶幸的,畢竟他們沒死人!
而在三國的使臣離開后,李世民開懷大笑,“好!好!好!英果類朕!”
雖然沒有點(diǎn)名,但這話是對誰說的,群臣心中自然有數(shù)。
突然覺得,現(xiàn)在真的坐實(shí)了,李二說這話,完全是在自己臉上貼金。
當(dāng)然,十五六歲時(shí)的李世民,已是不凡,文采武功不比李恪,而在帶兵,馭人方面,李恪遠(yuǎn)遠(yuǎn)比不上李世民。
李二開心,麟德殿上,又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在這期間,羅通,秦懷道,程處嗣,尉遲寶林紛紛向李恪敬酒,
尤其是羅通,在大唐群臣,眾目睽睽之下,向吳王李恪下跪,謝李恪的救命之恩,
李恪忙是將羅通扶起,“你我皆是大唐之人,自當(dāng)守望相助,共御外敵,羅將軍還是為國效力,本王是為國而救你,若要謝,應(yīng)該謝父皇!”
這話說的高明,又讓李二笑的合不攏嘴,后槽牙都露出來了,嘴上還謙虛著。
皇帝陛下,您還能再裝點(diǎn)嗎?!
一時(shí)間,群臣彼此對視,在吳王李恪身上,他們似乎看到了當(dāng)年的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