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貴不曉得自家大舅是這鹽城如此叱咤風云的人物,就算福貴知道了他也不會多管閑事。
攔人財路,猶如殺父之仇的道理,福貴還是懂得的,自己能夠管好自己徐家的一畝三分地就好了。不然舅舅家還認不認他,還是兩回事。
這時候有侍女給桌上的各位到起了酒,給福貴倒酒的時候,不小心把酒水撒在了富貴的腿上。
一旁的管家看到,連忙走了過去,一巴掌扇到了她的臉上。眾人的眼光都看了過來,富貴正打算表示自己并不在意,不用這般打人。
酒桌另一邊的警察署長看到,連忙說到:
“張管家,別動手打人??!這嬌滴滴的小娘子被打壞了,那可是心疼壞了我吳某人了。”
此話一出,桌上眾人哈哈大笑了起來。
“張家主,等會宴席結(jié)束,務(wù)必讓我好好安撫好她一番!”
“自無不可,你我情同手足,吳兄到時自便就是,我這就喊管家?guī)巳ハ磧?,待在廂房里,等君采擷!”
正所謂酒足飯飽思**,這侍女能給眾人倒酒遞菜,身材長相也是經(jīng)過層層挑選過,現(xiàn)如今吳署長看上了。
那本就是張家的意料之中,若是其他人也同吳署長一樣,那張家還有十幾個丫鬟可供挑選。若是覺得意猶未盡,人盡管帶去就是了。
福貴則是真的長了見識,隨著幾人胡吃海喝一番,這場宴席也就到此結(jié)束了。
等送走其他幾人離開正廳了,福貴才打算離開。
“福貴少爺,您需不需要安排個侍女侍寢啊?”
管家喊住福貴問到。
福貴連忙擺手示意不用,便自己走回了房間。
次日,福貴還進城逛了一圈,雖然鹽城比康城繁華一些,但是來往的行人都是面無笑容,行色匆匆。
福貴也沒看到什么想要買的,也就隨意的繞著大街小巷走了一圈便回了張家。
又過了兩日就到了老太太的壽宴的這一天。
張家鑼鼓齊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張家的下人則是在管家吩咐下,把張家布置的張燈結(jié)彩,喜氣洋洋。
下人們也難得高興起來,除了過年也就是老夫人和老爺這些人的壽誕,能夠吃飽喝足,還能人人得到一點賞錢。
就是那些做錯事被關(guān)在柴房忍饑挨餓的人,如同遇到天下大赦一般的被放出來。
被關(guān)的大多都是犯了無關(guān)痛癢的小錯的下人,就像上次把酒水倒到福貴身上的侍女一樣,要不是吳局長相中了她,想必少不得一頓打和柴房關(guān)上幾日。
若是那些犯了大錯,該不該放出來呢?其實早就被拉出去埋了。缺了下人,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哪里買不到窮人家的孩子呢!甚至都用不著花錢去買,直接讓他們用人抵稅,強搶過來便是了。
福貴也喜歡熱鬧之人,就來到大門外觀看。等到了大門處,這時候就看到表演起了新節(jié)目。
開始舞獅了,兩個穿著花褲的老頭鉆進了獅體,褲衣剛好合身成了只大獅子。鼓聲鑼聲撮合在一起成了舞獅聲,人拿著獅球吆喝了一聲,獅子就跟著獅球跑了起來,獅子好像怒火了,雙腳在地上蹬得地動山搖,接著便是前面雙腳抬了起來,然后就追著獅球奔個不停。
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
只見一頭威武的大獅子圍著一張方桌不停的跳動著,那頭獅子做得十分逼真,張著血盆大口,眼睛一眨一眨地好有神采。它晃著腦袋,在方桌上一會兒直立,一會兒倒立,好象一點都不怕摔下來,真驚險呀。
一只“獅子”爬到另一“獅子”的頭上,跳了下來,福貴嚇得閉上了眼睛。
當福貴睜開眼睛的時候,只見那兩只“獅子”生龍活虎,沒受一點傷。
突然,“它們”各爬上了一個很高的板凳上,嘴里吐出了一幅對聯(lián),人們紛紛鼓掌,舞獅子表演真是精彩!
舞獅子,是我國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shù),每逢元宵佳節(jié)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福貴看完了舞獅便轉(zhuǎn)身回了自己的房間,福貴從徐家?guī)淼馁R禮,早就送給了張家。
實話說,張有權(quán)并不大看得上福貴拿來的那些禮物。但畢竟是自家大姐的兒子,那也就是自家人,禮輕情意重,差不多也就行了。
等到了晚上,十里八鄉(xiāng)和城里有頭有臉的人都來了。
“趙家鎮(zhèn)趙家送上大米一百袋加五百大洋,趙家家主攜妻兒祝張家老夫人老壽星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城南李家家主送上翡翠觀音像一尊加小黃魚五條,李家家主祝張家老夫人生日快樂,福星高照?!?p> ……
“鹽城李縣長攜妻女送上西洋留聲機一臺,六如居士的《落霞孤鶩圖》一幅!祝老夫人日月同輝,春秋不老?!?p> 張家管家在大門迎著客并朝著正廳坐著的眾人大聲的通報著,來客的賀禮和對老夫人的祝賀。
聽到縣長來了,還帶了稀罕的西洋留聲機,早來的客人議論紛紛起來。
“我聽說這留聲機是縣長花了不少功夫,從上海帶來的。好像只要搖著那個那個小握把,這留聲機便能發(fā)出歌聲!”
“你們只顧著那西洋的留聲機,我覺得那副畫價格更大,六如居士可是唐寅唐伯虎,若是真跡,這幅畫作不可估量??!”
“呸,難不成縣長還能送幅贗品不成,必定是真跡無疑?!?p> 眾人議論紛紛之時,端坐一旁的張有權(quán)也知道了縣長所送的乃是價值千金的好東西。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既然今天縣長送上如此厚禮,那張有權(quán)下次便加倍送回。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福貴坐在酒桌上聽著管家的喊聲,不由得咂舌。這些人可真是富有,徐家砸鍋賣鐵可能才送上差不多的禮物。
而坐在主位的老太太喜眉笑眼,拉著一旁的客人說到:
“當初讓有權(quán)繼承張家,就是知道有權(quán)能耐大!”
在張家又待上幾天后,福貴對家珍和鳳霞思念的緊,便和舅舅們提出了辭行回家。
張有權(quán)也未多做挽留,只是拿出一份書信交給福貴帶給徐母。
讓福貴下次帶著妻女多來走訪,自己若是空閑下來也會前去拜訪徐家,便派人趕著馬車送富貴回康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