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從明末開始生存

第八十一章 等待‘封賞’的日子

從明末開始生存 午正月 4240 2021-12-19 06:00:00

  治好了皇帝的病,卻因為沒下跪說吉祥話,被趕出皇城的文啟東,跟著領(lǐng)路的太監(jiān),出了后宮來到皇城的西華門,太監(jiān)取出皇帝諭令,把文啟東放了出去。

  宮里的太監(jiān)把文啟東送出宮后,就回身關(guān)了宮門,獨留文啟東一個人站在皇城外發(fā)愣,不知何去何從。

  這可不是現(xiàn)代的京城,伸手招個的士一溜煙就到了酒店,這是在明朝,整個京城都黑燈瞎火的,還不到夜里十點,大街上連個人影都見不到了。

  站在西華門外,文啟東一時還真不知往哪里去,掛在城門洞里的燈籠,那被風(fēng)吹的忽明忽暗的燈光,照的文啟東的臉色也明暗不定。

  守門的護衛(wèi)看文啟東一直站在哪不走,就提醒道:“道長,這個地方你不能長時間呆著,內(nèi)城也馬上要禁街了,你還是趕快找個地吧?!?p>  一個時辰前,守衛(wèi)看到文啟東是跟著九千歲進宮的,剛才又是皇帝的內(nèi)侍公公送出來,看道士站在宮門前不走,就好心提醒幾句

  要是其他閑雜人員,深夜在宮門外逗留,護衛(wèi)可能就直接拿下了。

  聽了護衛(wèi)的話,文啟東正想開口詢問附近有沒有客棧啥的,西華門的角門又開了,從里面走出一個太監(jiān)和兩名番子。

  文啟東一看,是先前一起進宮的熟人,看來,魏忠賢沒有直接把自己用完了扔過墻,還知道派人招呼一聲。

  太監(jiān)走到文啟東面前,說道:“道長,廠公還有公務(wù)要處理,派咱家?guī)У篱L前去休息,請道長隨咱家來……”

  太監(jiān)說完,就和兩個番子前面帶路,文啟東無處可去,只好跟在后面,三個人很快就走出了城門燈光的籠罩范圍,沒入了黑暗之中。

  太監(jiān)帶文啟東又回到了東廠胡同,不過沒進東廠衙門,而是在衙門旁邊的一處院落,給文啟東安排了一個房間。

  這處院落住的都是東廠的相關(guān)人員,也算是東廠的一處據(jù)點。

  由于已經(jīng)是深夜,整個院子十幾間房子都靜悄悄的,偶爾會從一兩間房子中傳出時斷時續(xù)的鼾聲。

  給文啟東安排好房間,太監(jiān)就帶著兩個番子告辭了,也沒給提供些熱水啥的,夜宵,也不用指望了。

  要知道,文啟東從下午進了京城開始,可是一直沒吃上飯,還餓著肚子的。

  看來,魏忠賢也沒把自己當回事,進京時想象的左右逢源、競相追捧的臆想,被這破舊的發(fā)著霉味的房間無情的碾碎了。

  好在文啟東的心里素質(zhì)得到過‘鍛煉’,不至于因為被怠慢了,就立即憤怒的去找回面子。

  面子是啥,面子是相互利益的體現(xiàn),不是大喊大叫就會有人給,是需要證明自身的實力才會有的。

  在發(fā)著霉味和滿是跳蚤的房間里,文啟東決定向魏忠賢證明一下自己的‘實力’,他要讓大名鼎鼎的九千歲知道,得罪了‘神通人士’會有什么后果。

  一轉(zhuǎn)眼,文啟東已經(jīng)在東廠胡同住了好幾天了,除了吃住有人管,就沒有了其它動靜。

  其間,一名太監(jiān)來過一次,告訴文啟東,讓他耐心等待,廠公現(xiàn)在很忙,對他的賞賜也要等皇上的御批。

  沒人搭理也好,文啟東天天在京城溜達,看看明時空京城風(fēng)貌的同時,也順便‘踩踩點’。

  這一天,文啟東又來到國子監(jiān)旁的街上,這條街的店鋪,大部分都是主營書籍和文房四寶之類的東西。

  現(xiàn)在,這條街算是文啟東逛街的主要目的地了,也是最感興趣的地方。

  一開始,在京城逛街,逛了兩天,文啟東就不想逛了,沒意思,就如看慣了北上廣大都市的繁華,再去逛小縣城一樣,沒有讓人感興趣的東西。

  街道吧,都是破破爛爛,走路還得小心路邊墻角的大小便,商鋪里的貨物,都是保持本色或初加工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就是江南的絲綢,受加工技術(shù)限制,也沒有傳說中的精美。

  逛街沒意思,想去娛樂一下吧,自己一個道士,煙花之地不敢去,怕有損自己有道高人的形象,想改裝打扮成和尚去吧,又舍不得已經(jīng)長了有一尺長的頭發(fā)。

  這時期,窮人沒啥娛樂,富人都是自家養(yǎng)著戲班子,讀書的書生、官紳富家的公子這些人,娛樂都是湊到一起開個游園會什么的。

  這些游園詩會,有時還能邀約些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參加,一般這些閨樓未婚女子,去參加這些游園詩會,都是去相看自己未來的夫婿。

  這樣的活動,文啟東到是很感興趣,可他一個外來無名道士,沒人邀請他??!,更不要說他還住在惡名昭彰的東廠胡同,還和權(quán)閹有關(guān)聯(lián)。

  不能參加游園會,去領(lǐng)略那些古代未婚女子的風(fēng)情,文啟東只好自己找樂趣。

  有一天,文啟東逛到國子監(jiān)附近時,發(fā)現(xiàn)了能讓自己有事干的樂趣,那就是收集各種書籍。

  國子監(jiān)附近的街道上,大大小小分布著幾十家書齋,這些書店內(nèi),不光賣經(jīng)史子集,還賣的有各種雜書。

  文啟東對經(jīng)史子集、八股注集這些書沒興趣,也對那些古代版的‘小黃書’看不上眼,只喜歡收集各種名人隨筆,野史傳記等類型的書。

  每進一家書齋,這一類型的書籍,都會被文啟東打包買走,一來二去,居然和一些書店里的掌柜混熟悉了。

  這些書齋的老板和掌柜,知道掏錢大方的道士,對那些不好賣的雜書有專好,就把家中和庫房中積壓的此類書籍,都拿出來賣給文啟東。

  文啟東是來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付錢不但痛快,還能提前預(yù)付款,只要那個掌柜的說,能找到某些前朝孤本之類的書,文啟東就先給定金。

  一時之間,整個街道的書齋、書坊,都知道京城來了一個收雜書的道士,人傻錢多。

  國子監(jiān)附近的書店,文啟東都轉(zhuǎn)過一遍了,有些后臺主家藏書多的店,文啟東都已逛過好幾遍了,就是這些店內(nèi)的掌柜和文啟東相熟。

  今天來到書市坊街,文啟東又從一家小書齋內(nèi),收獲了一本南宋的九章算術(shù)殘本,出了這家書店,文啟東前行了不到一百米,就被人喊住了

  “哎呀,見過文道長,道長這是又有收獲?……”

  文啟東轉(zhuǎn)身一看,是《濤松齋》的郭掌柜,郭掌柜是武清伯府的一名掌柜,替伯爵府打理《濤松齋》書店。

  武清伯府,在二十年前,作為皇帝的親舅舅家,那是顯貴之家,當萬歷的老娘李太后一死,作為后宮外戚勛貴,就不再威風(fēng)八面了。

  當萬歷皇帝也死后,武清伯府沒有了圣眷,只能靠吃老本過活。

  雖說吃老本,畢竟也是風(fēng)光了幾十年的外戚,以前還是積攢了不少老底的。

  這家《濤松齋》書店,只是伯爵府一處可有可無的產(chǎn)業(yè),現(xiàn)在書齋的資產(chǎn),實際上是分給了李家的二房。

  二房現(xiàn)在的家主,由于不是嫡長子,繼承不了爵位,只是頂了一個三品的武職虛銜。

  明末的武職官員,有實權(quán)的還能吃一些空餉,像李二爺這些只吃俸祿的武職虛銜人員,半年一年不發(fā)俸祿很正常,就是發(fā)了,大半俸祿都是廢紙一張的寶鈔。

  俸祿靠不住,就只能靠祖上留下來的田產(chǎn)店鋪過活,不折騰會過日子的,還能富貴下去,像李家這樣原本泥瓦匠出生的人家,靠著妹子當了太后才富貴起來,窮人乍富,家中子弟一般都不成事。

  李家二爺也不例外,分得的家產(chǎn)收入,抵不上支出后,就開始變賣一些用不到的東西。

  變賣田產(chǎn)商鋪面子上過不去,就先變賣家中的擺件收藏之類的東西,畢竟是家中出過太后的人家,好東西還是不少的。

  就說書籍吧,文啟東在《濤松齋》內(nèi),收購了一百多本前朝孤本,本朝前兩百年的名人筆記之類的書籍,更是收獲了好幾百本,銀子都花了幾千兩。

  這些書,絕大部分都是原皇宮藏品,都是李太后還活著時,李家人偷偷從宮中‘拿’出來的。

  李家的書齋,文啟東光顧好幾次了,能買的都買了,這郭掌柜攔著自己干啥,又有啥好東西?

  “哦,是郭掌柜當面,郭掌柜今天不用守店嗎?”

  “嗐,道長見笑了,小店生意清閑,這不出門遇到道長,想起來昨天清理書架,又翻出一些善本,道長可感興趣?”

  看郭掌柜說有善本時,那帶點神秘的表情,文啟東來了興趣,轉(zhuǎn)身跟著郭掌柜到了濤松齋。

  郭掌柜直接帶著文啟東到了內(nèi)堂,看郭掌柜要上茶,文啟東說道:“好了,貧道也算書齋的老客,郭掌柜就不用客氣了,還是先讓貧道看看是啥好東西吧?!?p>  和文啟東打過幾次交道的郭掌柜,知道眼前的道人不喜虛頭巴腦的東西,做事最愛直來直去,就沒再客氣,直接從旁邊的書架上,抱下一個大書匣。

  書匣很沉重,郭掌柜有點吃力的抱著書匣,放到了書桌上,拂了拂書匣上的灰塵,慢慢打開了書匣。

  “道長請看,這可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一般人家可不敢留存……”

  郭掌柜在打開的書匣中,拿出一本開面很大的書,遞到文啟東面前。

  還沒把書拿到手中,書面封皮上的《永樂大典》幾個字,就映入了文啟東的眼簾。

  “我靠,真的假的?,永樂大典??!”文啟東壓了壓內(nèi)心的震動,看了郭掌柜一眼,接過了書籍。

  書籍一入手,只從手感上就知道書本紙張很厚實,書本的開面比一般書要大,比后世十六開的書本還要大一些。

  已經(jīng)微微泛黃的書頁紙張,顯得書本有些年頭了,書頁上有經(jīng)常翻動的少許污痕,不過保存還算完整。

  文啟東看了看手上的書,又翻了翻書匣內(nèi)的書,都是永樂大典收錄的佛經(jīng)手抄版。

  翻著書匣中的書,文啟東問道:“郭掌柜,咱們也算老熟人了,這是皇家藏書吧,真的假的?”

  郭掌柜神秘一笑:“文道長,實不瞞你說,這些書,當年可是慈圣皇太后經(jīng)常翻閱誦讀的,俱是嘉靖年間的抄寫本,都是真品?!?p>  “慈圣皇太后,萬歷他媽?,萬歷他媽信佛?”,文啟東心里嘀咕著,翻閱著手上的永樂大典佛經(jīng)卷。

  文啟東不是學(xué)考古的,手中的永樂大典他也辨不出真假,其實,就算手中的書是假的,只要書本里的內(nèi)容和原本相同,放到幾百年后也變成真的了。

  不過,這些書是從太后娘家流傳出來的,應(yīng)該不會假。

  剛才文啟東用小球智腦查詢了一下,原時空,到了二十一世紀,明面上還能找到的永樂大典嘉靖手抄本,只剩下四百多本了。

  而嘉靖手抄本可是有近兩萬本,原版永樂大典有兩萬多本,后世沒見過原本永樂大典,流傳的都是嘉靖手抄本。

  原版永樂大典,據(jù)專家推測,很可能被嘉靖皇帝陪葬了。

  就這嘉靖手抄本,要是擱在后世,那也值大價錢了,隨便一本書,不出個千兒八百萬的,也買不到手。

  想到這幾十本書,有可能值幾個億,立馬能實現(xiàn)好幾個小目標,文啟東決定買下。

  心里決定想買,外在表情卻是嫌棄。

  “我說郭掌柜啊,書是好書,可這些都是佛教經(jīng)典,貧道可沒想去做一個花和尚啊?!?p>  “道長說笑了,這些書,道長若要接手,五千兩銀子,書就是道長的了。”

  “啥!,五千兩銀子,郭掌柜你也真敢張口,這個價格,貧道要不起。

  你看,這些都是佛書,要不你拿到寺廟賣給那些和尚,說不定能賣一萬兩。”

  郭掌柜訕笑了一下,心里想:一萬兩銀子,一千兩銀子那些和尚也不要,這些經(jīng)書里的內(nèi)容,人家和尚那都有。

  封面寫上永樂大典幾個字,就要一萬兩銀子,那些和尚還沒那么傻,問你要五千兩銀子,這不是看你這道士人傻錢多嗎。

  郭掌柜心里這樣想著,嘴上卻說:“道長說笑了,不知道長愿意何價接手”

  文啟東也不知這嘉靖手抄本值多少錢,不過想到這不是幾百年后,物以稀為貴,這手抄本就是真的,也不過才幾十年的時間,應(yīng)該不貴。

  砍價,文啟東是內(nèi)行,于是說道:“這樣吧,這幾十本書,貧道出一千兩銀子,多一兩貧道就不要了?!?p>  郭掌柜一聽道士出價一千兩,頓時內(nèi)心狂喜,真是人傻錢多??!,果然名不虛傳。

  主家定的最低價是五百兩,一千兩銀子,給主家六百兩,也算在主家那立一功,自己還能落四百兩銀子,郭掌柜這時再看眼前的道士,越看越順眼,真是個散財童子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