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八點,周園長會在抖音開直播課,講解孩子語言障礙的問題。
姥姥提前把鏈接發(fā)到家人群里,邀請爺爺奶奶還有爸爸都看看。
小東跟往常一樣,一進家門就開始找吃的。姥姥做了一桌子菜,還切了一小碟熟牛肉。
溫玉老師在我們接孩子時再三叮囑,“他已經(jīng)吃了兩份燜面了,回家不用在吃東西了?!?p> 可小東吃東西的樣子實在太喜人了。他用兩根手指捏起碟子里切得小塊的牛肉,放進小嘴里,鼓著腮幫子賣力咀嚼著,一臉滿足的表情。
那一小碟牛肉很快被他吃完了。
他又喝了一包純牛奶,一盒酸奶。
臨睡覺的時候,小東突然從床上自己下去,光著腳丫“噔噔噔”跑到他的小馬桶旁,褲子一擼一屁股坐下。
我和姥姥笑道:“小東拉臭臭啦?!?p> 這次上廁所小東表情有些糾結,憋得滿臉通紅。
我正猜想他會不會是便秘了,等他起身我給他收拾時,看到里面的一攤,我一驚:這小子拉稀了。
姥姥驚疑:“會不會是吃撐了?”
小東似乎有些難受,在客廳里不停地轉圈圈。不一會兒就又自己跑到馬桶那里蹲下。
來來回回拉了三次,大概是拉干凈了,他這才放心地回到床上躺下。
我陪著小東睡覺,姥姥在外間看直播課。本來我也沒抱希望自己能趕上直播的時間,誰成想小東這次入睡挺快,等確認他睡著后,我戴上耳機進入直播間,周園長的講解剛開始沒多久。
我找了個舒服的姿勢倚靠在床頭,靜靜聽起課來。
周園長大致講解了孩子出現(xiàn)語言、語言爆發(fā)等時期,還有正常孩子各年齡段應該掌握的詞匯量。
接近三歲的孩子,詞匯量應該達到兩三千了。
而小東到如今也只會發(fā)出“爸爸,“媽媽”,“拜拜”等聲音。按照周園長的說法,這其實不是有意義的發(fā)音,不能稱之為會說話。
孩子每一步的成長期都很關鍵,一旦錯過,就要用大量人力物力還有財力去彌補和糾正。
毫無疑問,我們現(xiàn)在就處于這種境地。
一堂直播課下來,我覺得受益匪淺。如果在早一點的時候,甚至在孕期就能接觸到這樣的課程,我也許就不會走這么多彎道……
一切只有向前看,盡力往前巴結。
直播臨近尾聲的時候,周園長讓觀眾自由提問。
姥姥問到如何逼迫孩子說話的問題。周園長加著姥姥的抖音,隨即有針對性地回答道,“小東屬于那種比較敏感的孩子,逼迫他可能會使他有情緒。我們園里老師也正在摸索,看有沒有更適合他的方法?!?p> 這一點我是贊同的。小東的心思比尋常孩子要敏感細膩得多,有時大人語氣中稍有責備,他便委屈地掉眼淚。
越是逼迫他,他反而越崩潰,越抵觸。
在醫(yī)院的訓練經(jīng)歷就是很好的證明。第一次訓練的時候一家人都在“逼”他,效果很差。后來我改方式以后,他喜歡被夸獎,訓練也就配合得多了。
我隨即又提出孩子故意行為過多,不配合指令的問題。
從小東近兩次訓練情況來看,有些指令他已經(jīng)會了,或者他聽懂了,可就是故意不去做,不好好做。
周園長果然是經(jīng)驗豐富的,她當即回復:“那就是孩子已經(jīng)學會了,或者重復過多,他覺得沒意思,做煩了?!?p> “這種情況下,就要給孩子增加挑戰(zhàn)性,或者換一種形式,引起孩子的興趣?!?p> 我在公屏上謝過后,周園長見沒有人再提問,就結束了直播。
姥姥從外間推門進來,悄聲道:“就咱倆在底下提問,他爺爺奶奶一家人咋不吭聲?就沒有問題問問周園長?”
我整了整被窩躺下:“誰知道呢?!?p> “一點都不上心?!崩牙压緡佉痪洌哺上氯胨?。
第二天是周五,又到了該送小東去醫(yī)院訓練的時間。去醫(yī)院路上,姥姥突然問我:“你這次要是上岸了,以后怎么跟著小東去訓練?”
我想了想:“大不了請假唄。有編制的機關單位假條應該不難批?!?p> 姥姥拉下臉來:“憑啥都讓你付出?”
“好好的培訓班不上了,回來陪孩子;考上公務員了還要請假陪孩子?你看看這段時間,孩子這事兒不都是咱一家人在出力?”
“他一家子倒好,該上班的上班,不上班的也不知道問問有什么需要幫忙?!蹦莻€“不上班的”,自然指的是小東爺爺了。
當時一家人討論小東接下來怎么辦時,爺爺為了不讓奶奶請假或辭職,就提出他可以幫忙帶孩子。
可自打我回來以后,爺爺就一直跟奶奶待在老家,小東爸爸發(fā)燒時自己在樓上沒人管,他都不回來。
可見這些人都是慣于做嘴皮子功夫的。
“想想吧,當初你生完孩子那段時間,孩子奶奶哪天主動把孩子摟過去睡過?只要你在家,孩子就是你的?!?p> “你為什么會辭職,沒有這方面原因嗎?白天到晚地上班,工作那么累了晚上還帶著孩子,那時候孩子折騰著你不讓你好好睡覺,擱誰身上受得了?!”
我沉默著不說話。那時候小東沒斷奶,夜里總是隔三差五地折騰,要么就干脆半夜起床玩,玩到凌晨三四點才睡。
夜里睡不好,我白天的工作就難免不在狀態(tài),錯漏百出。再加上緊張的領導下屬關系,更令我心力交瘁。
這確實是一個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辭職這個想法,我婚前就有了,只是一直沒有勇氣實施。
一輩子待在高壓的不感興趣的工作環(huán)境,會喘不過氣的。我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孩子。
“我跟你說說我一個朋友的女兒,”姥姥侃侃而談,“她婆婆怎么帶孩子?從月子里她就只管喂奶,喂完了她婆婆就把孩子接過去摟著睡,弄得孩子跟爺爺奶奶比親媽還親?!?p> “那會兒她還辭職在家呢,爺爺奶奶把孩子照顧得很周全,教得很好,根本沒上托育園,到三歲就上幼兒園去了。”姥姥說完嘆了一口氣。
我又能說什么呢,羨慕也沒什么用。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人家家里的雞毛蒜皮咱又看不見,比來比去不還得過自己的日子。
娘倆一路上相對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