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唐:我咸魚皇子,開局彈劾李二

第七十五章 效忠?給你個機會

  李治表情平淡,朝狄仁杰凝視過去。

  下一刻,信息面板浮現(xiàn)在他的面前。

  【姓名:狄仁杰。

  武力:30

  謀略:77

  文學:61

  政治:75

  調查:88

  口才:75

  追蹤:82。】

  ……

  忽略掉比較刺眼的30武力值,其他的屬性面板似乎還可以。

  尤其是調查能力,居然高達88點。

  這跟李治對狄仁杰的認識,還是比較相符的。

  而讓人感到遺憾的是,狄仁杰的謀略和政治,都相對比較差點。

  按理說,像他這種宰相之才,應該有更高的數(shù)值才對。

  可惜的是,這兩項能力,居然雙雙都沒能突破到80?

  這就未免有些遺憾了。

  又或者……是崔知溫的數(shù)值太高,把我的眼界給抬高了?

  李治想了一想,決定還是先接觸一下看看。

  狄仁杰好說歹說都是一個歷史上比較出眾的人物,總歸是個人才就是了。

  看到狄仁杰比較緊張,李治柔聲道:“放輕松一點,沒必要這么緊張?!?p>  說著,他疑惑地道:“話說回來,你來找本王,是有什么事情嗎?”

  狄仁杰再施一禮,一本正經(jīng)地道:“在下素聞晉王殿下才名,有心想要結交一番,只是這身份差距相差太甚,一直未敢登門拜訪?!?p>  “今日能在此地偶遇晉王殿下,這讓在下覺得或許是一種緣分?!?p>  “所以,在下才提起勇氣,前來拜訪晉國國君!”

  晉國國君嗎?

  李治聽明白了。

  狄仁杰一來,就自稱是晉陽人士。

  現(xiàn)在又直接提出“晉國國君”這個相對生疏的概念。

  意圖很明顯,這是來效忠的呀。

  自從東漢末年之后,已經(jīng)很久沒有人使用過“國君”這個概念了。

  這小子,是有備而來啊。

  李治觀察了他一會兒,問:“你的字是?”

  直呼人名在這個年代,那是罵人的話。

  如果不想與人交惡,還是得把字問清楚比較好。

  看出李治有結交的意思,狄仁杰強忍著激動,從善如流地回答:“懷英!在下狄仁杰,字懷英!”

  “嗯,懷英!”李治點點頭,旋即道:“本王明白你的意思了,不過你也應該明白,毛遂自薦需要什么?!?p>  “但請晉王殿下吩咐!”狄仁杰眼露精光,連忙道:“只要是在下能做到的,定當全力以赴!”

  “你先坐下,我們坐下來慢慢談。”

  說話間,新的曲目已經(jīng)開始了,梨園的舞臺上,唱響了新曲。

  李治朝著李明達道了句:“你先看著,我跟他說幾句話?!?p>  看到李明達點頭,把注意力轉移過去,他這才小聲地說道:“你幫我查一個人,給你三天時間去查李祐,只要你能查出一件不法勾當,本王給你一個機會。”

  狄仁杰認真傾聽,聽完之后,他提出一個問題:“調查案子,那肯定沒有問題,就是在下有一件事不太明白?!?p>  李治抿了口茶:“你說。”

  狄仁杰的表情糾結了一下,尷尬地道:“您說的李祐……是誰?”

  “噗嗤……”

  李治差點一口水噴出來,噴到狄仁杰的臉上。

  他想過狄仁杰會提出什么問題,就是沒想到狄仁杰就連李祐是誰都不知道。

  不過……仔細想想,這也正常。

  皇親國戚的名諱,哪那么容易打聽到。

  李祐名不見經(jīng)傳的,狄仁杰不知道那太正常了。

  李治咳嗽兩聲,擦了擦嘴角,輕笑道:“李祐就是齊王,齊王李祐!他現(xiàn)在就在京城,你去摸摸他的底,只需要找出一個他做出來的不法勾當就可以了。”

  一聽“齊王”這兩個字,狄仁杰當即反應過來了。

  他沒再說話,當即從還沒坐熱的椅子上起身,朝李治道別。

  “時間緊迫,在下就不多客套了,在下現(xiàn)在就去著手調查,若是能查出結果……”

  李治接話道:“那就來晉王府,告訴府內的太監(jiān)一聲,他會安排你進來?!?p>  “如此……在下先行告退!”

  說完,狄仁杰邁步離開。

  看那走路帶風的樣子,應該是準備大干一場了!

  至于他能不能干出成績?

  李治其實并不怎么關心。

  如果狄仁杰能展現(xiàn)出他的價值,那就用。

  如果還不夠成熟,那就失之交臂就是了。

  人的狀態(tài)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不是說,狄仁杰能在歷史上留名,他這一世還能乘風而起。

  出不出名,看的是能不能站在風口浪尖。

  眼下,狄仁杰就站在十字路口上。

  這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選擇。

  最終他會走向哪條路,這是他自己的選擇。

  而后,能不能再次乘風而起。

  那就得看命運的安排了。

  “人定勝天啊,只要有那顆不甘于平凡的心,總是能出人頭地?!?p>  “這一點上,崔知溫可比你執(zhí)著多了?!?p>  “頂著巨大的壓力,跑過來跟我要機會?!?p>  “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心氣不夠呀。”

  自言自語的說著,不知怎的,李治突然想起了駱賓王。

  相比之下,駱賓王的心氣也不小。

  可他太傲了。

  不懂得反思的人,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又或者是文學家。

  但想要在官場上有成就,就得時刻反思自己的行為。

  不停地調整策略,還有充實自己,這才能實現(xiàn)階層的跨越。

  尤其是在這個階級固化的年代,更要如此。

  很可惜,這種見識只掌握在大人物手里面。

  那些仰慕駱賓王的世家子弟,只會不停地夸贊他的文采,而不會提醒他這些。

  就算偶爾有人愿意分享這些知識,駱賓王也未必能聽得進去。

  這是性格使然,也是環(huán)境使然。

  他在文學上的才華太出眾了,這會掩蓋住他的其他才能。

  可惜了。

  這家伙明明想光宗耀祖來著,這輩子卻只能當一個文人了。

  聽著耳邊傳來的若有若無的唱腔,李治陷入到沉思當中。

  偶爾的時候,他的內心深處就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感悟。

  這是在思考,是一種寶貴的財富。

  人都是在思考中,加強自己的思維模式的。

  李治也不會例外。

  他會感嘆駱賓王的不幸,但他更加注重這其中的底層邏輯。

  這有助于他能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