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xiàn)代的白話已經(jīng)普及,但是畢竟語言是成百上千年,一代代人口耳相傳下來的,影響深遠,所以有些詞匯,在萬年方言里還是用著古代詞匯。
比如萬年話要表達“今天星期幾?”,就說成:“今朝星期幾?”
“明天”就說成“明朝”
“下雨”就說“落雨”
“下雪”就說“落雪”
“晚飯”就說“夜飯”
“長得真漂亮”——“生得真排場”
“客廳”——“堂前”
“廚房”——“灶前”
“落幾(茶幾)”——“go(四聲)幾”
“衣服”——“衣裳”
萬年話和普通話所發(fā)的語音,聽起來還是比較相近的,雖然萬年話聽起來,不會像四川話、天津話、東北方言,那么能讓人,聽懂其所表達的含義,但是總體來說還是能明白的,但還是有不少的詞匯,表達的時候聽起來,和普通話相差甚遠。
比如普通話說:“你在搞什么名堂?”
用萬年話來說就是:“你cei(一聲) bei(一聲) mo(一聲)了名堂?”
其中的“bei和mo了”聽起來就和普通話的“做和什么”相差太大,幾乎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的發(fā)音。
萬年話中的“wa(二聲)事”意思就是“說事(說話)”
“睡覺”用萬年話就說成“kun(二聲)告”
“睡在地上”——“困得體哈(都是一聲)”
“吃飯”——“qia(四聲)飯”
“相當聰明”——“xiu ji(一聲)ting(一聲)dang(二聲)”
“下午”——“夜?jié)M”
“你怎么總是這樣”——“你羅伊讀個是呢樣”
“做什么做飯吃”——“午摸了午飯恰”
“做游戲”“背把戲”
“割稻子”——“割窩”
“嫁人”——“娃寧嘎”
“柜子里”——“嘎魚kyu(三個字母連起來讀從一個字)”
“廚房”——“kyu房”
“怎么了”——“咯衣滴”
“彤紅的”——“東fong go”
“水綠的”——“fi diu go”
“很黑的”——“么無go”
“雪白的”——“謝趴go”
“很黃的”——“崩王go”
“很粗的”——“gue粗go”
“很尖的”——“續(xù)尖go”
“桃子熟了”——“桃了翻地”
“女的”——“妹頭了”
“男人”——“男子寧”
“小孩子”——“蘿be頭”
“藏起來了,放起來了”——“扛起累滴,嘎其累滴”
“這里”——“誒得”
“哪里是這樣的??!”——“ho(三聲)得是呢樣go喲!”
“放手放腳”——“go暑嘎jio”
“自行車”——“jio自ca(一聲)”
“一點兒”——“一按呢”
“吹?!薄袄臁?p> 我們那有個順口溜,是這么說的:“pon子pon打麻將,需地錢不玩帳,卡的胖子補衣裳?!?p> 意思就是:“胖子胖打麻將,輸了錢不還賬,抓住胖子補衣裳?!?p> 還有“疤子疤,把火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