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中立派
荀諶心里這般謀算道,當(dāng)然在投靠曹操之前是不能暴露的,所以荀諶也一直很配合袁譚的計劃架空袁尚,然后將其趕到并州,同時答應(yīng)袁譚的招攬,事成之后投靠于他。
其實呢,事成之后荀諶就要找機會跑路了,順便帶著這些最新的消息給曹操,立個功。
但是荀諶感覺奇怪的是,逢紀呢?逢紀人呢?他和自己一樣是中立派的,到現(xiàn)在都還沒有現(xiàn)身,逢紀不可能心里沒有想法,同是中立派的荀諶是最了解逢紀的了。
之所以這兩人是中立派的,就是因為兩人都心照不宣都不是全心全意的為袁紹賣命的人。要是有一天袁紹不行了,荀諶相信逢紀就是第一個離開袁紹的人,而不是自己。
但是此時,荀諶自己都已經(jīng)動了心思,要投靠曹操了,逢紀人卻到現(xiàn)在都沒有出現(xiàn),莫非已經(jīng)跑路了?那么會跑到哪里去呢?難不成是劉備?沒有道理啊,他看上劉備什么了?劉備有什么值得他投靠的存在?
要是來投靠曹操,為什么不來找自己密謀,他是知道自己的親大哥荀彧在曹操那邊的,而且深受重用,不可能想不到自己要走,必然是投靠自己的大哥的,所以逢紀人呢?
荀諶懷著這樣的疑惑有著些許的不安,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自己所不能掌控的變數(shù),往往都是謀士棋差一著滿盤皆輸?shù)脑?。其他人的行為都是有跡可循的,唯獨逢紀不知所蹤,對于這個伏筆,荀諶不得不重視起來。
荀諶對袁譚說道。“譚公子,你可知逢紀大人的去向?這么重要的場合不應(yīng)該見不到他啊,我擔(dān)心...”話不用說完,稍加暗示一下,袁譚這種人就會往荀諶想要的方向上面思考的。
袁譚恍然大悟道“你是說,逢紀有可能叛變了?我當(dāng)初尋他時,他并沒有上面異常,而且也是同意了我建議的,說是見機行事我也就沒有太在意了,現(xiàn)在都差不多塵埃落定了,他什么也沒有做,確實有些問題!”
想比較荀諶自己尋找逢紀的下落,不如交給現(xiàn)在掌控冀州的袁譚呢,哪怕逢紀出現(xiàn)了之后真的拆穿了自己要投靠曹操,也沒有關(guān)系,反而是可以將暗處的東西暴露在明面上面來,解決了一個隱患。
因為荀諶,一沒有留下和曹操暗通的私信,二沒有做任何提前出逃的準備,三荀諶是為袁譚做了實事的。逢紀呢卻什么都沒有做,這只是荀諶的一個想法,還沒有付出實際行動呢。
所以逢紀再怎么說,袁譚相信誰,一目了然,總不能因為家里有親戚在曹操那邊當(dāng)官就連坐吧。荀諶好歹也是一方要員,沒有證據(jù)就斬了,難以服眾。
袁譚立馬就派人尋找逢紀的下落去了,經(jīng)過荀諶的暗示,還不算太笨的袁譚立刻就反應(yīng)過來,逢紀他沒有支持自己,也沒有站隊袁熙,甚至都沒有幫袁尚說一句話,說明他志不在此了,多半是投靠曹操或者劉備了。
這個逢紀可是自己勢力的參軍,了解內(nèi)部的大部分機密,可不能就這樣讓其跑了。
然而此時的逢紀也是早就已經(jīng)出了鄴城了,逢紀也并沒有看好袁紹留下來的三位公子,但是逢紀心中總是覺得有些對不起袁紹。要是當(dāng)初自己不自私,舍生取義,站出來指出袁紹的誤判,袁紹是不是就不會這樣大開大合的直接去襲擊曹操的大營了?
袁紹也就不會大敗,而是選擇最穩(wěn)妥的戰(zhàn)略,直接退兵回冀州呢?現(xiàn)在也就不會被曹操氣死了,也有足夠的時間選擇世子的位置了呢?
但是那一次,逢紀內(nèi)心中的自私戰(zhàn)勝了心中的仁義。這一次,袁紹死去的時候,逢紀也在內(nèi)心的愧疚和自私面前不知道如何選擇。是留下了竭盡全力保住袁氏,還是跳出這個火坑,去曹操或者劉備那邊暗度晚年呢?
直到袁譚找上了他,想要邀請逢紀一起政變,逢紀知道了,這是最后的選擇了,袁氏集團已經(jīng)搖搖欲墜了,一個處理不好就是自相殘殺,被他人分食。
逢紀先是答應(yīng)了袁譚,然后結(jié)果一番思索之后,發(fā)現(xiàn)大部分人應(yīng)該都會答應(yīng)袁譚的政變,各取所需,分了袁尚一個人的權(quán)利,誰不愿意呢?
思來想去只有荀諶是個變數(shù),摸不清楚他是留下來呢還是投靠曹操,或者和自己一樣處在糾結(jié)之中。只有看清楚了荀諶的目的,自己才能最大限度的擴大自己的利益。
原本逢紀是想要試探一下荀諶的,但是人家也不傻,在不暴露自己的前提下,是根本試探不出來的。
暴露了自己的話,試探就沒有了意義,不如直接攤開心扉的談判呢,于是逢紀就想了一個既不暴露自己也能看清楚荀諶目的的辦法,那就是隱身。
逢紀決定自己兩邊都不幫,幫了也沒有用,袁尚被奪權(quán)看似已經(jīng)是必然的事情了,自己不說話也沒有關(guān)系的。做一個局外人看戲隱身。
同時身為局外人的情況下,籠絡(luò)一下冀州的兵權(quán),因為當(dāng)初逢紀對很多人也是有恩的,官渡之戰(zhàn)也是他帶頭撤退的,隨后袁譚袁熙才跟上的。
對這些人,逢紀說讓他們跟著自己帶他們享受榮華富貴,不是手到擒來?而且逢紀地位也不低,許攸叛逃之后現(xiàn)在可以說是中立派話語權(quán)最大的時候,身為中立派的領(lǐng)袖人物,自然是更多人相信逢紀的。
然后自己就帶著這些兵,離開鄴城,城內(nèi)留幾個眼線,報告一下消息就可以了。這樣做的逢紀,自己就可以在曹操和袁氏直接反復(fù)橫跳,保持曖昧關(guān)系了。
要是發(fā)現(xiàn)荀諶要投靠曹操,那么逢紀就帶著這些人投靠袁尚,要是荀諶選擇留下來了,那么逢紀就帶著這些人自己去投靠曹操。
這樣才能利益最大化,荀諶投靠了曹操,自己再去投就沒有價值了,更何況曹操那邊還有荀諶的哥哥荀彧,是關(guān)系戶,自己不是對手,不如留下來呢。荀諶選擇留下來的話,那么逢紀自然就要去曹操那邊享受榮華富貴的了。
逢紀之所以這樣謹慎,也是因為投靠曹操自己是斗不過荀諶,自己是弱勢的一方,荀諶就享有了主動權(quán)。所以逢紀不能像荀諶一樣直接選。
總的來說,逢紀就是為了看清楚荀諶的選擇,然后再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才選擇隱身試探。因為同為中立派的人,逢紀知道都是為了自己利益不擇手段的人。哪怕現(xiàn)在逢紀心存愧疚也沒有直接選擇袁尚。
要是兩人選擇了同樣的陣營,自己身為弱勢的一方,將永無翻身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