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攝政王妃的霸王條款
孫沉魚覺得此事有利益,并且是巨大利益,否則攝政王安敢去做呢?
要知道就算太子來做鹽引一事,都要收到各方利益相關者的阻攔,何況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攝政王?
衛(wèi)寄歡道:“王爺同我提了幾句,大概意思便是,廢了開中法雖然損害了西南的利益,可是卻有另一部分人是樂見其成的。約莫就是將鹽引收回來,再讓江南、蜀中一帶商人也能拿到鹽引,這樣一來就算西南反對,也成不了什么大氣候?!?p> 最關鍵的是景略手中有兵馬,西南多年沒操練兵馬,江南水陸兩師皆不算強兵,本朝境內唯有景略麾下可一往無前,也只有衛(wèi)寄歡與景略有底氣說出這種話。
江南商人沒少給孫家送錢,孫沉魚略微思索,道:“西南幾大鹽商,聽了這消息恐怕要坐不住了?!?p> “他們已經(jīng)坐的夠久了?!毙l(wèi)寄歡前幾天讓九淵查了一下最近幾年局勢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西南那邊鹽引的數(shù)量比她離開之前翻了十倍不止!“如今民間有言,鹽商豪侈甲天下,百萬以下者,謂之小商。”
西南與戍邊本來就是邊塞防守之地,可以用糧換鹽引,而幾大鹽商為了省去路途勞頓的車馬路費,常在這些地方附近開墾田地,種糧換錢。近年來鹽商胃口越來越大,竟然已經(jīng)到了侵蝕百姓良田的地步!
要做這種事,光憑幾大鹽商肯定是不夠的,西南官員必定有所袒護。
也正是因為如此,衛(wèi)寄歡才要從西南開刀。
“太子妃似乎對西南鹽商也有所了解?”
孫沉魚搖了搖頭:“我一介婦道人家,不如朝中人耳目通達,可是聽父兄提起過,這些鹽商都是各大家族的頂梁柱,出入都是西南王府、侯府,知府一級的官員在大鹽商面前也要畢恭畢敬?!?p> 衛(wèi)寄歡道:“的確不錯,這里面還有一家人,母后與太子妃想必都不陌生。承恩伯萬永貴三年前新納一門貴妾,在家中頗得愛重,擠兌的原配夫人如今住在郊外宅子,而她則如同女主人一般在家里發(fā)號施令。貴妾姓寧,與西南王妃一樣,出自西南濯州寧家旁支,與京中寧家可謂是守望相助。”
西南王妃與承恩伯府貴妾寧氏,都是濯州寧家的女兒。
而西南第一大鹽商,便是濯州寧家。
萬家、寧家、西南王府,孫皇后面色逐漸嚴峻,“萬氏好大的野心!”
錢、權、兵馬都齊了,下一步不就是扶植楚王擠掉太子?
衛(wèi)寄歡繼續(xù)道:“現(xiàn)在朝廷收回鹽引,憑銀子來購買,現(xiàn)在這世道天災橫行,若是有人想吃鹽商這碗飯,那自可以捐銀來換鹽引。這樣一來,鹽引在朝廷手中,只要控制好數(shù)量,便能短期內大量充盈國庫。”
“好主意,不愧是攝政王!”孫沉魚贊道,“如此,西南鹽商恐怕要叫苦連天了。江南尤其是江浙一帶富豪并不少,誰不想分鹽課一杯羹?”
衛(wèi)寄歡但笑不語,她沒說明白的是,這只是第一步,等到籌銀之后再過幾年,還有一次更重大的改革。
孫皇后明白,只要衛(wèi)寄歡所說的廢除開中法,改為朝廷發(fā)鹽引真的能實施的話,無疑是斷了濯州寧家生財之路,同時也相當于斷了萬貴妃一條臂膀。
她道:“沉魚說得不錯,德音,那此事何時開始做呢?”
衛(wèi)寄歡道:“從王爺散出消息到今日,最晚不過三天之后,所有得了消息的鹽商都會前來京城打探更多?!?p> “莫非此事要德音妹妹來做?”孫沉魚有些驚訝,“你說到底也是王妃,與他們打交道豈非自貶身份?”
衛(wèi)寄歡道:“王爺身邊實在沒有可用之人,若是用別人,那萬一被楚王的人利用……思來想去,便是不合規(guī)矩,也只能讓我出面了?!?p> 從頭到尾都是衛(wèi)寄歡的主意,景略屬于無差別背鍋。
孫皇后點頭:“那再到商談,收回鹽引,也要一個多月時間……”
她們的想法是,這段時間那些商人肯定不會貿然出錢肯定要再行觀望,孫沉魚還貼心問了句:“聽說郊外難民已經(jīng)有了住所,多虧了王爺和妹妹,米糧還夠撐一個多月嗎?”
“多謝太子妃關心,還夠用的,除此之外近日還有銀子進賬,不必太過憂愁。”
等三日之后,孫皇后與孫沉魚才知道衛(wèi)寄歡所說“近日銀子進賬”具體指什么。
攝政王府放出話來,凡進京商討鹽引者,為了方便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接見,必須住在指定客棧,這指定的客棧自然就是王妃名下產(chǎn)業(yè)。而且還按批次分出類別來,西南幾大鹽商價格比旁人高出一大截。
什么,您不???
那也別參與商討了,直接離開京城得了。
咱們王妃,當朝德音公主說了,這些錢全部拿來給賑災用,也算各位的善心。為了防止其中有人以權謀私,每三日公開賬簿都會抄送到各個客棧之中,誰想查驗都可以前來。
寧家此次來人是承恩伯府貴妾寧氏的胞兄,他面對這“霸王條款”極其硬氣,轉身便走。
西南第二大鹽商乃是梧州柳襄,此人卻是含笑住進了王妃名下客棧之中,旁人忍不住前來找柳襄問詢情況,柳襄也不避諱,笑著指了那批次條款:“西南、戍邊幾大鹽商家族一個不落在第一批次,十余個小家族在第二批次,便宜了近一半的價錢。接下來才是其他地方來的商人,與普通人幾乎沒有太多差別。攝政王妃這是在警告咱們,她對鹽課的底細一清二楚,況且人家寧老兄背后有人撐腰,咱們可沒有,還想指著鹽課再吃這碗飯,老老實實住在這兒最好?!?p> 寧氏胞兄名為寧興文,他徑直去了承恩伯府拜訪承恩伯萬永貴,順便看望自己妹妹,話中不乏嘲諷:“西南鹽事少了咱們寧家,就談不下去。這位攝政王妃真是頭發(fā)長見識短,想給我來個下馬威,也不打聽打聽咱們寧家在西南多大的名聲!”
萬永貴與寧興文推杯換盞,自有嬌美婢女歌姬前來歌舞作樂,剩下留在京中的商人見狀,一小部分如同寧興文一般,并不覺得攝政王妃能將他們排除在外。
另一大部分則是如同柳襄似的,老老實實住在了客棧之內,并且有那些心思活泛的還早早打聽起來,如何給災民捐糧。
這些情況自然有人匯報給衛(wèi)寄歡,景略也在旁邊聽著,開口問道:“真的不讓寧家參與?”
“寧家仗著西南王與萬貴妃,已然不將你我放在眼里了,”衛(wèi)寄歡淡淡翻閱賑災賬簿,“他們還沒明白,鹽引收回來之后,是他們要求著朝廷賣鹽引給他們,而非朝廷求他們做生意?!?p> 寧家為禍西南許久,從寧興文態(tài)度便能看出來。
鹽商這些年賺錢何以千萬記?衛(wèi)寄歡就是要借此機會來告訴他們,鹽引一事變天了,住店便是第一份投名狀,若是連這個頭都不肯低,那就休想以此賺錢!
她不是萬貴妃,需要這些人來供養(yǎng)巴結,她如今要做的,是收回鹽引,讓大鹽商侵占的良田回歸百姓之手,所以這些人說她霸道也好、無理也罷。
她只知道,光是一日這些富商所交上來的錢糧,就夠城外百姓吃上半月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