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跟秦瓊混日子

隋唐時期名臣名將名人大名單(6)

我跟秦瓊混日子 烤蛤蟆去 15465 2014-02-07 00:28:09

  501。鄭頲

  滎陽人。隋末為監(jiān)察御史。大業(yè)十三年,與柴孝和獻鞏縣投降李密。為李密左司馬,改長史。與房彥藻妄揣翟讓酒后之言,煽動李密殺死翟讓。唐武德元年二月,奉李密之命與房彥藻等人東出黎陽,分道招慰州縣。同年九月,守偃師城,部下叛劫,為王世充所獲。武德二年,任御史大夫,以不愿臣世充,故常稱疾不預事。武德四年,復乞棄官削發(fā)為僧,世充怒而殺之。臨刑言笑自若,觀者以為壯。《全唐詩》卷七三三錄存其詩一首。

  ?

  502。丘和

  河南洛陽人,舉家徙郿縣。丘行恭之父。少時重氣俠,先仕周,后入隋為州刺史,以寬惠著名。與宇文述交好,并帶起一股向皇帝獻食的風氣。和漢王楊諒作戰(zhàn)失敗被貶至嶺南,后因政績出色在大業(yè)年間征為交址太守。隋煬帝死后,丘和初不知,蕭銑來召不從,派寧長真攻交址,丘和以高士廉為行軍司馬,將其擊破。后知隋滅,乃降蕭銑。李孝恭平蕭銑時以州降唐,封交州大總管,年八十六卒,時為貞觀十一年,謚為襄,陪葬獻陵。

  ?

  503。高儉???士廉

  渤海蓨人。其人敏惠有度量,相貌若畫。隋仁壽中,舉文才甲科。大業(yè)中,補治禮郎。因斛斯政投高麗受牽連,貶為朱鳶主簿,為交趾太守丘和署為司法書佐。蕭銑派寧長真攻交址,丘和以高士廉為行軍司馬,將其擊破。隨丘和降唐,受李世民器重。后進蜀大都督府長史,治蜀有方,辦學、開渠,使民風一振,人皆富饒。入朝為官,直升到尚書右仆射。貞觀21年卒,謚為文獻,陪葬昭陵。曾與岑文本等人編纂《大唐氏族志》一○○卷。又與魏徵集文學之士,撰《文思博要》一二○○卷?!度莆摹肥掌湮膬善?,《全唐詩補編·續(xù)拾》收詩一首。

  ?

  504。張繡

  沔陽人。大業(yè)十三年,推董景珍起兵反隋,后蕭銑稱帝,被封為齊王,帶軍攻嶺表。武德三年,董景珍之弟謀劃反叛,事泄被殺。董景珍懼怕而叛,以長沙降唐。蕭銑遣張繡攻長沙,景珍以西漢彭越、韓信故事說之,張繡不答,進兵圍攻,景珍欲潰而走,為麾下所殺。蕭銑任張繡為尚書令。因仗著有功,驕傲蠻橫。同年,為蕭銑所殺。

  ?

  505。文士弘

  蕭銑大將。武德四年,李孝恭率軍攻克了蕭銑荊門、宜都二鎮(zhèn),推進到夷陵。文士弘率數(shù)萬精兵駐扎于清江,被李孝恭打退,損失三百多艘戰(zhàn)船,被殺死、淹死的人數(shù)以萬計。退至百里洲,文士弘收拾潰軍再戰(zhàn),再次敗于唐軍。

  ?

  506。王績????無功

  絳州龍門人。王通之弟。嘗居東皋,號東皋子。仕隋為秘書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詔門下省。后棄官還鄉(xiāng)。放誕縱酒,其詩多以酒為題材,贊美嵇康、阮籍和陶潛,嘲諷周、孔禮教,流露出頹放消極思想,表現(xiàn)對現(xiàn)實不滿。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輯有《東皋子集》。

  ?

  507。劉泊???思道

  荊州江陵人。初為蕭銑黃門侍郎,隨張繡南下攻嶺表。尚未班師蕭銑已敗,遂以城降唐,授南康州都督府長史。由于其精于治政,貞觀中又授尚書右丞,使尚書省恢復到當年魏征時的情況。魏征死后,有劉泊、岑文本、馬周、褚遂良繼之。李世民伐遼東,留劉泊輔佐太子守京師,然性剛烈,得罪了褚遂良。貞觀十九年,受褚遂良所誣告,為李世民賜死?!缎绿茣に囄闹尽分洝秳┘芬弧鹁恚沿??!度圃姟肪砣洿嫫湓娨皇?,《全唐詩補編·續(xù)拾》卷二補一首。《全唐文》卷一五一錄存其文三篇。

  ?

  508。岑文本??景仁

  原籍南陽棘陽,梁時其祖徒居荊州江陵,遂為江陵人。十四歲時父被冤,作《蓮華賦》伸冤,其父得免。文本機敏有姿儀,蕭銑作亂時召為中書侍郎作文記工作。李孝恭平荊州后降唐,以文章書記頗受李世民重用,為中書令。隨李世民伐遼東,糧草、衣甲、補給等記錄郡傾力所為,累出病來,至幽州暴卒,年五十一,時為貞觀十九年四月。謚為憲,配葬昭陵?!缎绿茣に囄闹尽分浻形募?,巳散佚?!度圃姟蜂浧湓娝氖?,或歌功頌德,或鋪敘游宴,平平而已?!度莆摹蜂洿嫫湮亩?。

  ?

  509。薛仁杲

  隋末地方割據(jù)者。河東汾陰人,為薛舉長子。多力善騎射,軍中號為萬人敵。隋煬帝大業(yè)末年,與其父起兵于金城。薛舉稱帝,立他為太子。舉死,繼位于折坡城(一稱薛舉城)。即位后,眾心猜懼,勢力漸弱。武德元年,唐李世民率軍敗其大將宗羅堠于淺水原,進圍高庶,勢蹙降唐,被殺于長安。

  ?

  510。薛仁越

  河東汾陰人。薛舉之次子,薛仁杲之弟。薛舉舉兵,封仁越為晉公。在枹罕薛舉大敗隋軍,封仁越為晉王,兼河州刺史。譴薛仁越帶軍進攻河池郡,被太守蕭瑀拒退。父薛舉死,兄仁杲襲父業(yè),為唐軍所敗。與兄投降,隨唐軍歸京師被斬。

  ?

  511。宗羅喉

  薛舉麾下大將。薛舉舉兵后,宗羅堠率眾投奔,封為義興公。隨舉大敗隋軍,攻下枹罕,進為義興王。武德元年,與薛舉配合擊敗高庶城唐軍。薛舉死后,薛仁杲襲父位。唐軍進攻高庶城,秦軍在淺水原被唐軍打得大敗,薛仁杲率宗羅堠等百官投降。之后隨唐軍歸京師被斬。

  ?

  512。郝瑗

  薛舉軍師。薛舉舉兵時,用計與薛舉演一出討捕好戲,使薛舉順利建立勢立旗號。淺水原之戰(zhàn)大捷后,郝瑗便獻計直取長安,奪取帝業(yè)。但薛舉派軍打通通往長安之路后,卻暴病而亡。薛仁杲繼位后,做事殘暴兇狠,人心不附,且與諸將帥素多有隙。郝瑗見后干著急,哭舉悲思,從此因病不起而亡。

  ?

  513。褚亮???希明

  杭州錢塘人,幼聰敏,好學博覽,善寫文章。始仕陳,為尚書殿中侍郎。入隋,任東宮學士,后升太常博士。褚亮因平時與楊玄感交好,玄感造反敗,褚亮被貶隴西。薛舉起兵,征為黃門侍郎,主張薛舉投唐,被郝瑗制止。歸唐后,任秦王文學、太子中允、弘文館學士。貞觀中,官至散騎常侍,封陽翟縣男,后進爵為侯。唐太宗設文學士館,命人畫像,使褚亮作贊,名《十八學士寫真圖》。年八十八卒,贈太常卿,陪葬昭陵,追謚為康?!缎绿茣に囄闹尽分浻屑恚壬⒇??!度圃姟蜂洿嫫湓娨痪恚嬋?,多為郊廟歌辭與奉和應令之作。《全唐文》錄其文六篇。

  ?

  514。安修仁

  武威姑臧人。安興貴之弟。大業(yè)末,隨李軌舉兵。因與吏部尚書梁碩有隙,伙同李軌之子李仲琰誣其謀反,使李軌信以為真,將梁碩鳩死。其兄興貴受唐命招安李軌不成,他遂與兄長興貴密謀,引來諸胡眾起兵,將李軌平滅。事后以功受左武候大將軍,封申國公。

  ?

  515。安興貴

  武威姑臧人。安修仁之兄。唐初,在長安上表,奏請?zhí)苹世顪Y招安李軌,李淵準之。興貴至涼州,李軌授與他左右衛(wèi)大將軍,而招安之事卻不得成。便與弟修仁密謀,引來諸胡眾起兵,將李軌平滅。事后以功授右武候大將軍、上柱國,封涼國公。

  ?

  516。羅成

  賈家樓四十六結義兄弟之一。羅藝之子,羅春之異母兄弟。隋軍一打瓦崗山,助大魔國破了楊林擺的一字長蛇陣。西魏兵伐五關至東嶺關,里應外合助西魏破去銅旗陣。赴揚州玉璽會,比武場上擊敗蘇烈,與眾英雄逃出揚州會場后,在紫金山遇楊林大軍截擊,出戰(zhàn)擊敗楊林。瓦崗散將之后,暫住洛陽城。唐軍兵伐王世充,出洛陽投奔唐營,鎖五龍兵進洛陽城。官封潼關大帥,加封勇國公。此后蘇烈?guī)к姽参寮曳赐醣荛_秦王李世民的大軍,進攻潼關。羅成遭李建成、李元吉二王謀害,在周西坡被蘇烈埋伏的人馬亂箭射死。資料《興唐傳》。

  ?

  517。梁碩

  李軌謀士。機智,有謀略。大業(yè)末,隨李軌舉兵,常為李軌出謀定計。因見各胡族逐漸強盛,暗中勸李軌應加強防備,因此與戶部尚書安修仁產(chǎn)生隔閡。李軌子仲琰曾見梁碩,由于梁碩對他顯得不太尊重,于是伙同安修仁一起向李軌誣陷梁碩,告他陰謀反叛,李軌信以為真,便用鴆酒殺了梁碩。

  ?

  518。羅藝???彥超

  襄州襄陽人。《興唐傳》原籍為衛(wèi)州府姜家屯。羅春、羅成之父。自小父母雙亡,被員外姜佐成收留,后納為婿。岳丈故后,受妻弟排擠,無奈出走,闖蕩江湖。至金陵太宰府門前賣藝時,受太宰秦旭賞識并招為婿,又向南陳朝廷舉薦為將。多次帶軍拒退隋朝進攻。并率軍從黃河北岸一直殺到北平,但此時隋軍打破金陵,南陳滅亡。羅藝便又率軍三犯中原,隋朝譴使與其議合,許羅藝燕山公,自立北平王,聽調(diào)不聽宣,生殺自主,王位世襲更替。唐武德初年,竇建德率軍攻北平,羅藝出戰(zhàn)連挑八將,但失神被蘇烈暗箭射死。資料《興唐傳》。

  ?

  519。曹珍

  李軌謀士。大業(yè)十三年,李軌舉兵,曹珍為主要謀劃者之一。武德元年冬,李軌稱尊號,長史曹珍為左仆射。曹珍極力主張仁政,平日向上進言也常被采納。但謝統(tǒng)師等出自隋朝的官員心里始終不服,排擠李軌舊部,故意抵諱曹珍主張的政策,而李軌偏又以為謝統(tǒng)師說得對,不用曹珍之言。使得百姓官員都為此產(chǎn)生離心怨恨。再加李軌非常崇信妖巫,終使得眾叛親離,最終導致滅亡。

  ?

  520。謝統(tǒng)師

  李軌麾下將官。仕隋為虎賁郎將。大業(yè)十三年,李軌舉兵,謝統(tǒng)師被俘,留任于李軌麾下,任太仆卿。因心里極不愿從,便時常結納朋黨,排擠李軌舊人,絞亂其人心,弄得欲離李軌而去之人甚多。

  ?

  521。韋士政

  李軌麾下將官。仕隋為郡丞。大業(yè)十三年,李軌舉兵,韋士政被俘,留任于李軌麾下,任太府卿。因心里極不愿從,時常結納朋黨,排擠李軌舊人,絞亂其人心,弄得欲離李軌而去之人甚多。

  ?

  522。劉十善

  清河漳南人。劉黑闥之弟。隋末,加入竇建德起義軍。武德四年七月,從兄長劉黑闥起兵為竇建德復仇。武德五年正月,劉十善和行臺張君立率軍一萬在鼓城攻打羅藝,于徐河被羅藝擊敗。十月,劉十善領軍與唐貝州刺史許善護在縣的軍隊交戰(zhàn),將其打得全軍覆沒。十一月,在魏州被李元吉擊敗。武德六年正月,因饒州刺史諸葛德威的叛變,劉黑闥、劉十善被其所獲。后送至李建成處,被殺。

  ?

  523。屠爐公主

  西番(突厥)國丞相屠封之女,黃龍嶺守將。因她能知三略,會提兵調(diào)將,善識八卦陣,兵書、戰(zhàn)冊盡皆通透。氣力又狠,武藝又精,才高貌美。所以赤壁寶康王將她過繼為公主。貞觀三年,西番國與唐交惡,李世民發(fā)兵親征西番國。屠爐公主利用唐軍過于深入,設計圍困唐軍于木羊城。后來大唐二路掃北援軍到達,公主因與羅通定下婚約,在木羊城外暗地倒戈,反敗西番國軍。事后唐朝派人至賀蘭山說親,屠爐公主與父屠封前往木羊城拜見圣駕。新婚之夜,羅通出言不訓,屠爐公主受不得讒言惡語,抽劍自刎身亡。

  ?

  524。蕭瑀??時文

  南蘭陵人。后梁明帝蕭巋之子,蕭皇后之弟。九歲,封新安王。十四歲國亡,入長安。隋文帝時,為右千牛。煬帝時,因姊為皇后,甚受親寵,歷官尚衣奉御、檢校左翊衛(wèi)鷹揚郎將、內(nèi)史侍郎。大業(yè)末,出為河池郡守。歸唐后,封宋國公,拜民部尚書。武德元年,遷內(nèi)史令。又為雍州都督。四年,拜尚書右仆射。太宗即位后,為尚書左仆射。貞觀元年,因與房玄齡等有隙而罷相。四年,以太常卿為御史大夫,參議朝政。七月,罷為太子少傅。旋出為晉州都督。六年,授特進,行太常卿。八年,為河南道巡省大使。九年,復參預朝政。十年,罷為岐州刺史。十七年,為太子太保、同中書門下三品,圖形凌煙閣。二十年罷相貶商州刺史。21年,征授金紫光祿大夫,復封宋國公。是年卒,年74。謚貞褊。

  ?

  525。常仲興

  薛舉麾下大將。隋恭帝義寧元年,常仲興受薛舉之命,領軍渡河進攻擊李軌。在昌松與李軌大將李贇大戰(zhàn),被李贇打得全軍覆沒。

  ?

  526。唐弼

  扶風汧源縣人。大業(yè)十年,唐弼在扶風郡舉兵,立隴西李弘芝為天子,有眾十萬。大業(yè)十三年,薛舉遣子薛仁杲引軍征討,并遣使招降唐弼,唐弼便殺了李弘芝,引軍投降薛舉。薛仁杲見其不作防備,引軍突襲。唐弼忙帶數(shù)百騎逃到扶風郡請降,被扶風太守竇璡所殺。

  ?

  527。李弘芝

  隴西人。大業(yè)十年,唐弼在扶風郡舉兵,李弘芝被推為帝,有徒十萬。大業(yè)十三年,薛舉遣使招降唐弼。為此唐弼殺了李弘芝,引軍投降薛舉,被薛仁杲引軍突襲,只帶著數(shù)百騎逃走,被扶風太守竇璡所殺。

  ?

  528。楊玄挺

  弘農(nóng)華陰人。楊素之子。楊玄感之弟。大業(yè)九年,從兄玄感之召,赴黎陽反隋。帶驍勇千人為前鋒,先取河內(nèi)不下。遂攻東都,玄挺越過邙山從南面進軍。數(shù)次擊敗裴弘策所帶軍馬。代王楊侑派刑部尚書衛(wèi)文升統(tǒng)兵四萬救援東都。雖寡不敵眾,卻與楊玄感決戰(zhàn)于邙山的南面。一天之內(nèi)雙方交鋒十余次,楊玄挺被流箭射死。使得玄感軍隊稍稍退卻。

  ?

  529。宇文歆

  唐臣。歷任會都水監(jiān),右衛(wèi)將軍,弘州總管。武德元年,薛舉用郝瑗之計連結突厥莫賀咄,設謀攻取京師。約期快到,宇文歆出使突厥,以三寸不爛之舌,以利害得失,說動莫賀咄設,止其出兵。武德二年,助元吉守并州。因元吉年少驕逸,又縱其左右攘奪百姓,歆頻諫不納。劉武周攻陷榆次,進逼并州。元吉大懼,棄軍奔還京師,并州遂陷。李淵卻反怪罪于歆,歆于此事險些被殺。武德四年,從李世民攻王世充,擊敗竇建德。武德五年九月,宇文歆與唐交州刺史權士通、靈州總管楊師道在三觀山擊敗突厥,同月,宇文歆又在崇崗鎮(zhèn)阻截,大敗突厥。

  ?

  530。鐘俱仇

  薛舉女婿,薛仁杲妹夫。大業(yè)十三年,從岳父薛舉舉兵,授左仆射。武德元年,俱仇聯(lián)合赤排羌攻唐漢中,與竇軌作戰(zhàn),**皆敗。同年,薛舉病死,薛仁杲繼位。李淵命李世民率軍攻打,兵至高庶。薛仁杲勇而無謀,平時殘暴兇狠,與將帥多有間隙,又因兩軍相持久對抗,糧草供應不足,使得將士叛離。鐘俱仇也對其不滿,領河州之地降唐。其余不詳。

  ?

  531。翟長孫

  薛舉、薛仁杲麾下將官。大業(yè)十三年,從薛舉舉兵,任內(nèi)史令。武德元年,薛舉病死,薛仁杲繼位。因不滿薛仁杲的為人,在薛仁杲與李世民作戰(zhàn)期間,率部眾降唐。武德三年四月,從李世民擊敗金剛。武德四年一月,從李世民擊敗王世充。其余不詳。

  ?

  532。李鳳蘭

  伍云召妻子。李子通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鳳竹,二女兒叫鳳蘭。大女兒鳳竹嫁給伍云召后,生下個女兒,但沒滿月就夭折了,鳳竹產(chǎn)后也死了。從此伍云召就不再去岳父家了,因為他怕岳父、岳母見到他就會想起鳳竹而傷心難過。李子通看女婿伍云召太懂道理了,就把二女兒鳳蘭也嫁給了他。此后這倆夫妻日子一直過得也十分和美。

  伍云召造反時,李鳳蘭剛生下兒子伍登。隋軍圍困南陽城,伍云召一直久等援兵不至。到城中糧草快要斷絕時,丈夫要她跟著一起突圍。為全丈夫與兒子能順利突圍,趁大家不留神,拔劍自刎。資料《興唐傳》。

  ?

  533。竇璡???之推

  扶風平陵人。竇抗之弟。大業(yè)末為扶風太守,后以郡歸唐。歷禮部、民部尚書。鎮(zhèn)益州時因事免職,旋起為秘書監(jiān),封鄧國公。貞觀時,以將作大匠修復洛陽宮,因過于華麗罷官,后復位。通曉音律,所撰《正聲調(diào)》行于世。謚安。

  ?

  534。李仲琰

  武威姑臧人。李軌之子。大業(yè)十三年,從父李軌舉兵。武德元年,因與吏部尚書梁碩不睦,伙同戶部尚書安修仁誣其謀反,使得李軌將梁碩鳩死。武德二年,李軌敗滅,李仲琰與父李軌等被押送到長安,一并被誅殺。

  ?

  535。關謹

  武威姑臧人。大業(yè)十三年,因薛舉起兵,為謀保鄉(xiāng)里,關謹?shù)葟睦钴壟e兵。武德元年冬,李軌稱帝,關謹與眾建議殺隋降官,分其家產(chǎn),李軌未采納。但李軌內(nèi)部后來確為隋降軌之官員們所亂,以致百姓官員人心分離。其余不詳。

  ?

  536。張開

  楊林麾下四太保。隨靠山王楊林在冀州與羅藝作戰(zhàn)。兩軍陣前,與羅藝交鋒,被羅藝一裥打得吐血敗走。資料《說唐》。

  ?

  537。李贇

  武威姑臧人。大業(yè)十三年,從李軌舉兵。同年,薛舉遣常仲興帶軍渡河攻擊李軌,李軌逐遣大將李贇抵敵。李贇在昌松與常仲興大戰(zhàn),將常仲興所帶軍隊,打得全軍覆沒,盡俘其眾。其余不詳。

  ?

  538。李懋

  武威姑臧人。李軌之弟。大業(yè)十三年,從兄長李軌舉兵。武德元年,任李軌使節(jié),入長安上表獻禮,被李淵授與大將軍,之后又返還涼州。武德二年,李軌敗滅,李懋與兄李軌等被押送長安,一并被誅殺。

  ?

  539。鄧曉

  李軌麾下尚書左丞。大業(yè)十三年,從李軌舉兵。武德二年,任李軌使節(jié),入長安為李淵所扣留。同年,李軌被滅后,鄧曉尚在長安,竟舞蹈稱慶。李淵不齒他的為人,把他數(shù)落譴責一番后,將他趕走。

  ?

  540。奚道宜

  羌人。大業(yè)十三年,跟從薛舉舉兵,為薛舉柱國。武德元年,薛舉病死,傳位于薛仁杲。同年,薛仁杲為唐敗滅,奚道宜亡奔于羌。武德二年,奚道宜率羌兵三百人逃亡投奔于李軌,李軌許給他刺史之職,卻沒有授予,且對他禮遇薄,奚道宜因此深懷憤怨,便率領所部人馬跟隨安修仁一起,將李軌平滅。其余不詳。

  ?

  541。高開道

  滄州陽信人。鹽戶出身,走及奔馬,驍勇善戰(zhàn)。隋末參加格謙領導的起義軍,任將軍。格謙戰(zhàn)死,他于沿海聚集舊部,發(fā)展力量。618年底,克北平,攻取漁陽郡,稱燕王,年號始興,建都漁陽。遂從高曇晟,立為齊王,不久殺曇晟,并其眾。620年,接受唐北平郡王封爵,任蔚州總管。次年,復自稱燕王,起兵反唐。623年,第一次引突厥兵攻幽州,突地稽將兵擊卻之。第二次以奚兵攻幽州,州兵擊卻之。第三次引突厥兵兩萬人兩次攻擾幽州,唐軍不能制。后來被叛將張金樹所逼自殺。

  ?

  542。雷世猛

  蕭銑麾下大將。原隋朝岳州校尉。大業(yè)十三年,雷世猛同董景珍等同謀叛隋,推蕭銑為主。蕭銑自稱梁王,建元為鳳鳴,次年稱帝,都江陵,設官建制,封雷世猛為秦王。武德四年,蕭銑被唐平滅。其余不詳。

  ?

  543。鄭文秀

  蕭銑麾下大將。原隋朝旅帥。大業(yè)十三年,鄭文秀同董景珍等同謀叛隋,推蕭銑為主。蕭銑自稱梁王,建元為鳳鳴,次年稱帝,都江陵,設官建制,封鄭文秀為楚王。武德四年,蕭銑被唐平滅。其余不詳。

  ?

  544。許玄徹

  蕭銑麾下大將。原隋朝旅帥。大業(yè)十三年,許玄徹同董景珍等同謀叛隋,推蕭銑為主。蕭銑自稱梁王,建元為鳳鳴,次年稱帝,都江陵,設官建制,封許玄徹為燕王。武德四年,蕭銑被唐平滅。其余不詳。

  ?

  545。萬瓚

  蕭銑麾下大將。原隋朝旅帥。大業(yè)十三年,萬瓚同董景珍等同謀叛隋,推蕭銑為主。蕭銑自稱梁王,建元為鳳鳴,次年稱帝,都江陵,設官建制,封萬瓚為魯王。武德四年,蕭銑被唐平滅。其余不詳。

  ?

  546。蘇烈???定方

  唐初名將。竇建德結義兄弟,帳下任元帥。隨竇建德一起反隋,好放冷箭。在揚州奪玉璽之戰(zhàn)中用冷箭射死伍天錫,因手段卑鄙,惹得羅成出馬將他挑傷敗下陣去。襲擊北平時,用暗箭射死羅藝。唐軍攻打破洛陽,擒拿五王時,只身逃走。后帶領??俗谔沟任寮曳赐醣荛_秦王立世民的大軍,進攻潼關。用計射死羅成后,探得李世民援軍將至,撤兵。資料《興唐傳》

  ?

  547。徐德基

  隋朝岳州校尉。大業(yè)十三年,徐德基同董景珍等同謀叛隋,推蕭銑為主。蕭銑招納了穎川義軍首領沈柳生后,拜其為車騎大將軍,并派其率軍為前部,前往巴陵。蕭銑麾下將領董景珍得知后,遣徐德基、郭華率州中首領數(shù)百人前去迎接大軍。而沈柳生卻為此感到董景珍等勢大兵多,不好管約,竟將徐德基殺了。

  ?

  548。郭華

  蕭銑麾下大將。原隋朝旅帥。大業(yè)十三年,郭華同董景珍等同謀叛隋,推蕭銑為主。蕭銑招納了穎川義軍首領沈柳生后,拜其為車騎大將軍,并派其率軍為前部,前往巴陵。蕭銑麾下將領董景珍得知后,遣徐德基、郭華率州中首領數(shù)百人前去迎接大軍。而沈柳生卻為此感到董景珍等勢大兵多,不好管約,竟將徐德基殺了。此后沈柳生也因此而被殺。其余不詳。

  ?

  549。魚玉珍

  隋朝大都督魚俱羅之女。孟俊臣之妻。隨父隱居,后下嫁到潼關西北馮翊郡下邽縣孟家村。丈夫出任山東德州知府時跟隨前往。資料《興唐傳》。

  ?

  550。蕭闍提

  蕭銑麾下大將。隋末從蕭銑,為東平郡王。武德元年,李淵詔夔州總管趙郡王孝恭率兵討攻打蕭銑,通、開二州陷落,蕭闍提被斬殺。

  ?

  551。沈柳生

  穎川義軍首領。大業(yè)十三年,沈柳生率穎川義軍攻掠羅川縣時,蕭銑將他招入麾下,并拜其為車騎大將軍,派他率軍為前部,前往巴陵。蕭銑麾下將領董景珍得知后,遣徐德基、郭華率州中首領數(shù)百人前去迎接大軍。沈柳生見后,感到董景珍等勢大兵多,不好制約,便將徐德基殺了。蕭銑得知大驚,將他責之,沈柳生大懼,伏地請罪,蕭銑又將他赦免,令復舊位。入城后,董景珍等不服,向蕭銑進言,認為沈柳生“為賊,兇頑已久”,堅持要蕭銑殺沈柳生,沈柳生終被殺。

  ?

  552。劉元進

  隋末義軍首領。余杭人。少時仗義任俠,為鄉(xiāng)里所尊崇。隋大業(yè)九年,楊玄感起兵反隋,劉元進舉兵響應,三吳苦役者參加甚眾,一月間聚眾數(shù)萬人。正擬渡江北進,玄感敗。時吳郡朱燮,晉陵管崇,率兵起義。共推劉元進為主。率所部進占吳郡,稱天子,置百官。毗陵、東陽、會稽、建安諸郡人民紛起響應。隋煬帝派吐萬緒、魚俱羅帶兵鎮(zhèn)壓。劉元進退保曲阿,與朱燮、管崇一起與隋軍相持百余日,終被擊破。隋煬帝又譴王世充發(fā)淮南兵數(shù)萬追擊。在延陵柵戰(zhàn)事中為王世充所殺,余眾3萬人被誘降后坑殺于黃亭澗。

  ?

  553。董平

  翟讓結義兄弟,也是翟讓修建瓦崗新都城時,手下四員偏將之一。英雄會起義反山東上了瓦崗山立起“大魔國”后。受封為副先峰、前營都統(tǒng)制。隋軍一打瓦崗山時,董平出馬與新文理交鋒戰(zhàn)死。資料《興唐傳》。

  ?

  554。寧長真

  隋唐俚人首領。廣西欽州人,先世為嶺南俚人豪酋。隋開皇末年,繼承父志,歸附隋朝,襲欽州刺史職。大業(yè)元年,隨大將軍劉方征林邑有功,賜儀同三司、欽江縣開國公、行軍總管。大業(yè)八年,率部眾數(shù)千人隨煬帝出征遼東,奉召為鴻臚卿,授安撫使,后授右光祿大夫,寧越郡太守。聞隋滅,寧長真以地歸附蕭銑。武德元年,蕭銑滅,寧長真以地歸附大唐。武德五年,任欽州總管府總管。武德八年,起兵反唐,陷封山。不久病卒。

  ?

  555。姑藏夫人

  唐西域契弊部落女。左領軍將軍何力母。有丈夫氣,遠謀深慮,品德高尚,頗得重望。太宗貞觀六年,何力從母命率契弊部落歸唐。后太宗命何力省親探母,誤中薛延陀部落埋伏,薛延陀以高官顯爵為誘餌勸其歸降,何力割左耳以明志。契弊部可汗命姑藏夫人勸子,夫人斷然拒之。太宗聞之,急令兵部侍郎崔敦禮持節(jié)入薛延陀部落,許以公主為可汗妻,愿求何力母子歸唐。姑藏夫人見來使,阻之曰:“此事不可,焉能以公主投虎口之策,換取老婦母子出狼窩哉?!眮硎箘裰偃貌胤蛉瞬磐夂瘟w唐,自己留下庇護公主。

  ?

  556。梁師都

  隋末夏州朔方人。為隋末地方割據(jù)者。世為本郡豪族大家。仕隋為鷹揚郎將。隋煬帝大業(yè)十三年,殺郡丞唐世宗,稱大丞相,又聯(lián)兵突厥共同反隋,據(jù)雕陰、弘化、延安等郡,并自稱皇帝,國號梁,建元“水隆”。突厥始華可汗封他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他不斷勾結和慫恿突厥南侵,唐統(tǒng)一全國后,勢力孤弱,內(nèi)部矛盾加劇,大宗李世民貞觀初,突厥日趨衰微,唐太宗遷使告諭,他不從,太宗貞觀二年,唐軍壓境,被堂弟洛仁所殺。

  ?

  557。王通???仲淹

  絳州龍門人。門人私謚文中子。王績之兄。曾獻《太平十二策》,未被文帝采用。后隱居河、汾之間,著書講學。他以“申周公”、“紹宣尼”的儒宗自命,肯定封建綱常,倡導儒、釋、道“三教可一”。在哲學上用元氣、元形、元識來區(qū)分天、地、人。主張“夫天者統(tǒng)元氣焉,非止蕩蕩蒼蒼之謂也;地者統(tǒng)元形焉,非止山川丘陵之謂也;人者統(tǒng)元識焉,非止圓首方足之謂也?!敝小独m(xù)書》、《續(xù)詩》等,俱佚,僅存《中說》,又名《文中子》十卷,語錄形式,最能代表其思想。

  ?

  558。裴矩

  史學家,歷齊周隋唐四代。河東聞喜。北齊后主時,為司州牧高貞兵曹從事,轉高平王文學。齊亡,隋文帝楊堅為定州總管,召補記室。隋代周,遷給事郎。隋伐陳,領元帥記室。歷民部侍郎、吏部侍郎諸職。煬帝時,掌與西域交市,撰《西域圖記》三卷。遷黃門侍郎,煬帝荒政,矩頗逢其惡。及宇文化及殺帝,以矩為尚書右仆射?;皵。謴母]建德。后歸唐,為民部尚書,貞觀元年卒。史稱裴矩“頗愛文藻”,所著有《西域圖記》三卷,《開業(yè)平陳記》十二卷,《高麗風俗》一卷,其書今皆佚。

  ?

  559。王宣??君可

  河北任邱縣五柳莊人。賈家樓四十六結義兄弟之一。人稱“大刀王宣”。史為王君愕,沉毅有謀。

  綠林北路首領,隨英雄會反山東上了瓦崗寨。隋軍一打瓦崗山,王宣刀劈來護兒,大戰(zhàn)魏文通。西魏南伐五關,于泗水關前鏖戰(zhàn)左天成。瓦崗散將時,離開瓦崗山。資料《興唐傳》。

  隋末天下方亂,王君廓掠邯鄲,君愕勸其撫納遺亡,待觀時變。及高祖入關,與君廓歸唐,拜大將軍,封新興縣公,累遷左武衛(wèi)將軍。從太宗征遼,領左屯營兵,與高麗戰(zhàn)于駐蹕山,歿于陣。

  ?

  560。白瑜娑

  隋末靈武人。奴隸出身。大業(yè)九年,奇取官府牧場馬匹起義,轉戰(zhàn)隴右,聚眾至數(shù)萬人。后據(jù)平?jīng)?,聲勢浩大,豪紳呼為“農(nóng)賊”。大業(yè)十三年,攻扶風,數(shù)月不下,因糧盡而為唐將誘殺。所部后歸李世民統(tǒng)率。

  ?

  561。苗海潮

  下邳人。大業(yè)九年,聚眾起義,不久并入杜伏威部,抗擊隋軍于江淮一帶。十三年,占領永嘉。唐武德六年,降唐。

  ?

  562。郭方預

  北海人。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隋煬帝大業(yè)九年,起兵反隋,自稱“盧公”,曾攻下北??こ?,有眾達三萬余人。后因防備不周,為隋將張須陀所敗。其余不詳。

  ?

  563。孫宣雅

  隋末渤海人。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隋煬帝大業(yè)九年,起義于豆子岡聚眾十萬余人,稱“齊王”。先后會合王薄、郝孝德等起義部隊,南攻章丘,并與張金稱、高士達部合兵攻破黎陽倉,活動于河北一帶。后不詳。

  ?

  564。孟讓

  齊郡人。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隋煬帝大業(yè)九年起義,曾一度與王薄聯(lián)合,占有長白山。因隋將張須陀進逼,遂轉戰(zhàn)于江淮地區(qū)。次年占盱眙,部眾達十余萬人。以都梁山為根據(jù)地,后分兵南攻,被隋江都丞王世充擊敗,北走歸附瓦崗軍,任總管,封齊郡公。大業(yè)十三年,破東都外廊、燒豐都,并與裴仁基攻克回洛倉,后因入都城掠奪居民財產(chǎn),隋軍乘機攻擊,失敗北逃,后不詳。

  ?

  565。闞棱

  隋末齊州臨濟人。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將領。杜伏威之義子。數(shù)立戰(zhàn)功,軍令嚴整,所轄“路不拾遺”,后隨杜伏威入長安授左領軍將軍,遷越州都督,又隨主帥李孝恭鎮(zhèn)壓輔公祏的暴動,功勛卓著。公祏被俘,誣他與己通謀,李孝恭以私憤借故將他處死。

  ?

  566。王雄誕

  隋末曹州濟陽人。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將領。杜伏威之義子。多次護衛(wèi)杜伏威脫離險境,并為前鋒擊李子通及占據(jù)歙州的汪華,后同杜伏威降唐,授歙州總管。伏威入長安留輔公柘鎮(zhèn)江南,他掌兵馬。唐高祖武德六年,輔公柘脅他同叛唐,他堅決拒絕,旋被縊殺。史稱他善撫恤將士約束部下,所到之處秋毫無犯。死后,江南士庶莫不流涕。

  ?

  567。魏刀兒

  隋末河北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隋煬帝大業(yè)十一年,與上谷人王須拔同時起義,眾至十余萬,自稱“歷山飛”。十二年遣將甄翟兒率軍攻太原,殺隋將潘長文。王須拔死,余眾歸他統(tǒng)率,后據(jù)深澤,活動于冀、定二州之間,稱魏帝。武德元年,竇建德偽與聯(lián)合,他麻痹無備,為竇建德所襲擊,部將將他執(zhí)送建德,被殺。余眾由竇建德統(tǒng)率。

  ?

  568。盧明月

  涿郡涿縣人。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隋煬帝楊廣大業(yè)十年,率起義軍十余萬人屯據(jù)祝阿,因遭受隋將張須陀之襲擊,遂轉戰(zhàn)于河南涯北一帶。十三年發(fā)展到四十萬人,聲勢極為浩大,自稱“無上王”。后在南陽與隋將王世充作戰(zhàn)中,戰(zhàn)敗身死。

  ?

  569。染干

  ***可汗。莫何可汗處羅侯之子。隋煬帝北狩與會,待其豐厚。隋亡后,羅子都、??勺谔箮Р客侗肌⒚窨珊姑藥к姳负訓|。奪取了朔州,打破了雁門關,直逼太原,后被大唐援軍擊敗?!杜d唐傳》。

  受隋之封以前為突厥突利可汗。因受突厥達頭與都蘭的攻擊,逃奔長安。隋文帝以厚禮待之,封其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同時將其所領突厥部眾安置在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一帶駐牧。隋朝先后為啟民可汗修筑大利城、金河古城、定襄城,將宗室女義成公主嫁給啟民,還派駐重兵保護其生產(chǎn)和生活。

  ?

  570。朱寬

  隋朝將領。大陸通流求的先行者。任羽騎尉。公元605年,海師何蠻奏言:“每春秋二時,天清風靜,切望依希似有煙霧之氣,亦不知幾知里。’是論及臺灣之始。607年,他奉煬帝命,與何蠻同赴流求國。次年,煬帝復令前往,以加深大陸對臺灣的了解。過兩年,又命武賁郎將陳棱、朝議大夫張鎮(zhèn)州(一作張鎮(zhèn)周),自義安泛海,月余抵達。自此,大陸與臺灣的聯(lián)系逐漸頻繁。他作為先行者,了解和介紹了臺灣各方面情況。

  ?

  571。裴蘊

  隋朝大臣。河東聞喜人。初仕陳,以父在北,密請為隋內(nèi)應。入隋,位開府儀同三司,歷為刺史,有干練之稱。煬帝初,召為太常少卿,善伺帝意,廣增樂人達三萬余,遷民部侍郎,奏請設峻法核實戶口,得丁二十余萬,為御史大夫,參朝政。斷獄以帝意為準。治楊玄感余黨,殺數(shù)萬人。法紀大壞。增御史百余人,耳目偏于郡國,大為公私禍害。預知宇文化及將起事,欲先發(fā)制化及,虞世基阻其行事。遂被化及殺死。

  ?

  572。鐵木金

  沙沱羅于突厥王麾下大將。在揚州比武會上不敵伍云召,被伍云召的槍刺死。烈傳《說唐》。

  ?

  573。巢元方

  隋代醫(yī)學家。曾任太醫(yī)博士,隋大業(yè)六年。主持編輯《諸病源候論》五十卷。對內(nèi)、外、婦、兒、五官各科疾病的病源和證候、診斷和預後,都有詳細敘述。對後世醫(yī)學影響較大?!锻夂厦匾贰ⅰ短铰}惠方》等唐、宋名著,共病因病理大多依據(jù)此書。《諸病源候論》實為我國第一部病因證候學專著。

  ?

  574。薛世雄??世英

  隋朝著名將領。原籍敦煌,后徒河東汾陰人。年十七,從周武帝平齊,以功拜帥都督。隋開皇中,累遷右親衛(wèi)車騎將軍。煬帝嗣位,為右監(jiān)門郎將。奉旨鎮(zhèn)壓南方僚人暴動,并從征吐谷渾和伊吾;征高麗,兵敗于平壤。大業(yè)十年,以左御衛(wèi)大將軍,領涿郡留守。大業(yè)十三年,李密逼東都,薛世雄奉命率幽、薊精兵三萬往擊,行至河間,為竇建德所破,逃回涿郡,發(fā)病而死。

  ?

  575。長孫晟??季晟

  洛陽人。善騎射,武藝超群,尤多謀略。北周時任司衛(wèi)上士;隋時任車騎將軍,左勛衛(wèi)驃騎將軍,右驍衛(wèi)將軍等職。北周末出使突厥游牧國。隋初,突厥沙缽略可南下攻隋,針對其內(nèi)部矛盾,提出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策略。隋文帝用其策,并發(fā)重兵反擊突厥,降沙缽略等。開皇十三年,為削弱已繼突厥位的都藍可汗,建議朝廷厚待另一可汗突利。十九年,引突利入朝,隋封突利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二十年,達頭可汗擾隋,長孫晟為秦州行軍總管,隨晉王楊廣率軍將其擊敗。仁壽年間,援助啟民北攻達頭,迫其遠遁。大業(yè)五年卒。至唐貞觀中,追贈司空,上柱國,齊國公。

  ?

  576。陸元朗??德明

  蘇州吳人。經(jīng)學家。訓詁學家。初受學于周弘正,善言玄理。陳太建中,后主為太子,集名儒入講承光殿,以弱冠與國子祭酒綠孝克抗辨,屢奪其說,舉坐咨賞。起官始興王國左常侍,遷國子助教。陳亡歸里。隋煬帝嗣位召為秘書學士,授國子助教。王世充稱帝欲以為子師,嚴拒之,唐初,秦王辟為文學館學士,以經(jīng)授中山王承乾,補太學博士。高祖已釋奠,召博士徐文遠,浮屠慧乘,道士劉進喜各講經(jīng),德明駁難,隨方立義,遍析其要,眾為屈。貞觀初遷國子博士,封吳縣男。尋卒。著有《周易注》、《周易兼義》、《易釋文》等。

  ?

  577。薛萬均

  唐驍將。本敦煌人,后徒咸陽。薛世雄之子,薛萬淑之弟,薛萬徹、薛萬備之兄長。大業(yè)末,萬均與弟萬徹客居幽州,以才武為羅藝所厚善。后與羅藝歸唐,從戰(zhàn)竇建德、劉黑闥,累立戰(zhàn)功。又副柴紹討梁師都,擊走突厥,圍殲師都,以功拜左屯衛(wèi)將軍。又從李靖討吐谷渾,單騎馳突,勇蓋三軍,進左屯衛(wèi)大將軍。又副侯君集擊高昌,以功進封潞國公。后坐事下獄,憂憤卒。

  ?

  578。劉師立

  宋州虞城人。初為王世充將軍,王世充滅后,太宗惜才不殺。參預謀劃玄武門之變,超遷左驍衛(wèi)將軍,封襄武郡公。后因與羅藝交通除名,旋出任檢校岐州都督。任上對吐谷渾及黨項部征撫并用,得到太宗稱贊。謚肅。

  ?

  579。牛弘???里仁

  隋初法學家。咸陽長武人。安定鶉觚人。襲封臨涇公。少好學博聞。北周時,專掌文書,修起居注。隋文帝即位后,授散騎常侍、秘書監(jiān)。上書建議搜訪圖籍,開獻書之路。得文帝下詔,不到兩年,圖書漸出。牛弘也因此進爵奇章郡公。開皇三年,拜禮部尚書,請修明堂,定禮樂制度。又奉敕修撰《五禮》百卷,從此儒家文化復興。牛弘又任吏部,掌選舉用人,倡先德行而后人才,眾咸服之。牛弘生活儉樸,事奉皇帝盡禮,對待下屬以仁厚,不善言談而恪盡職守。政務繁雜,仍書不釋手。大業(yè)六年,病死于江都。有文集傳世。

  ?

  580。殷竿

  郡望陳郡長平人。武德元年,沈法興承制百官,芊為其尚書左丞。不久,法興敗,為李子通所獲。子通即吳皇帝位,遂以芊為太常卿,使掌禮樂。后任唐東宮學士?!杜f唐書》卷四七《經(jīng)籍志》、《新唐書》卷六○《藝文志》均著錄《殷芊集》三卷,已佚。

  ?

  581。劉子翼??小心

  常州人,郡望臨淮。仕隋為著作郎。大業(yè)初遷秘書監(jiān)。性峭直有品行,朋僚有短,常面折之。其友李百藥頗稱賞之,云“劉四雖復罵人,人都不恨”。隋末唐初,沈法興承制置百官,以其為選部侍郎。貞觀元年,詔追入京,以母老固辭。江南巡察使李襲譽嘉其孝,上表旌其門閭,改所居里為孝慈里。后母卒服竟,召拜吳王府功曹參軍,遷著作郎、弘文館直學士。子翼博學善文詞。貞觀二十年,嘗與陸元仕、許敬宗等人分撰《晉書》。永徽初卒。

  ?

  582。李百藥??重規(guī)

  唐朝初年歷史學家。定州安干人。李百藥從小愛讀書,成年后才思敏捷,頗受當時名流人七推崇。在隋朝時擔任過東宮通事舍人、東宮學士、禮部員外郎,后來被貶為桂州司馬,甚而解職歸鄉(xiāng)。大業(yè)九年,被授為建安郡丞,在赴任途中,參加了由沈法興、李子通、杜伏威、輔公枯等人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在唐時,貞觀元年,被授以中書舍人官職。貞觀二年,升任禮部侍郎。以后歷任散騎常侍、宗正卿等職。他于627年至636年奉詔撰寫成《北齊書9五十卷,原名《齊書》,為了同蕭子顯所著的《南齊書》相區(qū)別,到宋朝時才加上“北。字。

  ?

  583。沈綸

  湖州武康人,沈法興之子。隋大業(yè)末,從父舉兵。武德二年,李子通攻陳棱,陳棱窘急,送質(zhì)求救。沈法興譴沈綸領兵數(shù)萬救援,遭到大敗。李子通乘勝渡江,攻陷京口。武德三年,法興敗滅,赴江死。沈綸下落不詳。

  ?

  584。郭子和

  同州蒲城人。隋時為左翊衛(wèi),因罪徙榆林。大業(yè)十三年,榆林郡遇大飢荒,郭子和結交敢死之士十八人攻取郡門,殺郡丞王才,開倉賑濟百姓,自號永樂王,年號正平。有騎兵二千。南連梁師都,北附突厥。突厥封之為平揚天子,郭子和推辭不受,改為屋利設。武德元年歸唐,封金河郡公。武德二年,進封郕國公。武德五年,隨李世民平劉黑闥有功,賜姓李氏,拜右武衛(wèi)將軍,后改封夷國公。顯慶元年為黔川都督,以老致仕,麟德九年卒。

  ?

  585。杜之松

  博陵曲阿人。與“東皋子”王績交誼較深。仕隋為起居舍人。隋末從蕭銑,任司馬。聞蕭銑兵敗,便率眾降唐。貞觀中,為許州刺史、蒲州刺史。一說為河中刺史。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著錄《杜之松集》一○卷,已散佚?!度圃姟肪砣虽洿嫫湓娨皇祝度莆摹肪硪蝗匿洿嫫洹洞鹜蹩儠芬黄?。

  ?

  586。張善安

  隋末唐初兗州方與人。十七歲參加起義。于孟讓敗后,收其散卒,襲破廬江郡。投奔林士弘,守南康郡。然不得信任,遂懷貳心,反襲士弘。蕭銑取豫章,遣將守之。張善安遂奪蕭銑豫章,以地降唐,授洪州總管。武德六年,從輔公祐反唐,任西南道大行臺。為唐李大亮所執(zhí),諉稱本不欲反,為部下所誤。唐高祖信之。公祐敗,得其往來書信,遂被殺。

  ?

  587。蓋彥舉

  蕭銑麾下江州總管。武德四年,李淵命王孝恭及李靖率巴蜀兵發(fā)自夔州,沿流而下;王瑗從襄州道,田世康趣辰州道,周法明趣夏口道攻打蕭銑。大軍將至,蓋彥舉以五州降唐。

  ?

  588。左君行

  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大業(yè)九年,杜伏威帶著起義軍隊進入長白山,加入了左君行領導的起義軍,由于二人意見不合,最終分道揚飆。后來左君行的起義軍被隋將張須陀、來護兒大軍圍剿。

  ?

  589。宋顥

  隋朝將官,任江都校尉。大業(yè)九年,杜伏威離開長白山,率眾轉戰(zhàn)至淮南一帶,自稱將軍。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顥率兵討伐,杜伏威佯裝戰(zhàn)敗,將宋顥率領的官軍引入蘆葦叢中,順著風勢放火,宋顥等所有官軍全被燒死。

  ?

  590。王須拔

  隋末上谷人。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隋煬帝大業(yè)十一年起義,稱“漫天王”,國號“燕”,有眾十余萬人。后北連突厥,南攻今河北、山西北部,克高陽,繼陷幽州,后中流矢死。所部歸魏刀兒統(tǒng)率,大業(yè)十四年,為竇建德所敗,逃入突厥。

  ?

  591?;矢o逸??仁儉

  安定烏氏人,后徙京兆。隋末以右武衛(wèi)將軍留守洛陽,預立越王侗。降唐拜刑部尚書,封滑國公。后持節(jié)巡撫益州,法令嚴肅,劾黜益州行臺仆射竇璡。后轉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以清正廉潔稱。謚良。

  ?

  592。元文都

  隋皇泰主內(nèi)史令。仕周為右衛(wèi)上士。隋開皇初,授內(nèi)史舍人,歷庫部、考功二曹郎,俱有能名。擢為尚書左丞,轉太府少卿。煬帝時,為司農(nóng)少卿、司隸大夫,又拜御史大夫,坐事免。未幾,授太府卿。大業(yè)十三年,留守東都。煬帝被弒,推越王侗為帝,署為內(nèi)史令、開府儀同三司、光祿大夫、左驍衛(wèi)大將軍,攝右翊衛(wèi)將軍、魯國公。大業(yè)十四年,欲除王世充,王世充舉兵獲而殺之。

  ?

  593。盧楚

  隋朝大臣。范陽人。少時嗜讀,頗有才學。隋煬帝大業(yè)間,官居尚書左司郎。在朝為官,常正色秉公,甚為公卿所畏懼。大業(yè)十四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左屯衛(wèi)將軍宇文化及縊殺,越王楊侗即帝位,以盧楚為內(nèi)史令,兼攝尚書左丞。他與東都留守元文都同心輔政。次年王世充廢楊侗而自稱皇帝,有人招盧楚同去歸附,盧楚曰:“吾與元公(元文都)誓以俱死,今舍去不義?!彼毂煌跏莱渌鶜ⅰ?p>  ?

  594。郭絢

  隋河東安邑人。以軍功拜儀同。煬帝時,任涿郡丞,有能名,遷為通守。隋末參與鎮(zhèn)壓山東農(nóng)民起義。在與竇建德在河間交戰(zhàn)時,被竇建德打得大敗。郭絢只帶得數(shù)十騎逃走,被竇建德遣將追趕至平原,將他殺死。

  ?

  595。宇文智及

  宇文化及之弟。隋末為將作少監(jiān)。江都之變,智及實為主謀。化及稱帝,封為齊王。與化及同時被殺。

  ?

  596。董景珍

  蕭銑麾下將官。原隋朝岳州校尉。大業(yè)十三年,與雷世猛、鄭文秀等合謀起兵反隋,推蕭銑為主。大業(yè)十四年,蕭銑稱帝,封景珍為晉王,鎮(zhèn)守長沙。武德三年十一月,董景珍之弟因對蕭銑不滿,謀劃反叛,事泄被殺。蕭銑下詔赦免董景珍,召其回江陵,董景珍懼怕,以長沙投降唐。十二月,蕭銑遣齊王張繡圍攻長沙,董景珍打算突圍,為部下殺死。

  ?

  597。何稠???桂林

  四川郫縣人。幼時隨叔父何妥至長安,性機巧聰慧,善音律,尤精制作。歷任御府監(jiān)、太府丞、太府少卿、太府卿,為皇室制造儀仗、兵器、玩好器物。參加宮殿營造,構思精妙。他又用綠瓷制造琉璃器物,制成品與真琉璃無異。

  隨煬帝巡幸出征,曾在遼水上造浮橋,兩天而成,大軍得以速渡遼東。又造“六合城”,以板為筑,衣之以布,飾以粉畫,一夜之內(nèi),在前線合成一座周圍八里、高十仞的大城,四角有闕樓,四面有觀樓,城上布列甲士,立仗建旗。煬帝被殺后,宇文化及以何稠為工部尚書?;皵。須w建德。建德敗,歸唐,作少匠,后卒。

  ?

  598。長孫安世

  長孫無忌從兄。仕王世充為內(nèi)史令,唐平世充后卒于獄中。

  ?

  599。游元???楚客

  廣平任人。歷仕北齊、北周。隋煬帝時,累遷治書侍御史,執(zhí)法不畏權勢。大業(yè)九年督運黎陽,楊玄感約其參與舉事,不從被殺。

  ?

  600。薛元敬

  唐文學家。蒲州汾陰人。有文才,少與叔薛收、薛德音齊名,時稱“河東三鳳”。唐高祖時,任秘書郎。后太宗召為天策府參軍,兼直記室、文學館學士,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時房玄齡、杜如晦為太宗心腹,元敬竟不親附,如晦常嘆道:“小記室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武德九年,李世民立為太子,元敬任太子舍人,專掌文翰,號為稱職。不久,卒于官。作品皆佚。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