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朝皇宮明鏡殿中住著一位久不見人的女子,她是文宗皇帝陛下所留存下來唯一的一位后妃,太皇太嬪娘娘金佳穩(wěn)月
太皇太嬪娘娘一直在后宮之中深居簡出,宮里面有許多人都不認(rèn)得她,唯一一位至交的好友楊貴太妃娘娘婉佳齊琴也在年前移居到了圓明園去居住,自此之后太皇太嬪娘娘便一直在明鏡殿中進(jìn)香禮佛
文宗皇帝陛下尚在的時候太皇太嬪娘娘有位出身高貴的族姐,昭儀崔氏,崔昭儀娘娘出身尊貴,在文宗皇帝陛下為太子的時候便是太子殿下良娣的身份地位緊次于太子妃之下
只是因為良娣一直以來都沒有子嗣,在詠朝文宗皇帝陛下生母德順皇太后的相持之下,原本理應(yīng)是帝王正妃的崔良娣便成了二品的崔昭儀娘娘,昭儀所居的崔英堂中鳳凰一直與龍離得很近
這也是文宗皇帝陛下給她的寵愛,亦是為了安撫崔昭儀娘娘的母族,五姓之首的楊原崔氏,崔昭儀娘娘的兄長楊國大將軍崔英愛也是詠朝文宗皇帝陛下最為信任的武將之一
崔英愛將軍有一位最寵愛的妾室雨姨娘雨佳靜心,雨姨娘同父異母的長姐便是文宗皇帝陛下的雨貴人,雨貴人一直對雨姨娘頗為照顧,只是雨貴人所生的皇七子謀反禍延母族
身為五姓之首的楊原崔氏直接失去了崔英愛將軍這個在朝中的仰仗,崔昭儀娘娘在知道這個消息之后便跪倒了文宗皇帝陛下的宮前求情,只是法度在先人在后,文宗皇帝陛下便以后宮不得干政為由
將崔昭儀娘娘送回了自己宮中,昭儀娘娘走后,文宗皇帝陛下暗藏著的眼淚從帝王的眼角上流了下來,文宗皇帝陛下也是迫不得已,其實皇七子殿下并沒有謀反
只是朝中那些功高蓋主的大臣皆是與德安皇太后同心同德的存在,德安皇太后娘娘也是崔氏之女不過德安皇太后娘娘是崔氏長老的女兒
德安太后崔舜和一直想把自己的親侄女崔蘭愛嫁與皇七子做正妃,只是皇七子殿下對淮南王的女兒德淑郡主傾慕已久,郡主娘娘的身份到底是要比蘭愛小姐高出一些的,再加上皇七子殿下的寵愛
郡主娘娘與蘭愛小姐便在正妃之位上有了些許爭執(zhí),最后還是德淑郡主退了一步,但是太后娘娘不愿意了,太后娘娘想讓德淑郡主為了皇家遠(yuǎn)嫁邊地,成為陽安王續(xù)弦的陽安王妃
陽安王早已年過半百,這個年歲做淑儀郡主的祖父都是綽綽有余了,最后太后娘娘還是下了這么一道意旨到王府之中,淑儀郡主在得知自己即將要嫁給陽安王做續(xù)弦的時候便是直接投河自盡
皇七子殿下便是直接鬧到了德安太后的寢宮之中,太后娘娘羞憤難當(dāng),便下令給朝中的那些元老重臣給皇七子按了一個謀反的罪名
文宗皇帝陛下為了保住皇七子便將人悄悄送到了宮外,以龍安君之子的身份十分神秘的活在了詠朝皇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