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江都太守,請查收
這確實是楊廣的小心思,他雖然對軍事不太懂,但也深知自己一手創(chuàng)立的這支驍果軍的優(yōu)缺點,只能打野戰(zhàn),若是攻城、守城,他們的作用,都無法充分體現(xiàn)。
楊廣帶他們在身邊,其目的,也就是為了震懾義軍罷了,要真讓驍果軍去平叛,比如,去剿瓦崗軍,人家自知不敵,堅守城池不出,你驍果軍的刀槍再利、鎧甲再堅,又有何用?
萬一糧道被截,更會被守軍給耗死。
“這就是兵器裝備的重要性嘛,”茶煮好了,楊曉給爺爺?shù)沽吮鑹后@,繼續(xù)道,“如果是我建立軍隊,在野戰(zhàn)部隊的基礎(chǔ)上,還會配置一定數(shù)量的攻城部隊,配給攻城器械;遠程打擊部隊,配給重弩、火炮等遠程兵器;信息偵查部隊,配給風箏、信鴿等通訊偵查裝備;后勤保障部隊,配給具備攻防能力的運輸糧草的車輛,而且,如果能利用大運河優(yōu)勢的話,最好再配給一定數(shù)量水軍,分擔部分遠程打擊和后勤保障的功能——這樣算下來的話,若軍種齊全的話,五萬人,應(yīng)該就足夠統(tǒng)一天下?!?p> 楊廣聽了個半懂不懂,不過,貌似很厲害的樣子!
“爺爺覺得孫兒的想法怎么樣?”
楊廣端起茶盞,思量片刻,幽幽道:“如果爺爺懇求皇上,給你一支軍隊,讓你訓練成你說的那種樣子,需要多久?”
“那可不行!”楊曉斷然拒絕,“爺爺你忘了啊,咱起兵的目的是為了造反,不是為了給皇上服務(wù)??!我剛才說的這些,得是咱們有了自己的軍隊、自己的根據(jù)地之后再做的事情,如果提前這么做,被別人抄襲了去,咱還有啥優(yōu)勢可言?”
楊廣聽了,又好氣又好笑,看來這個皇太孫,是鐵了心思要造自己的反了,有志氣!
“那如果是這樣呢?”楊廣換了個說法,“假如我求皇上,賜給你一方州郡,在你的州郡里,你可以自主招兵買馬,建立你所說的那種軍隊,能行么?”
“呵呵,皇上又不是傻子,他為什么要給我一方州郡呢?”楊曉撇嘴笑道。
“當然不是白給你,這個州郡的錢糧財務(wù),全歸你,你訓練出來的軍隊、裝備,也歸你。不過,你得為皇上分憂,替朝廷平叛義軍,這樣,爺爺也好在皇帝面前有個說辭。再者說,你若想統(tǒng)一天下,不也得先把那些義軍給鎮(zhèn)壓下去嘛!”
楊曉點頭:“這倒是,可是……皇上會信么?他難道放心讓我建立一支自己的新軍?難道他不擔心我羽翼豐滿之后,反了他么?”
楊廣擺手:“這個你不用擔心!咱們明皇帝雖好大喜功,有時候還剛愎自用,不過他對當下大隋江山的時局,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如今烽煙四起,朝廷的軍力、財力都已不支,與其坐等江山被人蠶食吞并,還不如放手一搏。爺爺有信心說服圣上,讓他試一試你這個辦法!”
楊廣的治國思路很野,有些急功近利,不過他到底還是個聰明人,懂得審時度勢,是聰明人的特征之一,盡管,他懂得有點晚。
“呃……爺爺當真能說服明皇帝?”楊曉還是有點不信,因為他知道,爺爺兵部員外郎這個職務(wù),充其量也就是個四品官,估計上朝站排,都得站在末尾,人微言輕的很。
楊廣看出了楊曉的疑慮,誆他道:“吾孫有所不知,爺爺雖只是個小小的兵部員外郎,但爺爺和明皇帝可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私交甚篤,而且,明皇帝最寵愛的出云公主,更是爺爺我一小帶大的,認我作義父,甚至有時候,直接管我叫爹呢!”
這楊曉就不知道了,史書關(guān)于楊慎的記載少之又少,楊曉只知道隋煬帝時代,有這么個人罷了。
“呃……可是爺爺,如果皇上察覺出咱有造反的意思,直接把我給抓了咋辦?”楊曉擔心地問。
楊廣大手一揮,自信又詭異地笑道:“放心!這個更不會!爺爺這就回去,找圣上詳談,吾孫靜待佳音即可!”
“好吧,那孫兒先謝謝爺爺了?!睏顣云鹕硐嗨?。
楊廣滿意地走到門口,忽然回頭問:“對了,吾孫想要哪個州郡?”
“這個……”楊曉想了想,“最好就在江都附近吧,一則,有驍果軍做掩護,免得孫兒還沒練成新軍,就被淮北的義軍盯上,先給孫兒滅掉了;二則,擺在圣上眼皮子底下,他老人家也能更放心一點。”
“有道理,哈哈,行,那爺爺就給你個江都郡太守吧!”
楊曉一愣,江都郡太守?
爺爺?shù)目跉饪烧娌恍?,大隋王?90個郡,大部分的郡都很小,大概相當于現(xiàn)代的一座城市,只有少數(shù)郡是大郡,比如西北的靈武郡,為了對抗突厥,所以設(shè)置為大郡,囊括如今銀川、石嘴山、吳忠市、中衛(wèi)、烏海五座城市,再有北方的涿郡,就是楊曉穿越過來時候所在的郡,是進攻高麗的前哨基地,故也是大郡,涵蓋如今的張家口、北京、廊坊等地。
隋煬帝所在的江都郡,面積更大,人口更多,包括現(xiàn)代江蘇省的淮安、鹽城、揚州、泰州、南通、鎮(zhèn)江六市,再加上安徽的滁州,七座城市的規(guī)模。
太守,便是一郡之最高長官,可決定郡內(nèi)一切軍政事務(wù)。
皇上會把這么大一個郡,交給他一個寂寂無名之輩?
如果爺爺真能說服楊廣把江都郡交給他全權(quán)管理,那敢情好了,無論兵源還是錢糧,都能源源不斷!
而且,楊曉考察過,江都這邊的工業(yè)水平很先進,民間有大量成手的工匠,只要楊曉拿出各種武器的設(shè)計圖,他們就能照貓畫虎地給鼓搗出來。
想到這些,楊曉不由得有些興奮起來。
真是樹大好乘涼啊,他沒想到,之前這個老楊頭不顯山不露水的,居然在隋煬帝面前,能有這么大的話語權(quán)……
楊廣回到宮中之后,連夜召見包括司馬德戡、秦瓊在內(nèi)的幾位將軍,沒有軍務(wù),就是和將軍們閑聊,話題也只有一個:如何才能打勝仗。
朝廷的這些將軍,多數(shù)為名將之后,從小飽讀兵書戰(zhàn)策,說起兵法來,頭頭是道,不過隋煬帝聽了一圈,卻不甚滿意。
別人不敢問,秦瓊年輕氣盛,常年在外征戰(zhàn),也不懂得太多君臣禮數(shù),直呼呼地問隋煬帝:“諸位將軍說的已經(jīng)很全面了,難道圣上還有什么更好的取勝要訣?”
司馬德戡嚇一跳,狠狠踩了秦瓊一腳。
“絲!司馬將軍為何踩在下?”秦瓊不滿道。
楊廣擺手笑道:“德戡,無妨。諸愛卿說的不錯,不過,這些都是理論知識,脫胎于自古傳下來的兵法,你們知道,難道那些義軍首領(lǐng)就不知道嗎?既然雙方都知道,那還有什么優(yōu)勢可言?”
“陛下說的對,”司馬德戡一聽這話,立即反應(yīng)過來,皇上肯定又從皇太孫那兒學來什么駭人聽聞的知識,準備賣弄一下,“臣等愿聞陛下高論!”
楊廣滿意點頭:“雖然朕沒有親自帶過兵,縱馬馳騁疆場,不過依朕看,這打仗取勝之道,無外乎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