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龍出水
隋朝不允許民間擅自打造馬槊這種重兵器,但允許弓箭作坊的存在。
長安、洛陽、江都三大城市,都不乏制弓高手。
秦瓊這個級別的武將,定然使用專屬弓,而且,他有三副,都是根據(jù)他的臂長、力道,量身定做。
楊曉不是武將,當然沒有弓,秦瓊主動提出,為公平起見,楊曉可以使用他的弓,不過楊曉試了試,可能秦瓊的胳膊太長了,弓很大,楊曉用著不太順手,只好換做驍果軍的制式弓箭——隋煬帝親軍的弓,也不算差。
楊曉本以為,比弓箭,是比遠距離的準度,熟料,驍果軍卒抬過來人形箭靶后,擺成了一個直徑約三十米的圓圈。
一共擺了二十只人形靶,司馬德戡請兩位選手站在圓心,背對背,等他喊開始,便可以射擊,看誰射中的人形靶多者為勝。
“這么近???”楊曉小聲道,大概十五米的距離,就是沒有弓箭基礎(chǔ)的人都能射中。
“楊小公子,是否沒有玩過這種‘游戲’?”秦瓊靠著楊曉,低聲問。
“確實沒玩過?!睏顣蕴钩?。
“此乃我大隋軍弓箭兵的速射檢法,之所為這么近,是因為在實戰(zhàn)中,雙方距離如果超過五丈,箭鏃的透甲能力便會不足。”秦瓊給沒上過戰(zhàn)場、也沒接受過專業(yè)訓練的楊曉講解。
“原來如此?!睏顣詮难g箭袋中抽出一支查看,箭頭并不像電視劇里那種的三棱或者四棱尖頭,而是月牙鏟狀,是專門的破甲箭。
其實,電視劇里演的古裝戰(zhàn)爭戲的漫天箭雨,純屬是為了視覺效果,在鎧甲、盾牌出現(xiàn)之后,那種遠距離、密集射法能夠?qū)橙嗽斐傻膫缀鯙榱?,因為,若想把箭射遠,箭鏃就不能太重,而箭鏃如果不夠重,動能就不足以破甲,哪怕是從天上掉下來,也插不穿頭盔。
真正作戰(zhàn)的時候,弓手往往伴隨步兵一同沖鋒,利用前方步兵的掩護,見縫插針,在距敵二十米之內(nèi),直線射擊,這么近的距離,再配上重箭,絕大多數(shù)的鎧甲都擋不住。
此為步射。
關(guān)于騎射,明朝《武經(jīng)射學正宗》中也有明確的記載:騎射非十步二十步之內(nèi)不發(fā)。
當年,蒙古騎兵席卷歐洲,靠的就是這種戰(zhàn)法,歐洲騎兵全副武裝,密不透風,但比較笨重,蒙古輕騎兵貼上去,與之保持十五米左右的距離,這樣,敵人的長矛夠不到弓手,而弓手則可以在“老弱皆可中”的距離之內(nèi),射穿歐洲騎士的板甲,一擊斃命,基本上,蒙古弓手VS歐洲騎士,就是單方面的屠殺。
楊曉深吸一口氣,李廣的神識,早已自動調(diào)了出來,彎弓搭箭,動作熟練,甚至都不用瞄準,這個距離,憑感覺就可以了——順便提一嘴,李廣正是這種近距離重箭射擊戰(zhàn)術(shù)的鼻祖之一,他仗著自己功夫高、防御高,經(jīng)常把敵人放得很近才射。
《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其射,見敵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nèi),度不中不發(fā),發(fā)即應弦而倒。
兩軍大規(guī)模交戰(zhàn),還敢放這么近才射,說明李廣抽箭、上箭、開弓、沉肩、靠位、瞄準、撒放這一套動作快的離譜,但史記并未記載,李廣還有一項隱藏技術(shù),楊曉也是等比賽開始之后,才陡然發(fā)現(xiàn)的!
司馬德戡宣布開始,楊曉和秦瓊的動作頻率幾乎一模一樣。
很快,兩人各自射中了五個人形靶,等秦瓊低頭,從箭袋中抽第六支箭的時候,無意中發(fā)現(xiàn),身后的楊曉也在抽箭,但他并不是只抽一支,而是同時抽了三支箭,夾在了右手除拇指之外的其他四指中間。
楊曉也很意外,為甚么“自己”要抽這么多箭,要一箭三星么?射一次,同時命中三個人形靶?
那是電腦特技!
等“李廣”彎弓搭箭,楊曉才明白,并不是一次射三支,依舊是只射一支,但射出之后,因為手里還有兩支閑箭,不用再去抽箭,繼續(xù)上箭、拉弦,射擊!
就像半自動步槍一樣!
轉(zhuǎn)瞬間,三支箭蹦、蹦、蹦,連著釘在了三個人形靶上,圍觀的驍果軍中傳來一陣驚呼!
射完三支,楊曉再抽箭,又取三支,繼續(xù)連射,蹦、蹦、蹦,最后一支箭擊中人形靶時,秦瓊的第九支箭,也剛剛離弦,射中了最后一只箭靶。
11:9,楊曉(李廣)勝出!
“好!”
“好!”
“好!”
驍果軍士氣大振,秦瓊相當于這個時代的流量明星,在軍中有不少粉絲,本來人氣就很高,沒想到又冒出一位年輕俊才,居然贏了秦將軍,無異于新一代偶像誕生!
秦瓊不敢相信地數(shù)了數(shù)靶子上的箭鏃,紅色尾翼是他的,楊曉的是黑色尾翼,確實比他多兩支,想起剛才回頭那一瞥,秦瓊忽然醒悟,驚訝道:“你這是用的……大漢飛將軍李廣,失傳已久的絕學‘三龍出水’!”
“……啊,對對對……”楊曉臉一紅,居然被看出來了!
“厲害!厲害!秦某甘拜下風!可否給在下再演示一遍?”秦瓊虛心求教。
這門技術(shù)之所以失傳,主要就是現(xiàn)代人(隋朝人)不知道連發(fā)三箭時的手形、夾箭位置的更替變換(三支箭,均是從食指和中指之間射出,所以射后兩支箭的時候,需要把它們順次轉(zhuǎn)上來,類似于21世紀學生都會玩兒的轉(zhuǎn)筆的動作),這都是技巧性的東西,如果沒人手把手教,很難掌握。
反正不是自己的原創(chuàng),楊曉便不吝賜教,又給秦瓊和驍果軍們展示了一遍“三龍出水”,不過這次是慢動作版本,確實賞心悅目,令人眼花繚亂,因為動作過于復雜,只有距離最近的秦瓊看明白了。
“原來是這樣??!”秦瓊恍然大悟,“厲害!厲害!我輸了,輸?shù)男姆诜?!多謝楊公子賜教!”
“哪里、哪里,秦將軍的出箭速度比我快得多,若不是用這招投機取巧,我哪兒是秦將軍的對手!”楊曉謙虛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