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隋軍魂
“是這個道理,”秦瓊再度深表認同,“啟稟圣上、皇后娘娘,據微臣了解,這些叛軍之間,并不相互信任,完全可按楊太守之策,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坐收漁人之利?!?p> 彼時信息傳遞不暢,秦瓊是從前線回來的大將,關于這點,他最有發(fā)言權。
這時候,楊廣隔著屏風,跟蕭皇后說兩句悄悄話,蕭皇后側耳傾聽,俄爾,點頭,轉回來問楊曉:“楊太守,陛下決定執(zhí)行你適才提出的退守洛陽之良策?!?p> 楊曉稍稍一驚,隋煬帝這么容易就聽得進去諫言?
“陛下請楊太守推薦防御洛陽之人才。”蕭皇后又道。
“嗯?啥意思?”楊曉有點懵。
人力資源工作也讓他負責了?他只是懂歷史知識、軍事常識、地理要素,整個隋朝被載入史冊的著名將領,也就那么些個,而且,對其描述的還未必準確,關于將領的了解,肯定同時代的皇帝、大臣們了解的更多。
不過,秦瓊卻聽明白了皇后娘娘的弦外之音,笑道:“楊太守能騎善射,又通曉兵法,乃防御東都之最佳人選!”
蕭皇后笑瞇瞇地點頭:“陛下也正有此意?!?p> “?。∧强刹恍?!”楊曉幾乎是條件反射地說。
洛陽是什么地方?三大勢力虎視眈眈的地方,只能被動防御,依靠朝廷的接濟和支援,在那里既不能猥瑣發(fā)育,也不能擴張勢力,唯一的好處就是:幫朝廷守住了,可以建立功勛,升官發(fā)財。
但那不是楊曉想要的,他的任務是造反,到幾股反賊的巢穴里去造反?偷他們的老家?不是找死么!
哪怕去嶺南,去遼東,造反成功的機會都比在洛陽要大的多!
“為何不行?”蕭皇后疑惑地問,在她看來,這可是皇太孫建立功勛、樹立威望的絕好機會。
躲在屏風后面的楊廣倒是有點反應過味兒來了,稍一琢磨,猜中了楊曉的心思,又和蕭皇后低語了幾句。
蕭皇后點頭,笑道:“好,既然楊太守不愿去洛陽,勞煩你舉薦個人才去守洛陽吧?!?p> 楊曉輕輕舒了口氣,想了想,開口道:“當下在中原一代,我朝有兩員主將:與瓦崗軍對峙的張須陀將軍,以及和河北亂軍作戰(zhàn)的楊義臣,不過此二人,皆為攻強守弱之將領,不宜為守城主將。”
“那么,榮國公來護兒呢?”蕭皇后問。
從隋滅陳開始,來護兒就是隋軍大將,而且,他的正治站位良好,一直站在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一邊,楊廣即位后,歷次對外戰(zhàn)爭,包括平定楊玄感的叛亂,來護兒都是領兵大將,最后一直做到從一品的官職,此乃武將晉升之天花板。
來護兒在軍中的地位,比張須陀、楊義臣還要高,可謂大隋軍魂級別的人物。
楊曉凝眉,思考片刻,搖頭道:“來將軍倒是合適的人選,只不過……他與陛下政見不合,讓他統領洛陽重兵集團,恐怕……不太合適吧。”
楊曉沒明說,潛臺詞就是:讓來護兒去守洛陽,這廝有可能趁機造反——即便在洛陽造反成功概率很低。
楊曉不是胡說八道,早先,楊廣還是個公認的明君之時,來護兒對楊廣沒什么看法,但在是煬帝第三次征討高麗,功敗垂成之時,來護兒那一路都快打到萍壤了,隋煬帝卻命他撤軍,來護兒非常不甘心,準備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名,強攻萍壤,滅掉高麗國,可是來護兒的部將們擔心抗旨,回頭被追究,都不同意來護兒的計劃,來護兒只得撤軍。
楊廣倒是沒有怪罪來護兒,但也沒跟他解釋,為什么一定要退兵——楊廣站全局看問題,來護兒站局部看問題,角度不一樣,見解自然不同。
下一年,隋煬帝巡游塞北,順便再度尋找失蹤的皇孫楊儉。
結果一個不小心,被突厥給包圍在了雁門關,楊廣主張突圍,來護兒極力反對,指揮權在來護兒手里,楊廣只能聽來護兒的,后來,各地隋軍趕來勤王,解了雁門之圍,但楊廣對來護兒的態(tài)度,已經沒之前那么好了,可還是沒有降罪與他,只是讓他暫時與兵權切割。
結果今年夏天,楊廣決定離開洛陽,巡幸江都,來護兒又蹦了出來,當面質問楊廣,說:現在天下都這熊樣了,你還去游玩?像個皇帝樣子嗎?
給楊廣氣的,好幾天沒有召見來護兒。
過了幾天,楊廣氣消了一點,召見來護兒說:連你都認為我是昏君?那我還有什么指望?。?p> 來護兒這回沒敢吱聲,回去默默收拾行李,跟著隋煬帝一起來了江都。
正是基于這些史料,楊曉判斷,隋煬帝和來護兒這對君臣之間,恐怕早已生了間隙,來護兒在軍中威望那么高,如果這個時候把他放出去,在洛陽那么遠的地方重掌軍權,萬一他反了,大隋可就真歇菜了。
楊曉分析得沒有問題,問題在于,史料的記載,并不完全……
秦瓊剛從軍的時候,便是來護兒的部將,對他的提攜之恩不敢忘懷,一聽楊曉說來護兒有造反的心思,秦瓊立即起身道:“啟稟陛下、皇后娘娘,來將軍對朝廷、對皇上忠貞不渝,秦某愿以性命擔保,來將軍絕對不會造反!”
“本宮也覺得,來將軍沒有反心呢?!笔捇屎笮σ饕鞯?。
楊曉不知道的是,來護兒和楊廣之關系有多鐵,比親兄弟都親,有一回來護兒來宮里陪楊廣喝酒,哥倆喝高了,吵吵把火,來護兒把楊廣給揍了,然后,又躺在龍床上睡了一覺,即便這樣,楊廣都沒說什么,還開玩笑說:要不咱倆替班兒當皇上得了。
跟這一比,史料上的這些事兒,還算個啥?
正是因為兄弟情深,來護兒才敢直言進諫,惹楊廣不高興罷了。
這是楊曉作為一個穿越者,無能為力的事情。
畢竟史料關于隋朝內容的篇幅,只有寥寥幾十萬字,而且,還是唐朝魏征主持“修”過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保真。
楊曉見蕭皇后堅持用來護兒守洛陽,秦瓊還給做擔保,便不再說什么,反正這事兒跟他關系不大,只要不讓他去就行。
“此事商定,”蕭皇后拍板,“楊太守,第三個問題,如何利用江南之力量?”
這個問題,楊曉昨晚在做起義詳細計劃的時候,有充分考慮過,他伸出四根手指,朗聲道:“借江南之力,無外乎兩樣東西。”
“哪兩樣東西?”秦瓊問。
“火藥、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