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微弱的引力攝動
阿拉邊收到提示,引力波接收系統(tǒng)中又多了一條信息,這已經是他執(zhí)勤三個月期間收到的第四條信息了。
經過簡單的破譯,這是以銀河中心黑洞為原點的極坐標式廣播,坐標點位置指向航線一側兩百三十光年的一顆白矮星。
阿拉邊心里為這個世界默哀,隨后仔細地將這條信息以及這顆星星的位置儲存進數據庫中,避免將來新世界在探索中踩到坑。
宇宙空間的引力波信息比人類原先想象中的還要豐富,新世界在整合現有技術后決定優(yōu)先發(fā)展通信,并在兩年前成功研制出高靈敏引力波探測系統(tǒng),安裝在兩艘飛船上。
引力波同樣會衰減,新儀器的靈敏度收到的最多的信息都是附近一千光年范圍內的坐標廣播。
當然,有時候還是能夠收到一些有意思信息的。
比如說九個月前執(zhí)勤的同事接收到一段帶有自譯系統(tǒng)的長信息,意思是大概七百光年的天鵝座方向出現一個有強烈毀滅傾向的人工智能群落,廣播者希望有清理能力文明出手將它們除去。
阿拉邊本以為處理完這段信息后工作會輕松很多,按照以往的規(guī)律,除了監(jiān)控引力波信息以及飛船系統(tǒng)一些不怎么緊要的部件外,沒有其他的事情要做,至于飛船聚變發(fā)動機等核心系統(tǒng),還輪不到他這種級別的船員負責。
可就在這時候,引力波接收系統(tǒng)開始源源不斷出現不規(guī)律的波動條紋。
阿拉邊皺起眉頭,這種現象通常是儀器故障,一般引力波信息都是比較短的,很少超過三分鐘,因為產生引力波發(fā)射需要巨大的能量消耗,使用這種技術通信的文明通常不會長時間這樣發(fā)送信息。
阿拉邊知道以自己的能力修不好儀器,只好無奈地打電話叫他的上司卡其帖夫。
電話一接通,那頭就傳來不耐煩的抱怨:“阿拉邊,你個死猴子能不能不要打擾老子睡覺!實在寂寞去找個充氣游戲倉玩你的18禁游戲去?!?p> 阿拉邊對這個上司也沒什么尊敬,很不客氣地回應:“死俄國佬,快到老子房間來,出事了!”
說完,直接掛了電話,隨手往桌上一扔,萬有引力號飛船此時就像一個大號滾筒洗衣機,完美模擬出1個g的重力,這對人類在太空中的長時間生活十分重要。
過了十分鐘,一臉大胡子的卡其帖夫才打著呵欠姍姍來遲。
阿拉邊這次執(zhí)勤時間為一個地球年,在此時間卡其帖夫是他的上司。說起來卡其帖夫是個倒霉的家伙,他出生在飛船上,一出生就被查出有病,雖然被治好了,但體質決定不能冬眠,而且以目前的醫(yī)療手段治不了,這就意味他這一生大概率在這無聊的宇宙空間飛行中度過。
卡其帖夫粗暴地撞開阿拉邊半掩的房門,罵罵咧咧兩句,剛想再抱怨,目光死死地盯著操控臺。
阿拉邊問:“俄國佬,你這什么表情?難道真的不對勁?”
卡其帖夫指著屏幕上起伏的引力波動,問:“持續(xù)多久了?”
阿拉邊聳聳肩:“給你打電話的時候就這樣了,這些波又矮又弱,跟宇宙噪音一樣無聊,難道不是儀器壞了?”
卡其帖夫凝重地搖頭:“我問你,引力波的本質是什么?”
阿拉邊頭痛回答道:“大佬,不要問學渣物理問題?!?p> 卡其帖夫像是沒有察覺到他情緒地不滿,解釋說:“大質量天體在宇宙空間運行時,會改變三維空間的曲率,可以產生引力波。但這樣的信號通常很弱,以我們儀器的靈敏度根本接受不到這樣的自然信號,排除一些天體合并的罕見事件,除非……”
卡其帖夫道:“除非這個天體很大,達到中子星或者黑洞的級別,而且距離我們在二十光年以內。或者就是……”
卡其帖夫說出了一個讓阿拉邊震驚的猜測:“我們飛船附近有一個看不見的天體!”
阿拉邊一愣,也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要不要向上面報告?”
卡其帖夫點頭:“需要,因為附近二十光年內沒有符合要求的中子星和黑洞。”
事情報告到上面,高層很重視這個事,兩個天體物理學家從冬眠中蘇醒,連隔壁的藍色空間號也被驚動,他們的引力波接收器接收到了相似的信號,這證明不是儀器故障。
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解讀,卡其帖夫和一眾物理學家得出結論,在兩艦左前上方大概6000個天文單位的位置,應該有一顆質量不低于地球的星體存在。
這個消息頓時讓兩艦隊的最高層都從冬眠中被叫醒,領導層迅速組織了所有的望遠鏡對準那個方向,經過三十多個小時的緊張觀測,終于通過其航跡上星光強弱變化鎖定了這顆流浪行星的運行軌道以及一些物理參數。
它的質量大概相當于一點六倍地球,與獵戶座旋臂的相對速度大概是0.15倍光速,與艦隊航向有一個25度的角度差,如果不進行任何制動的話,兩者大概會在兩年后達到最近距離,大約是2600個天文單位左右。
這在宇宙范圍內猶如近在隔壁,但在人類認知的范圍內,可是相當于70個地球到冥王星的距離,而現在更遠,即使光速通信也要一個月才能送達信號。
高層決定試探一下,向目標方向發(fā)射了一串電磁波和中微子信號,隨后緊急制動改變了方向,以免被對方定位。
兩個月過去了,三個月過去了,沒有收到任何回應。
這一下,高層的心思開始活絡了起來,在這茫茫宇宙空間,一顆無主的流浪行星對他們的誘惑太大了,即使最糟糕的情況,也能在上面得到一些補給,如果能把它開發(fā)成可居住的星球的話,那樣更好了。
宇宙中的流浪行星絕對更加安全,它更加隱蔽,也更普通,相信即使高等宇宙文明也沒有興趣在茫茫宇宙中打擊一顆死寂的流浪行星,據說在宇宙中,流浪行星的數量比正常行星還多。
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沒有恒星的照耀,只能生活在地下靠地熱生存,對于進取的文明來說,其實不是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