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盟會就在新建的議政堂舉行,毗鄰渤海王宮,這里也是日后我日后發(fā)號施令的所在,實則我是要逐步改掉各位大員以往每日在我家前院論事的痼疾,也算是著意標新立異吧。這次大會實為聚眾割據(jù)自立,故此議題就以研討國家政體為目的。
大堂的北面略高,分為上下兩層,最高層自然就是孤王的龍椅、桌案;下首的第二層桌椅多了許多,乃是日后的宰相等大員的席位,現(xiàn)在坐著重文、重智、杜荀鶴、楊涉、楊凝式和烏岑榮等大員。其余眾人皆要坐到對面的普通席。如此安排,打破了自古以來文武衛(wèi)列兩班的慣例,并且都為坐席,拉近眾官于上位者之間無形中的距離,又遏制了他們動不動就要下跪的頑癥,彼此受益,自是無人反對。
按照此前我和樸在憲商量出的草稿,大會撲一切入正題,就有人慌了手腳。因我早就表露過變革的意圖,是以重文、重智來龍泉府之前已在各自內(nèi)部做了商議,對自家的需求心中明了。偏是渤海本地幾家世族自持政體完善,無甚加減,自家原本已有的職位不宜改變,因而幾乎不曾考慮三地政體統(tǒng)一的可能,幸虧老頭烏岑榮精細,有所安排,致使那幾家家主再次扼腕嘆懷,又落了人后。
如今的三省六部制可謂古今君主政體集大成者,分工明確,權力集中,因而不需作根本改革,只要依據(jù)遼東實際形勢在細節(jié)上動些手腳即可。
首先在三省宰相之上新設一個決策機構:樞機房,成員為宰相三人、御史、將軍二人,王室二人,掌簿一人,共計九人,協(xié)同商討軍政。這樣分散大權,摒除了過于集中于三省宰相的弊端,因最后定論歸我拍板,進一步加強了自己手中的權力。
改門下省為外務省,代行其審核詔旨的職能,兼管一切安東對外交往。最高長官仍為宰相。
尚書省轄下仍為六部,但以商部代替兵部,掌管賦稅,財政收支等事務,一面通過政法從根本上提升商賈的地位,一面把兵部獨立出來,直屬于樞機房之下,盡量減少文武兩者的聯(lián)系,少了日后擴軍在朝中的羈絆。對商部、兵部的大幅變更立刻激起了軒然大波,一時蓋過之前對于外務省的不解和爭吵。從古至今,輕工商、重文武的觀念根深蒂固,對于無故抬高商人階級地位,愈半數(shù)的與會者提出疑義,臺下一片喧囂,我雖親自解說,卻毫不見效,看來思想過于超前也是自討苦吃,然富國強民必要興商,否則難道讓我日后也如同李克用般強占百姓私產(chǎn),硬拉壯丁來擴充軍備?最后不顧多數(shù)人的不解,我一怒之下拍板決斷,此事定下,不得異議,至于如何理順他們的觀念,只好待會后再做安排吧。
對于軍隊的變動是經(jīng)過與各鎮(zhèn)政要數(shù)番協(xié)商之后決定的,我本打算精兵裁員,減輕財政支出,但適值亂世,有駁常理,弱兵則弱勢,弊處過多,討論之后裁軍建議固然被曲意否定,甚至達到略有增長,眼下近二十萬的規(guī)模被定為基數(shù)。在安東與幽州之間的突出營州,常設五萬駐軍,名曰確保陸路暢通。傻子都看得明白,那五萬人就是防范契丹,其余大體上幽州重防七萬,渤海五萬;并在龍原府、南海府、建安府三處建立船坊,大力發(fā)展造船業(yè),為南征和出兵倭國打下基礎。
另外應眾人“要求”(實際上是自家怕死),增設神策軍,直接護衛(wèi)王城龍泉府。
吏部:通編各地在籍官員,以安東已采取的制度為模板,統(tǒng)一規(guī)劃全境內(nèi)的官員選派,明確任免、考察等任務。暫定三月后進行一輪選官和渤海境內(nèi)的科舉。
戶部:重新統(tǒng)計境內(nèi)土地、戶籍,平均耕地。
禮部:掌管國家典章法度、祭祀、學校、科舉等事務;原接待外賓等涉外職能移交外務省代勞。
刑部:掌管法律、刑獄事務。
工部,掌管山澤、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項工程等等。
諸部功能僅是大致重申,還要留待后面細論,開始的五天只是給與會各地大老彼此疏通感情和定下政體大綱,真正確定下來的大員僅有一位,即楊凝式火速接掌權力膨脹的御史臺。
在眾人還一片詫異之際,楊瘋子倒慨然受之了。之后就是各方面虛偽的恭喜道賀,實際各家心中皆甚是眼氣。
選定楊凝式受此重任可是大有說道的。其人雖是膽小,但為人中正稟直,眼光毒辣,做事風風火火,且新到遼東,除了老友杜荀鶴,不會攀附勢力,更敢于和任何人直言不諱,可稱得上不通人情,哈哈,我要的就是楊凝式的瘋言瘋語,他做了御史,非把那些門閥老少氣得頭上升煙不可。
接下來休會的三天,各方代表可沒有一分松懈的空閑,不斷地互相穿插走動,無非就是為了拉些票子競爭未定的宰相尚書等職位,因為下面以五天一輪,其中三天討論各部政事,一天按我的要求,每項職位都有五位競選名額,先投票決出兩名優(yōu)先者,最后再從中決定何人折桂。剩下一天仍作休息日,為新一輪的討論、競選作準備。
三個集團以幽州代表最少,二十余人,且還多為武人;安東稍強,四十多人;渤海最盛,五十多人。人數(shù)上雖有差距,但三家誰也沒有能力獨占鰲頭。就看這三天的走動如何了。實際上渤海人還是吃了暗虧,幽州、安東本就同枝聯(lián)氣,是以渤海若想勝出難度還是不小的。
這三天里,我倒落得輕閑。先是在王宮內(nèi)正式接見了楊凝式的父親楊涉。此老身高干瘦,一派仙風道骨,真難看出是深喑人世間刁鉆世故的老油條。說起話來慢條斯理,禮數(shù)周到,句句恪守君臣之道。對我的話是有問必答,但從不主動。與楊涉寥寥數(shù)句客套之后,我倍感無趣,也就作罷了,反而是杜荀鶴與他互相聊得起性。鬼老精,人老靈,可見其人城府頗深,對初次謀面的我很有保留。
在宮中實在無聊,我偕同李彝超又一次造訪烏府。值此撲朔迷離之際,我的突然到訪頓時引起各方猜疑。就烏氏而言,可是喜從天降,這對于烏光贊保住宰相職位無異于最大的助力。然而事與愿違,我這次可不是著意偏袒烏氏,乃是另有打算,比之宰相可是有過之無不及。在烏老頭的臥室與其傾談半晌之后,爽朗的笑聲令候在外面的烏光贊等人莫名其妙。我和三弟回宮不說,烏光贊連連追問爺爺,也是未得結果,烏岑榮緘口不談,僅說:明日復會自有分曉,卻沒有言明。
注:本章寫的不好,問題很多,僅是初稿,但這已是永恒極限,還望各位朋友口中留情,在下先謝過則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