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共存,五岳嵩山。
其上,有道之圣地中岳廟,千古第一名剎少林寺,儒家學府嵩陽書院,一山存三教,可謂華夏千古文化之精髓的體現(xiàn)。
那便是包容。
只不過,歲月流逝,歷盡磨難,有太多太多的東西已經(jīng)變了味道。
少室山,千古名剎之內。
“永武,你說那古含沙是接還是不接?”
一個披袈裟寶衣,滿面紅光,體態(tài)豐盈的和尚對著正在練功的永武問道。
“他敢不接!”
永武喝聲,兩臂一振,一個個鐵環(huán)顫抖起來,嘩啦啦作響,在雙臂之上流轉,好似兩條環(huán)形的臂套。
轟!
鐵臂一揮,好似抽鞭子,抽在了一旁的木人身上,只聽爆裂之聲響起,那個全須全尾的木人從中間被打成兩截,炸開不少的木屑。
“當日那個擋我的小東西吃我一記毒手,身中蠱毒。算算時日,發(fā)作便在這兩日間,整個肺都要被啃食大半,生不如死?!?p> “古含沙若是想要那人的命,必然要接我的戰(zhàn)帖?!?p> “他只要接了,那一切便由不得他!”
他猙獰一笑,光頭之上都暴起一根根青筋,不似個和尚,更像是街上持刀砍人的黑道。
問話的和尚吐一口氣,一根精鋼禪杖往地一杵,笑道:“永武,此事你我需要辦的漂亮,才好堵住方丈之口?!?p> “永德,你也忒把那個肥豬放在心上了!”
永武不屑一笑,對于如今的名剎方丈嗤之以鼻。
“區(qū)區(qū)一個肥豬,若非養(yǎng)了個好弟子,懂些經(jīng)營手段,我早就奪了他那位,將寺改革,再續(xù)輝煌。”
“好了好了,我知你的意思?!?p> 永德?lián)u搖頭:“既然如此,現(xiàn)如今方丈已經(jīng)出國,你我又與那兩位搭上線,那便趁熱打鐵,免得出了差錯?!?p> “聯(lián)系北斗系那邊的人,直接在馬來就將他結果了?!?p> “也好?!?p> 永武點點頭,便要撥通號碼,與某人進行聯(lián)系。
就在此時,一道聲音在山門外響起,響徹山林,驚起不知多少鳥獸,足見渾厚功力。
而隨著此音,還有嗩吶響,似乎給何人送終。
“隱仙古含沙,聽聞少林易筋、洗髓二經(jīng)冠絕天下,心向往之。”
“今日來此,借經(jīng)一觀!”
永武、永德二人面色一變、
“他怎么來了?”
……
時間回到兩個小時前。
嵩山腳下,一隊行人引得眾人紛紛矚目。
六個年輕人,穿一身素白道衣,腰間一口符劍,左三右三,用肩膀扛著一口烏漆嘛黑的棺材。
這棺材極大,裝七八個人毫無問題。
若非衣著不對,路人怕是以為國外黑人抬棺隊伍進軍華夏市場不成?
“古師叔,這就是你的破局之道?”
抬棺隊前,守仁手里提著一桿嗩吶,兩臉發(fā)紅,細聲細語的,似乎是有些害臊。
“我總覺得你是在報復?!?p> 一身寶藍道衣的古含沙負手而立,站在最前,抬首望山。
“不愧是五岳名山,三教共存之地,自有一番風水韻味?!?p> “守仁師侄,你說錯了?!惫藕骋膊换仡^,說道,“你等是破局的棋子,但只有入局才有用處?!?p> “至于這番打扮?”
他嘆一口氣:“守仁師侄,你是知道的,三日之前我與你師父的對話。”
“那兩位要殺我,你當我真就能逆天而行,斬雙金剛而破玄關不成?那是小說家之言,所謂主角之事,難做數(shù)?!?p> “所以我會死。”
“這一口棺材,便是那時候裝我所用的?!?p> 古師叔會死?
守仁不敢相信,在他的認知里,金剛不壞太過遙遠,有些虛,而古師叔太近,那戰(zhàn)無不勝的形象太真。
他難以想象,自己這位古師叔居然說自己會死?
金剛不壞的人物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唉?!?p> 一聲嘆息,從人群中走出一位道長,這道長有六七十歲的模樣,個子很高,仙風道骨。
他看著古含沙,有些惋惜:“果然,虛言兄說的不錯,你還是來了?!?p> 虛言,便是守仁的師祖,古含沙的師傅。
“山不向我來,我向山而去。”
古含沙語氣平淡,說著好似八九十歲,無遺憾之人的話語。
“我來,再差不過是一死,若是山來,那便是大亂?!?p> 道人點點頭:“不錯,金剛不壞終究還是人,想要布下十死無生的絕殺之局,那不可能,你這破局之法,乃是死中求活之道,是唯一生機?!?p> “只是……”
“只是他二人也知?!?p> 古含沙將道人未盡的話說完:“我掌握根本格局,詮釋風水至理,他二人則身為中宮,格局以自身而成,其智慧,必然能夠補全不動之局中的最后碎片?!?p> “化九死一生,為十死無生?!?p> “不過,我卻不懼!”
天機!
天機!
天地之靈機!
九死一生還不夠!唯有十死無生之局,才能盜取真正的天地靈機!
打破玄關,立地金剛!
“那好?!?p> 道人贊許道,不知是贊許古含沙的道心,還是他的決心。
“我便助你一臂之力?!?p> 不顧四方游客驚呼,道人足踏禹步,如祭如祈,化丈許為方寸,便到了古含沙面前。
他抬起手,結一個山印,便砸了下來。
這一印,好似身后嵩山山魂都被吞納進去,包容萬千,鎮(zhèn)壓萬千,以無匹山岳之力,砸死一切敵者。
“動手了!”
“道士打人了!”
“保安!保安在哪?”
……
游客驚慌,千言萬語,碎碎嘈雜。
古含沙心神沉靜,不受外界影響,看著面前道人打出的道門手印,雙手如花揮舞,化作蓮花綻放。
花開見我之招,此為殺敵招,更是御守之術。
蓮花盛開人世間,火不燒,劫難不加身,更何況是他人的武道極招?
蓮花法印招架住道人的手印,翻手便是擒拿技法,哪吒扥龍筋,此等銜接變化,已然是爛熟于心。
道人見古含沙印解如蓮花散,手指欲扣,也是變換手印。
一收,一放。
剎那間手印變換,將嵩山還于天下,又將一處山岳魂魄納入氣場之中。
此印險、絕、狠,好似天刀天劍,便要刺穿天下。
處處皆是鋒芒,古含沙顯然不能以哪吒扥龍筋來對付,那他這五指都要斷在這里了。
足下一踏,后撤三步,一步一祭,手如刀斧,手指抓拿撕扯,要將道人的一只手都給扯下來。
勁力變化,手指每一次變化,勁力便會震顫道人的手印,將筋骨震酥軟,去掉鋒芒,聚攏不了力氣。
“劈腦袋!”
大喝一聲,以音帶氣,古含沙另一條手臂揮舞而起,好似神斧從天降,要將道人從頭劈成兩半。
這是斧法化作的拳法,乃是古唐程咬金的三板斧絕技。
這門三板斧拳法施展開來,必要喝聲,以音帶氣,生大力,乃是少有的聲打之技。
道人心知這門拳法剛猛,雖然只有三式,但簡單古樸,大氣磅礴,是軍中戰(zhàn)場爭殺的武功,難擋殺威。
他腳下步法一變,由禹步化飛燕,如燕子南飛,草上而行,便向后疾行數(shù)丈,躲過了古含沙的殺招。
“哈哈哈哈哈!好!很好!”道人大笑三聲,“你不拘泥,那便好?!?p> “接下來,便是我中岳廟絕學,五岳真形,你能悟多少,便是多少?!?p> 話音方落,人已消失。
那道人以極快之身法,出現(xiàn)在了古含沙面前,手如亂花飛舞,結印紛飛,如拳如掌更似指。
衡山秀!
恒山幽!
嵩山峻!
華山險!
泰山雄!
五岳山峰,五岳真形,化作五方手印拳掌,以五種山岳之精神駕馭功夫,施展開來。
由衡山起,秀麗萬千。
至泰山止,雄壯巍峨。
這道人精神氣場之中,五岳聳立,手中拳掌循環(huán)往復,窮盡五岳之理,似乎詮釋著這門功夫的至理。
但對于接下此擊的古含沙來講,便不是那般簡單了。
蓮花綻放,手印翻飛,古含沙雙手擋下一次又一次的攻勢,每一式的勁力都不盡相同,每一式的方向都奇詭無比。
手指顫抖,全身肌肉打顫,在這中岳廟最高絕學五岳真形之下,古含沙只覺得似那海中一方扁舟,四面皆是狂風暴雨,滔天巨浪。
難!難!難!
此武難破,那道人顯然在此武功上浸淫幾十年,早已修至無漏無缺之境,招中無有破綻。
若非此人并無殺心,古含沙也要受些小傷。
不錯,是受些小傷。
功夫是好功夫,但人已經(jīng)老了,本就沒有修至巔峰便衰老,且非武斗天下的絕強武者,功夫再俊又能如何?
喘息聲。
古含沙已經(jīng)聽到了道人的喘息聲了。
這五岳真形全力施展開來,頗費體力,道人已經(jīng)禁受不住了。
抓緊時機,感悟精神。
他人之道可作參考,這位道人精神純粹,五岳之道更為渾厚,好似承載五岳千百載的山岳精魄,有自然與歷史的沉淀。
道?
何為道?
五岳奇觀,天地之造化,鬼斧之神工,叫人望了,便是心胸開闊,只覺得天地造物之瑰麗。
不過,古含沙卻不曾見這些。
他看著道人施展五岳真形,背后嵩山巍峨,有遠古老者風餐露宿,觀天地日月,四季變化,有黃帝向起問學。
有遠古先民,擔山趕日。
有上古圣王,告妻治水。
這等上古先賢,挽救天下蒼生于水火當中。
由嵩山觀五岳,東岳聳起,蒼生祈佑,帝王登山而祭祀,封禪于此山之上,以示正統(tǒng),安定天下。
古含沙心中想笑,想哭。
為先賢圣舉而肆意歡笑,為蒼生苦難而哭泣落淚。
砰!
一式蓮花印,將道人的泰山雄手印撞開,古含沙雙目神光,虛室生白一般,精神前所未有的凝聚。
花開見我,我見蒼生。
手印轉變,化作一方拳印,便向道人砸了過去。
這方拳印古樸,方方正正,好似上古帝王簽署圣旨的大印、玉璽,更是決定蒼生的皇權道理。
華夏自古什么最重?
皇權最重!
西游記里有一個情節(jié)是孫行者擔三山,便是此理。
須彌峨眉身上壓,須彌山是佛經(jīng)中的靈山,峨眉是佛道共存的名山,孫行者肩頭擔二山,等若肩抗佛道,依舊健步如飛。
可當?shù)谌?,也就是泰山落下,當即將孫行者給壓的三尸神出,動彈不得。
為何?
泰山是帝王封禪的地方,象征的是帝王皇權。
佛不懼,道不怕,唯有皇權壓脊梁,便說明了皇權的分量。
一拳打出,五岳盡碎。
道人倒退七八步,右手無力垂下,看著古含沙,點點頭:“好,真的好啊!”
“這是什么武功?”
古含沙走上前去,撫摸道人如同爛泥的右手臂,回道:“五岳禪?!?p> “五岳禪?不是泰山禪嗎?”道人呢喃一句,推開古含沙,搖搖頭,“我這條手臂算不得什么,你且去吧?!?p> “未盡之意,我希望能在該殺之人身上施展出來?!?p> 古含沙頷首,表示知道了。
道人將道袍一扯,幾根布條將自己的右臂包裹吊起,晃晃悠悠的便入了慌亂人群之中,向那山上走去。
便如他來時那般。
“師叔,咱還走不走?”
守仁看完一場武斗,心有所悟,問道。
“走。”
古含沙踏步前行,如履平地,便向嵩山少室山,千古名剎而去,身后有人抬棺,有人吹嗩吶哀曲送行。
行至名剎之前,人來人往,游客香客不斷,對著古含沙與身后的棺材拍照。
古含沙卻不在乎,身后守仁手持嗩吶,大奏曲子,哀樂驚鴻,他本人更是醞釀氣息,猛地大喝出聲。
“隱仙古含沙,聽聞少林易筋、洗髓二經(jīng)冠絕天下,心向往之?!?p> “今日來此,借經(jīng)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