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開始,董仲舒那套天人感應(yīng)的說法便深入人心。
但凡有個水旱蝗災(zāi),地震日食之類的天象災(zāi)害,總要在人身上找些對應(yīng),找些說辭。
秋雨連綿,水溢東都,又恰好發(fā)生在皇帝東巡駐蹕期間。純屬巧合,但肯定不能簡單歸咎為巧合。
依照慣例,或許心里真有那么一絲忐忑,李世民下詔,讓百官就水災(zāi)之事上書言事,盡量指出得失。
得自然是有的,比如朝廷救災(zāi)及時,從含嘉倉運(yùn)糧食賑濟(jì),皇帝仁慈,將宮苑分給百姓居住云云。
然而這是一場災(zāi)害,按照天人感應(yīng)理論,是為政有失引起的,那么重點(diǎn)便是指出失誤。
失誤在哪里?
整個大唐朝廷沒有錯啊,今年各項政策都十分得當(dāng),各部官員都兢兢業(yè)業(yè),各司其職。唯一特別的便是皇帝巡幸東都,但這是滿朝文武同意,并且贊同之事,百官怎么可能都犯錯誤呢?
朝廷沒錯,百官沒錯,所以錯得只能是皇帝自己。
皇帝為天子,天降大雨,水患成災(zāi),必定是天子有所失,導(dǎo)致上天降下懲罰。證據(jù)很明顯,大雨襲擊的是洛陽,是你李世民駐蹕的地方。
往年洛陽怎么沒有這樣的連綿秋雨,沒見洛水暴漲沖毀大量民居?你李世民一來就下個連綿不絕,致使洛水漲溢,連你自個住的洛陽宮都水淹損毀。
能和你李世民沒關(guān)系?
長安怎么就沒事?雖然也下了點(diǎn)雨,但壓根沒成災(zāi)害,那是因為你李世民不在關(guān)中……
總而言之,巧合既天意,就是這么湊巧,老天爺下大雨就是沖著你李世民來的,想不承認(rèn)都不行。
所以,這是上天對天子過失的責(zé)罰,東都百姓是被皇帝陛下連累了。
天子過失在哪呢?
既然是下詔明確表示讓官員極盡得失,百官便遵旨行事,一點(diǎn)也不矯揉造作,秉筆直書之人不在少數(shù)。
指出的過失也是五花八門,比如皇帝東巡過于靡費(fèi);吾皇疏于修身,德行不足云云。這些都是聽話的明白人,奉旨辦事,但不給皇帝陛下找麻煩,走個過場而已。
還有人上疏稱,長孫皇后去世,中宮卻無繼任者,致使天地陰陽失調(diào),秋陽不足,以至于陰雨連綿。
這般解釋天氣狀況,足可見這位仁兄腦洞之大,不過千萬不要嘲笑他奇葩,如此牽強(qiáng)附會自然是有目的的。
不出意外,此人肯定與宮中某嬪妃,主要是貴淑賢德四妃,或其家族有關(guān)聯(lián)。意在造勢提醒皇帝立繼后,從而支持某妃入主中宮,可謂是煞費(fèi)苦心。
李世民看到之后只是淡淡一笑,嬪妃和外戚們那點(diǎn)心思他都懂,只是會不會再有人入主中宮,會是誰……都不是他們說了算的。
真正讓李世民心頭一震的是另外一些奏疏,表面并不犀利,卻暗藏刀鋒,明里暗里都在指責(zé)他這個皇帝有過失。
從武德九年到如今的所有過失,其中包含些什么不言而喻,李世民看在眼里,重重將奏疏摔在御案之上。
怒火急速升騰,但在火山爆發(fā)之前,又冷靜下來。高舉的手掌緩緩落下,李世民突然笑了,也許這也是自己想要,也早就料到的結(jié)果。
不過這顯然不是高潮,官員們縱然上書“直言”,言辭也很巧妙,都是有度的。民間一旦謠言四起,結(jié)果就全然不同了。
各種新奇的說辭都有,首先傳開的是神話版本:傳說當(dāng)朝直臣魏征得上天旨意,處斬犯錯的涇河龍王,龍王向皇帝陛下求助,請他在某日某時刻拖住魏征,從而救命。
結(jié)果陛下打了個盹,導(dǎo)致涇河龍王被斬殺。龍王的魂魄很生氣,前來找陛下報仇,所以天降大雨,水淹東都。
神話故事喜聞樂見,老百姓紛紛信以為真,不由埋怨李二陛下,答應(yīng)人家的請求怎么能忘記呢?看看,惹怒了龍王冤魂,現(xiàn)在天降大雨,害苦自己,也害苦老百姓了吧?
謝逸聽到之后不由樂了,原來門神的傳說最早是這個版本?涇河龍王沒有去擾李世民的夢,而是直接降大雨也真是夠猛的。
涇河龍王,竟然把雨下到洛陽來,黃河水君和洛水龍王能罷休嗎?劇情變了,那么把秦叔寶和與尉遲恭找來,想必也無濟(jì)于事……
……
神鬼志怪,傳奇小說式的說辭,李世民一笑了之。但另外的流言就比較犀利了,有傳言稱這不是涇河龍王降雨,正是天降刑罰,是對李世民玄門之變,弒兄殺弟,逼父退位的懲罰。
這可是李世民最為敏感,最忌諱的話題,好被人無情地翻了出來,大肆渲染,大加指責(zé)。
手足相殘,對父不孝,這在講究禮法和孝悌的古代,可是莫大的污點(diǎn),大部分人難以茍同。流言四起,對李世民的影響可想而知。
明德宮里,李世民臉色鐵青,這樣的局面他早有預(yù)料,畢竟不是第一次了。從貞觀初年,關(guān)中大旱蝗災(zāi)起,但凡有天災(zāi)人禍,這樣的傳言就會風(fēng)起,早已見怪不怪。
但他還是會難受,還是會生氣,十一年了,人言依舊可畏!
縱然當(dāng)年玄武門自己確實有錯,那也是逼不得已,為什么沒有人理解自己,原諒自己呢?
為了這件事,他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這些年夙興夜寐,操勞國事,為的就是做個明君,讓天下天平,讓百姓安居樂業(yè)。
為此他可以放下面子,與頡利可汗定下渭水之盟,忍辱負(fù)重,發(fā)憤圖強(qiáng),沒用幾年便一雪前恥,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東/突厥。如今又威懾薛延陀,去歲擊敗了吐谷渾,使得大唐邊疆安定,國威遠(yuǎn)揚(yáng)。
對內(nèi)則推行均田制,勸課農(nóng)桑,興修水利,努力使得政令清明,百姓有所依,有所養(yǎng)。李世民覺得自己已經(jīng)足夠努力,但稍有風(fēng)吹草動,那些舊事便又會被翻出來。
此時此刻,李世民隱約意識到一個事實,那就是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如何優(yōu)秀,功績沒人看在眼里,很容易被人忽略。
但玄武門之變將會成為自己永遠(yuǎn)的恥辱,無論如何都洗刷不掉。只要有需要,就會被人翻出來,作為攻擊自己的武器,被陰謀者利用的武器。
李世民堅信百姓淳樸,他們不會這樣妄議皇家內(nèi)事,也沒有這個膽量。但凡有流言出現(xiàn),必定是有人在幕后操縱,意圖不軌。
最終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要將自己推下龍椅,推翻李家江山嗎?
奢望很美好,但朕要讓你們知道現(xiàn)實很殘酷,李世民拳頭砸在御案上,心中恨恨。
究竟是什么人在散播流言,推波助瀾,唯恐天下不亂,他不想追查,也沒實際意義。
其實根本不用查,也能推測出個大概,只要這些人安分了,大唐的天空會晴朗很多。
如果是以往,面對這樣窘迫被動的局面,自己說不定要低頭說幾句軟話,往太廟請罪,甚至更改年號,或下罪己詔。
但是這回,李世民下定決心,絕不退讓。
除了心里不服氣外,更重要的是有底氣。因為今年,大唐多了個叫謝逸的淮陽縣子,他獻(xiàn)上了幾樣神奇作物,足以安黎民之心,讓“魑魅魍魎”閉嘴!
李世民悠悠問道:“青雀的文會未能如期舉行是嗎?”
“回陛下,是的?!眱?nèi)侍奏報道:“因洛水漲溢,魏王殿下的魏王池被淹沒,加之雨勢甚大,文會便取消了?!?p> “你去告訴青雀,取消的文會還要辦,朕來親自主持?!?p> 李世民聲音洪亮,威勢赫赫,吩咐道:”讓他遍邀洛州,不…但凡身在河南道的官員,世家子弟,才俊士子皆可邀請,八月十五,就在這明德宮……”
“是,奴婢這就去向魏王殿下傳旨……”
“還有?!崩钍烂裉峁P在卷軸上筆走龍蛇寫下幾行字,吩咐道:“送去長安,讓承乾以監(jiān)國的名義下旨,讓這些人依此指令外出公干,即刻啟程。”
*
PS:周一,求收藏,求推薦票和三江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