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唐朝敗家子

第七十四章 刺王殺駕(上)

唐朝敗家子 尹三問 3147 2015-09-10 23:39:26

    圣駕回京,可不是悶著頭一路直呼呼地返回長安。

  途中少不得要有耽擱,這次不是游玩,而是視察和慰問。

  除了洛陽,中原臨近的州縣也有水患出現。尤其是陜州,黃河甚至一度決口,幸好及時堵塞,才沒有出大問題。

  但洪水依舊淹沒了數十里地,有不少百姓無家可歸。皇帝從此經過,少不得要去探望一下,并視察黃河堤防,些許文武也少不得跟隨侍君,淮陽縣子謝逸不得已也在其列。

  由于秋季雨水充足,盡管到了十月間,黃河水位依舊很高,河面上舟船來往,河面纖夫匆匆,頗為繁忙。

  因為前段時間連綿大雨、洪水、以及決口問題,從洛陽前往長安的漕運中斷了許久。致使長安物資短缺,糧價已經開始有小幅上漲。

  而今航道疏通,漕船正在加班加點,趕在冬季枯水結冰之前,運送更多糧食前往長安。否則今年冬天,關中或許出現缺糧狀況,且糧價飛漲會是必然的。

  此時的黃河尚未如后世那般是地上懸河,但已然開始出現泥沙淤積情況。很難想象,待唐朝這兩百多年過去,關隴進一步開發(fā),生態(tài)破壞,黃河水患會何等嚴重。

  事實上,在原本的歷史上,后世的宋朝成為買單的冤大頭,黃河水患嚴重,決口和改道幾乎是家常便飯。

  也許而今開始便做點什么,后世的黃河水患會減輕不少……

  河堤之下,洪水雖然褪去,但還有不少地方是水澤,頗為泥濘。沿途搭建起許多竹木帳篷,失去房屋的百姓暫時棲身于此。

  “崔知溫,朕下旨讓盡快修復的房屋怎樣了?”

  “陛下,臣已經組織勞役修造夯土房,以備災民過冬?!标冎荽淌反拗獪刳s忙回答。

  “好,天氣已經冷了,最遲在落雪之前,務必要讓災民搬進去?!崩钍烂癯谅暤溃骸耙欠可岵粔?,那你就在陜州城里借房舍,實在不行把你的刺史官署騰出來……總之,不能有災民餓死凍死,否則唯你是問。”

  “臣遵旨!”崔知溫領命,不敢也沒有絲毫怨言。畢竟李二把自己的行宮都拿出來收留災民了,刺史府有什么不能的?

  也許是不放心,也許是為了展現君王愛民如子,李世民這一日的行程從早忙到晚。

  本來按照既定計劃,傍晚時就該返回營地,與皇子女一同共進晚膳的。不想李世民臨時改變計劃,要與民同食,與民同樂。

  軍中的百飲大鍋在空地上支起,篝火燃氣,火頭軍立即開始煮粥做飯。香氣飄散,加之圣駕在此,吸引了眾多流民聚集而來。

  也不知是災民餓極了,還是覺得能與君王共進一次晚餐是極為榮耀的事情,行為遠比后世追星族更為狂熱。

  謝逸感慨的同時,李世民似乎沉浸在萬民敬仰的陶醉之中,而一旁的程知節(jié)神色卻越發(fā)緊張起來。越來越多的百姓涌過來,萬一其中混上幾個刺客,后果不堪設想。

  “陛下,此間人多,魚龍混雜,您還是……”

  “怎么?”李世民白了一眼,悠悠道:“臣既然來了,怎能輕易離開?好好的,有什么可怕的?”

  房玄齡也勸道:“陛下,君王不立于危情險地,這會您身邊的侍衛(wèi)不多……要不,您暫且移駕?”

  李世民自我感覺良好,斷然拒絕了程知節(jié)和房玄齡的建議,甚至有上前親自為百姓盛飯的打算。

  此舉確實很親民,能夠收買人心,史書上也能留下吾皇親賜飯食的仁愛美名,只是隨行人員和侍衛(wèi)的壓力很大。

  看著程知節(jié)緊皺的眉頭,謝逸很是同情。最近這段時間,他算是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見解,李世民確實稱得上明君,英明神武。

  但他終究是凡人,是凡人就會犯錯誤,會有疏忽懈怠、糊涂迷瞪、得意忘形的時候,有時還有些任性妄為。這種時候,還往往不聽人勸,與朝堂上那個善于納諫的李二陛下大相徑庭。

  人格分裂嗎?謝逸不禁搖頭,這種人,真是難伺候!

  好在自己只需要和房玄齡一樣,跟隨李二身旁便是,真正費力費心的還是程知節(jié)。

  今日李孝恭父子留守營地,他負責貼身護駕。不僅要把控現場秩序,還要時刻盯著人群提防可疑人,還不忘派出貼身御衛(wèi)護在李二陛下身邊,當真是不容易。

  好在陜州刺史崔知溫從旁協(xié)助,共同努力下,涌上來的諸多災民總算是愿意有序排隊,依次上前領取飯食。

  李世民和房玄齡、謝逸和禮部侍郎李百藥等人上前,組成“君臣愛民天團”親自為災民盛飯。

  本來這又將是一個被歷史銘記,需要閻立本作畫留念的場面,可惜頃刻間異變陡生。

  正在排隊的人群中莫名起火,幾個滿身失火的災民大聲慘叫,如同無頭蒼蠅亂撞。周圍的百姓見狀自然害怕,下意識躲避起火之人,加上有人刻意起哄,場面頓時開始亂套。

  “護駕!”火苗躥起的第一刻,程知節(jié)便敏銳地發(fā)覺異常,呼喊侍衛(wèi)護駕。

  “護送陛下離開!”程知節(jié)很果斷,只是四散的災民太多,受驚后場面混亂,處處堵塞,想要離開哪那么容易?

  尤其是有人在人群中揮舞刀劍之后,場面徹底失控,混亂之中,一群刺客撲了上來,朝李世民撲了過來。

  刺王殺駕!

  這種小說、影視劇中才會出現的橋段,真真實實出現在面前,謝逸少不得有些驚慌,畢竟自己也處在危險之中。

  他下意識握緊了隨身而帶的電警棍,這玩意已經放了一年,或許早就沒電了,但抓在手中多少有點安全感。

  “護駕,保護陛下!”

  程知節(jié)聲嘶力竭地大喊一聲,一旁的崔知溫和李百藥戰(zhàn)戰(zhàn)兢兢,早已沒了世家子的風度,就連素來鎮(zhèn)定的房玄齡也變了臉色。而李世民則是一副處變不驚的神情,也不知道真從容,還是給嚇傻了。

  當此之時,貼身護在君前的侍衛(wèi)并不算多。但如果能形成一個密封的保衛(wèi)圈,刺客很難沖殺進來。

  但在慌亂的災民沖擊下,這樣的保護圈只能很小很小,而刺客在人/流的掩護下,直接沖到了近前。

  刀光劍影閃過,兵器相交之聲隨即傳來,刺客已經與侍衛(wèi)混戰(zhàn)在一起,場面很是驚悚。

  程知節(jié)提劍指揮,不斷呼喊,神色凝重到了極點。求救的訊號已經傳出去,但護駕的兵卒趕來,并徹底穩(wěn)定局勢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必須要撐過去才行。

  李世民依舊從容不迫,房玄齡依舊保持起碼的淡定,陜州刺史崔知溫已然是兩股顫顫。一來,皇帝東巡歸途遇刺,會不會牽連到山東世家?這二來,刺殺偏偏發(fā)生在陜州地面上,作為地方刺史,絕對是難辭其咎。

  謝逸是頭一回遇到這種事,有點好奇,卻也有點緊張,唯恐刀劍無眼,傷及自己。雖說一直在李世民身邊,卻沒有房玄齡那種護君王于身后的舉動,舍己救帝王那種事,謝逸很“慚愧”,自己的覺悟還有待提高。

  誰讓他李世民非要作秀,這下傻逼了吧?活該!

  刺客顯然是有備而來,且都是一等一的好手,甚至有死士之風,戰(zhàn)斗力強悍異常。全然不顧傷亡,死命朝核心處的李世民撲了過來。

  此時此刻,根本來不及想刺客的身份來歷,保住性命才是關鍵。只是情況實在不容樂觀,謝逸一時搞不清楚狀況,直覺上好像是刺客占了上風。

  本來居中指揮的程知節(jié)也不得不提劍搏斗,近身相搏,又沒有坐騎,他自然沒有攜帶長槊,也壓根用不上。宣花斧好像也忘帶了,不然謝逸真想看看老程的三板斧厲害到何種程度。

  恍惚之間,幾個刺客竟然突破了防線,沖到距離李世民不過兩三丈的距離,被貼身御衛(wèi)死命擋住。

  謝逸下意識想要閉上眼睛,不忍直視,場面實在有些血腥,有些危急。他很后悔,今日為何不找個借口告假,何必要跟著李世民來蹚渾水呢?

  李二也真的是,作秀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要君民同食?護衛(wèi)防備又跟不上,全瞎了吧?自己丟掉老命也就是了,何苦連累旁人呢?

  可惜啊,世上沒有后悔藥!

  謝逸剛剛感慨一聲,面前的兩名侍衛(wèi)竟然倒了下來,什么情況?宮廷侍衛(wèi)不該是以一當百的高手嗎?唐朝的“大內侍衛(wèi)”如此不堪一擊嗎?

  眨眼間,一名刺客徑直突破了最后一道屏障,提刀直接向李世民砍過來。遠處的程知節(jié)大驚失色,近處的房玄齡同樣色變,搶著撲上前擋在李世民身前。

  謝逸就站在一側,清楚地看到那明晃晃的刀鋒,以及那雙閃爍著仇恨目光的褐色眼睛。他很想無動于衷地避開,可是……有句話說的好:主辱臣死!

  那么……君主若死了,臣子們會是什么下場?

  一剎那的遲疑,謝逸下意識舉起了手中的電警棍,按下了開關。

  可是……一個意料之中的尷尬情況出現了,警棍似乎真的沒電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