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老舍先生的文章,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事情的處理方法非常有感觸,書名借鑒而來。
活了三十多年,對生活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雖然沒有那么深刻,但是,誰又規(guī)定,人必須要深刻的理解生活呢。
我們大多數(shù)人還是活的渾渾噩噩,不是那么明白。
古人說難得糊涂,可見,活的不那么明白也不是一件壞事。
以前上學的時候有寫日記的習慣。
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寫了幾十本。本子大小、厚薄不一,保存起來很不方便。
后來這個習慣就沒有堅持了,為什么呢?
因為出現(xiàn)在自己生活里的一些事情和一些人,不想再記錄下來被別人看到,讓它們留在自己的腦海里就好了。
慢慢地,時間長了,當自己再想去把這個習慣撿起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很難了,往往寫了一兩篇后就又不寫了。
看他寫的故事非常細膩,文筆也好,可惜他不更了。
如獲至寶。每次看到標題都會先自己思考一下,如果是我,我會寫什么,會怎么寫。
這些人對生活的思考值得學習,對一件事情的理解更是值得學習。
我就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對生活的理解,和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即使可能理解的不深刻,或者我們的看法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也不一定對,但是,還是要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我們個人的獨立性。
每個人都應該是獨立的,而不是活在別人的思想里,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
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luò)太發(fā)達,一件事情發(fā)生了,坐在家里上上網(wǎng)就能很快的知道。我們知道的都是別人說給我們聽的,或者是別人想讓我們聽到的。
就比如說西方的一些人,他們對我們就很有誤解,為什么?因為他們只是從媒體的描述上來認識我們,媒體不想讓他們知道的事情,他們一概不知。
這個時候就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有思考多重要,而不是一味地相信別人說出來的。這就是盡信書不如無書吧!
自己有了思考,就嘗試著把它寫出來,想和寫完全是兩回事。
在嘗試寫小說之前我覺得,寫還不簡單嗎,但是在寫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不是那么回事。
寫的不好怎么辦?
為什么一定要寫的好呢,大作家能有幾個?很多人還不是寫寫就慢慢的好了。
王小波說,寫作使我快樂!
如果能感到快樂,不就夠了嗎!
我在開始嘗試寫小說之后,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特別大的好處,那就是我不再花時間去打游戲了!
之前沉迷于游戲,經(jīng)常被家里人說不干正事,有時候還會因此吵架。
自己也知道那是浪費時間,但是生活的壓力在身上,覺得只有在游戲里大殺四方,才能讓自己得到放松,壓力得到緩解。
其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
接觸了寫作之后,每天要構(gòu)思劇情,還要花時間來寫,根本沒有時間再去玩游戲了,因為在另一邊,有人等著在讀我的小說,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人間這出戲,就是想拿來作為隨筆,也可以說是日記的另一種方式。
反正就是寫嘛,寫作也是一種學習,更何況,寫作還使我快樂!
福爾摩Q
不定時更新,謝謝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