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崇禎:拯救大明從刷副本開始

第八十三章:大朝會的序幕——群臣參拜

  雖然此公乃是東林后進,但他這個萬歷四十一年的進士和崇禎時代的這批二代三代黨人卻不大一樣,可謂是真正繼承了當年一代東林的精華。

  他不像大多數(shù)東林黨和所謂清流一樣,將技能點全部點在了政治斗爭和嘴炮方面,這位是真真切切有實干之才的。在他擔任陜西、河南巡按的時候,也算是安定地方、撫恤百姓,頗有成效。

  爾后他升任山西巡撫,彼時正值流寇肆虐,十八路反王在陜西河南之間來回流竄,將洪承疇、左良玉等人折騰的是夜不安寢。然而夾在兩大重災(zāi)區(qū)之間的山西反倒是風平浪靜,不僅沒有本地盜匪,就連路過的流寇也沒有多少。這固然有當年曹文詔遺留威名的因素,但更重要的還是吳甡“每歲暮扼河防秦、豫賊,連三歲,無一賊潛度”

  當年袁督師要是有他這份能力和心態(tài),估計也不至于被黃臺吉搞了個薊州潛越,最終釀成乙巳之變的滔天大禍。

  不過吳甡同樣也繼承了傳統(tǒng)讀書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脾氣太差。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他。

  崇禎十一年,中樞就曾經(jīng)召他為兵部左侍郎,但他辭以疾病,稱疾不赴。不知道后來孫傳庭因為同樣的理由請求辭職卻被崇禎帝憤而下獄,其中有沒有吳甡這份鋪墊的功勞。

  爾后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占據(jù)襄陽,崇禎將他任命為湖廣督師,令他出拒李自成。他卻要求崇禎抽調(diào)三萬精兵隨他上任,否則拒絕接受任命。

  問題在于,那個時候崇禎本人絕大多數(shù)僅存的一點家底都交給孫傳庭了,就這樣孫傳庭也沒練出多少兵來,遼東方面更是聽調(diào)不聽宣,他又從哪里抽調(diào)三萬精兵出來給吳甡上任?

  一直拖延了大半年,隨后汝州之戰(zhàn)失利的消息傳入京中,崇禎一怒之下就將吳甡打發(fā)去云南充軍了。

  幾個月后,吳甡在充軍途中聽聞崇禎皇帝吊死煤山,肝膽俱催,嚎哭不止。

  南京福王繼位,改元弘光,本欲起復(fù)吳甡,又為誠意伯劉孔昭等勛貴所阻攔,郁郁不得志的吳甡最終老死家中。

  當然,對于如今的朱由檢來說,他也不能對吳甡后來的選擇大肆苛責。畢竟,有兵有將的傅宗龍和汪喬年都被干死了,那會兒再多吳甡一個空頭督師又有什么意義呢?就算他真的督師湖廣了,手底下沒兵沒糧,也就是給李自成刷戰(zhàn)績的命。而他在山西巡撫的表現(xiàn),也證明了他吳甡至少是個可堪任用的人才。

  原本自此之后吳甡一直到死也沒能展現(xiàn)他本人的才干,如今或許可以給他一個機會,看他能不能實現(xiàn)“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除了上述幾位,此時在朝的官員里還有兩位被朱由檢特別留神關(guān)注了一下。

  一個是他原先就在李若璉那邊點過名的沈廷揚,不過眼下朱由檢也沒打算暴露自己太多的想法,所以只是一掃而過。另外一位就是實打?qū)嵉拿肆?,那就是左懋第?p>  左懋第,字仲及,號蘿石,山東萊陽人。崇禎三年中山東第二名舉人,次年中進士,出任陜西韓城令,后內(nèi)調(diào),時任戶部都給事中。此君性情剛烈,有“明末文天祥”之稱。甲申國難時,他正出巡長江防務(wù),不在京師,后聽聞崇禎殉國,他嚎哭吐血。后福王在南京登基,任命他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負責出使建虜,商議“聯(lián)虜平寇”一事。

  左懋第本身對此是持反對意見,但為了國家存亡,他依然領(lǐng)命而去。臨行前,他給親友寫信,說:我此去必死無疑,唯一能做的,就是“效故宋文天祥舊事”。

  果不其然,對于南明的提議,多爾袞嗤之以鼻。并不出意外的將使團悉數(shù)扣留,用盡各種手段,威逼利誘左懋第等人投降,但左懋第堅決不從,說:生為明臣,死為明鬼。甚至多爾袞親至,他也依然站立不跪,兩名清兵都不能將他壓下。

  前后歷時半年多,多爾袞見百般勸降無效,敬其忠烈,將他推到北京菜市口斬首。

  臨刑時,左懋第南向而拜,不辱氣節(jié)。

  只可惜眼下左懋第還在巡視漕運,尚未回朝。朱由檢尋思著,等他回朝,一定要單獨召對一番,看看這左懋第到底是徒有文天祥之氣節(jié),還是真有一番本事。

  除此之外,朱由檢還留了一手,就是召回前任京營提督、左僉都御史李邦華。

  當然,為了防止朝臣們的反應(yīng)過于激烈,他下發(fā)的圣旨并沒有說要將李邦華召回任用,而僅僅只是單純的召李邦華入京奏對。

  除去此等寥寥數(shù)人,其余百官皆是碌碌之輩,不足與謀。

  當然,看到刑部尚書、如今的衛(wèi)鞅那湛湛有神的目光,朱由檢的心情也好上了不少,原本想要從思想上改造這幫已經(jīng)習(xí)慣了吃拿卡要、混吃等死的米蟲們是一件完全不現(xiàn)實的事情,但誰讓他有系統(tǒng)這個作弊器呢?

  朝臣之外,在京的勛貴們自然也是要參加早朝的。除了已經(jīng)在朱由檢面前混熟了臉的成國公朱純臣和定國公徐允楨之外,他倆身旁還多了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

  當然,和這位面帶微笑的少年不同,朱純臣和徐允楨的臉色都分外難看,就好像好幾日沒有睡覺一樣——原本被皇帝陛下敲了一大筆銀錢已經(jīng)夠心疼的了,沒想到臨到頭還要被英國公方面宰上一刀,短短一個月工夫丟出去幾十萬兩銀子,估計沒有幾個人還能睡好。

  參拜大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之前見識過了數(shù)萬大軍旌旗蔽天、人喊馬嘶的盛大場景,如今又見識到了文武百官朝拜時的山呼海嘯。

  看著這些帝國一層一層選拔出來的精英們恭恭敬敬的拜倒在自己腳底,那份無與倫比的成就感讓朱由檢一陣通體舒泰。

  他也終于明白,怪不得古往今來,那么多人都想要當皇帝呢。

  當然,想當皇帝,和想當一個好皇帝,這其中也是有區(qū)別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