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疾速追殺》的票房出來,很多人知道了這部電影,也讓《疾速追殺》的票房有了些上漲,原本應該疲軟的票房,也出現(xiàn)逆跌。
第二周票房也達到了四百多萬,上映十天票房破七百萬港幣,已經(jīng)超過賈皓主演的《破軍》,最終票房八百九十三萬,沒能破九百萬港幣,更不用說千萬了。
看似六百多萬港幣的投資,票房才不到九百萬,按票房分成來看,制片方應該可以回收四五百萬港幣,看似還虧本了。
但是,別著急,臺島的院線盯著港島這邊,看到票房不錯的電影,就會買版權過去放映,一般版權費為港島票房的七八成左右,港片雖然沒落,但是港島還是有一些渠道的,比如臺島的渠道,從電影制作完成之后,就通過投資者的渠道與臺島那邊的院線談版權賣斷的事情,不過臺島那邊院線也穩(wěn)了一手,自然是等到港島的票房出來之后再做決定。
結(jié)果,現(xiàn)在票房一出來,發(fā)現(xiàn)票房還不錯,就最終下了決定買下這部電影的版權,拿到臺島去上映,畢竟臺島之前就是港片的重要票房地,隨著港片沒落,才被好萊塢電影給占據(jù),但是臺島的觀眾對于好的港片還是很喜歡的。
林華作為制作方的投資人之一,自然知道具體賬目,光這一項就直接收入了六百萬港幣,除了必要的抽水之外,不必跟誰分賬的,成本就賺回來了。這還是因為這部電影里主角不是臺島所熟悉的演員,被壓了價。
有了港島的票房基礎,自然是一切都好談,然后就是新馬泰這邊的版權收入,賣了一千二百萬港幣。
接下來就是棒子國和島國那邊的版權,甚至米國那邊的版權,還需要慢慢地去談。
一般來說,港島票房出來之后,臺島買版權會參考港島票房,出價在港島票房的七八成左右,而東南亞加起來差不多是港島票房的一點五倍左右,這是因為他們的欣賞品味與港島觀眾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一般在港島賣得好,到他們那里也能賣得不錯。
至于棒子國和倭國,因為品味有些區(qū)別,所以浮動就大了,低的版權費兩國加起來只有票房的一半,高的可以達到幾倍甚至是十倍以上,這也是港島多年來鋪好的渠道。
當然,這也是票房成績很不錯的情況下,才能賣出這些版權,如果在港島的票房拉垮了,那就別想著賣海外的版權了。
不過,能達到八九百萬港幣票房的電影,在港島每年出品的也不足二十部,甚至《疾速追殺》這部電影暫時還排在港島本地華語年度票房的第十二位。
一個新人導演,自導自演一部電影,還是第一次當男主,居然取得了這等成績,就相當亮眼了,尤其是在港片沒落的如今,更是難得了。
所以啊,內(nèi)地導演為何要用港臺的演員拍戲,其實就是看中他們在港臺和國外的影響力,在內(nèi)地票房沒有徹底起來之前,頂級票房也才幾千萬的票房,連個小小的港島都不如,好歹港島的頂級票房也有幾千萬甚至過億,只不過這些都是好萊塢電影創(chuàng)下來的罷了。
這時候,要是小成本的電影,就算把電影拍出來,宣發(fā)成本不夠,鋪到全國各地,根本連個水花都打不起來,最后再小的成本都會虧得一塌糊涂,反倒是大片模式還能搞點票房出來。
但是大片投資高了,內(nèi)地賺不回成本來啊,怎么辦?
只能用港臺演員了!
用港臺演員拍戲,就算內(nèi)地回不了本,可以在港島上映一波,臺島上映一波,然后東南亞的版權,歐美的版權再賣一波,也應該差不多可以回本了。
比如現(xiàn)在導演想在內(nèi)地拍千萬級以上投資的電影,如果你純用內(nèi)地演員,就需要差不多三千萬以上的票房才能回本,而現(xiàn)實是,一年內(nèi)地能上三千萬票房的電影不足十部,而且還基本上都是港臺演員主演的電影。
你在內(nèi)地很難賺到三千萬票房,而在港臺和東南亞,人家根本就不認你的明星,所以也賣不出幾個錢來,根本就不想陪你玩。
而港臺明星,就能通過港島賣一波票房,臺島賣一波版權,東南亞賣一波版權,再加上棒子國和島國,甚至還能賣一波歐美的版權,大抵就能回本甚至有得賺了。
當然,這里說的港臺演員,自然是指那些在港臺拍戲多年有著深厚影響力的老演員,而非那些靠著內(nèi)地明星抬咖的新明星。
前世,林華看到很多媒體和公眾號說這部電影虧了多少,那部電影又虧了多少,其實多半看的只是制作方公布出來的夸大的成本信息以及部分票房信息,比如制作成本才一兩千萬,就敢說成本三千萬甚至是四五千萬,要真有四五千萬的成本,就敢稱成本過億。
這么高的成本,自然有利于宣傳,但是一旦票房出來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成本夸大后,票房回不了本了。
就比如林華前世看過的《一個人的武林》,這部電影號稱一點九億港幣的投資,差不多是一點六億RMB,最后上映的票房也不過一億兩千萬左右,按內(nèi)地制片方最終得到約三分之一的票房算,收入也不過四千萬。
按理說,虧損達到一億兩千萬,主演必撲街,但是當時那位主演不但未撲,反倒是越來越火,戲約不斷,甚至到后來一部戲要價一億的地步,這像是一個虧損了一億兩千萬的演員發(fā)展姿勢?
當然,從另外一些透露出來的成本,比如這部電影的宣傳成本一千八百萬左右,按國內(nèi)宣發(fā)成本占總成本一半左右的常理來判斷,這部電影總成本應該在四五千萬左右,不過由于其中某演員的片酬有點高,總成本估計會達到六七千萬,否則宣發(fā)直接影響到排片,既然花了那么多錢來拍戲,自然想要收回成本,總不至于才砸一千八百萬來宣發(fā)吧?這才剛剛超過十分之一成本。
如果按六千千萬成本算,內(nèi)地加港島票房,差不多是回收四五千萬,雖然在臺島的票房不高,但是在東南亞差不多賣了總共三百萬美刀的票房收入,差不多有兩千多萬的票房,若是還能賣出其他國家的版權,差不多回本略有小賺。
不然的話,先巨虧一部成本1.2億票房1.4億的《陳真》,一部成本1.3億票房1.4億的《錦衣衛(wèi)》,一部成本1.5億票房1.6億的《關云長》,然后接連巨虧一部《冰封:重生之門》,巨虧一部《一個人的武林》,他還有得混?就算再有錢燒的公司,估計也不敢再請他拍戲了吧?
當然,如果是洗錢,就另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