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地劍宋智
首先是楊誠最熟悉的許維的武功,畢竟楊誠從小就在許維的指點下修煉,對于許維的武功最為熟悉。
許維最擅長的乃是軍中武功,名為《破虜刀法》,大開大合,刀刀致命。
楊誠用小無相功輕松將《破虜刀法》用力出來。
只是這《破虜刀法》畢竟是軍中刀法,要想完全發(fā)揮,需得殺戮真意或鐵血真意,再或者刀意也可。
楊誠的逍遙真意是絕對不符合的。
接著楊誠又接連以小無相功運用了盧克的《浩然劍訣》、盧成澤的《仁德劍法》和盧成卓的《百花槍法》,都輕松運用。
但還是同樣的問題,真意不符,這《小無相功》在未領悟真意前很有用處,但領悟真意后就有些限制了。
但偏偏楊誠在修煉《小無相功》時已經明悟真意了,這可真是讓楊誠哭笑不得。
但其他武功真意不符,想必運用道家的武功,真意是相符的。
但楊誠也沒見過道家弟子的武功,所以暫時還是用自己的武功。
不過即使未來見了道家弟子武功也有問題,那就是用其他宗門的武功,必然是要被追責的。
所以還只能偷偷用,這就有些雞肋了,不過學過來吸收武功優(yōu)點,豐富自己的武功也不錯。
《小無相功》還有一個用法,就是用敵人的招牌武功,去偷襲、刺殺另一個敵人,讓他們狗咬狗,自己看戲。
不過現在楊誠還沒有什么敵人,真要說敵人,也只有一個宇文化及,暫時也用不上。
楊誠一邊研究著《小無相功》,一邊向宋閥趕去。
但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跟宋閥能做主的人見面。
宋閥能做主的應該就是天刀宋缺和地劍宋智,但想見天刀可不容易。
畢竟楊誠現在沒什么名聲,實力雖然還算可以,但在宋缺這等高手眼里也不算什么了。
所以還是得從宋智入手,畢竟宋閥的一應事物都是由宋智在做,宋缺主要把握大方向。
宋智平時處理宋閥的各項事物,想見他應該還是比較容易的。
到了嶺南,楊誠直接寫了一張拜貼,并將逍遙真意附在上面,相信宋智見了拜貼上的真意,會見楊誠一面。
楊誠將拜貼投給宋府,那門房見楊誠雖然年紀不大,但風度翩翩,氣質非凡,倒也不敢怠慢,連忙進去稟報。
不一會兒,一位中年男人走了出來。
此人年在四十許間,身材修長,膚白如雪,瘦窄的臉龐上有一雙滿載幽郁但卻機靈智能的眼睛,加上一張多情善感的嘴和五縷長須,這一身文士裝束、風度翩翩的男子,十足諸葛武侯再世下凡。
見了楊誠,那中年男人眼中閃過一絲驚訝,拱手道:“在下宋智,小兄弟找我有何貴干?”
宋智見了拜貼,上面附有武道真意,還以為是一位宗師來訪。
至于門房所說年紀不大宋智并未放在心上,畢竟世上不乏有駐顏之效的武功。
但一見面宋智就發(fā)現,楊誠并非是駐顏有術的同輩中人,而是真的年輕。
看起來似乎突破先天不久,但偏偏身具武道真意。
宋智活了這么久,走南闖北也見了不少武林高手,但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見,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
但宋智并沒有表現出來,只是一瞬間就將情緒收斂好,只是平靜的和楊誠交談。
楊誠道:“后學末進楊誠,見過宋二爺?!?p> “今日冒昧上門打擾,是有要事相談,此處恐怕并不方便?!?p> 宋智聽了笑道:“是我疏忽了,竟讓客人在門口站著,小友請隨我到客廳,坐下詳談?!?p> 走入府內,朱紅色的大門透著古韻,白玉階上滿是那令人心碎的落英。
彩色的琉璃瓦上折射出絢爛的光華,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錯落有致。
江南水鄉(xiāng)般淡淡柔柔的霧靄,每一株花草在風里低吟那千年的情思。
宋閥不愧是四大門閥之一,光從府內設計就可看出其底蘊。
一路走到了客廳,宋智讓下人送上茶果點心。
屏退下人后,宋智茗了口茶,問道:“不知小友有何要事相談?”
楊誠說道:“請前輩聽我慢慢道來。”
“我所修功法,內容到先天就為止了,后面如何繼續(xù)修行,卻是沒有指導?!?p> “后來拜訪一位道家前輩,才知曉何為“身活氣靈心意先”,在下也算有些天賦,又蒙一些長輩看重,不久前不僅達成了氣靈還成就心意先,并成功突破先天?!?p> “但想做到“身活”就只能用笨辦法,反復以先天真氣洗刷身軀?!?p> “貴閥閥主,天刀宋缺前輩乃是天下頂尖強者,前輩您也天下少有的宗師高手,貴閥更是傳承久遠的世家?!?p> “所以晚輩想向貴閥閥主請教武功,尤其是如何快速達成“身活”,以及怎樣才算是完成“身活”的修煉?!?p> “當然,晚輩也不是空口白話就要讓貴閥閥主指點,晚輩偶然得知一種可一年三熟,耐旱,并且不擇地的糧食稻種?!?p> “晚輩打算以此作為交易?!?p> 宋智在楊誠述說時一直默默聽著,沒有打斷,但心里為楊誠的天賦所驚訝。
畢竟楊誠看起來也就十幾二十歲的樣子,就達成不知多少先天高手無法達成的武功。
畢竟無論是領悟“意”還是找到自己的“心”,都是非常困難的事,也都非常唯心,旁人幫不上忙。
而像“身活”就簡單多了,即使沒有相應的訣竅,只要堅持用先天真氣反復洗刷身軀,用個7、8年也能成功。
但“意”與“心”,悟了就是悟了,悟不了別人說再多也沒有用。
當聽到說想向宋缺請教時,宋智心想這等天才,未嘗不可說服大哥指點,能與之交好,日后也能多出一位頂尖高手作為強援。
但當宋智聽說一年三熟、耐旱、不擇地的稻種時,真的忍不住驚呼出聲。
“小友你說的是真的?一年三熟、耐旱、不擇地的稻種?”
楊誠鎮(zhèn)定自若:“千真萬確,并且這稻種離貴閥勢力范圍并不遠,只要知道地點,想必只要幾個月貴閥就可以親眼確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