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變數(shù)
除了殺死朱粲外,就是拜師宋缺、告訴宋缺占城稻的消息以及和宋缺聊理想了。
占城稻原本是在宋朝才推廣開來,如今提前了300年,肯定能帶來足夠大的變數(shù)。
和宋缺聊的理想在封建時代,肯定是無法達成,但這并不妨礙這一理想,如先賢的大同社會一般流傳后世。
說不定未來就有哪位變法者,如王安石、張居正等人,以楊誠與宋缺交流的理想為藍本,嘗試變法使中原發(fā)展得更好。
無論最終是完全失敗,還是成功一部分,也都是給后世帶來了影響與變化吧。
相較而言,自己拜師宋缺,對于現(xiàn)在的武林來說或許是件大事,畢竟是天刀收徒,但對于后世的影響卻是沒什么了。
在之前的想法中,是有想過到中原周邊國家搗亂,例如高句麗、突厥等國,從而產(chǎn)生變數(shù)的。
心中想著等修煉步入正軌,短時間內(nèi)無需指導(dǎo)了,就到草原或高句麗去搗亂。
相較而言,草原的威脅更大,更應(yīng)該到草原去,畢竟高句麗在楊廣三征的折騰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fù)元氣。
而突厥雖然之前在裴矩的設(shè)計下,陷入內(nèi)耗,但如今東突厥的始畢可汗兵圍楊廣于雁門關(guān),差點將楊廣殺死。
后來大唐建立后,又有頡利可汗兵逼長安,使李世民被迫結(jié)締“渭水之盟”。
可看出如今東突厥已經(jīng)興盛起來,成為中原大患。
之前楊誠不想?yún)⑴c中原的內(nèi)斗,因為除了本來的勝利者李世民,他不能保證自己支持的人,能否做好皇帝。
若是因為自己的緣故,讓百姓受苦,楊誠良心不安。
而如果支持李世民,又感覺不能帶來多少變數(shù),畢竟李世民在原劇情里面,本來就是最終勝利者。
但到突厥當攪屎棍,攪亂草原局勢,讓突厥無法威脅中原,既能保證有變數(shù),又不會良心不安。
雖然這會使突厥百姓受苦,但屁股決定腦袋,死道友不死貧道,楊誠是中原人,自然要為中原百姓考慮,這是立場問題。
但如今拜宋缺為師,宋缺肯定是有恢復(fù)漢統(tǒng)的想法的,只是他并不想做皇帝,所以需要找一個漢人支持他當皇帝。
原著中宋缺支持的就是寇仲,只可惜寇仲像“俠”多過于“王”,若是只是當一代大俠,相信寇仲是沒問題的,甚至說不得可以成為名滿天下的大俠。
但寇仲被李秀寧刺激后,生出了爭霸天下的心思,但就原著的表現(xiàn),作為“王”,他是不合格的。
這就令楊誠有些頭疼了,畢竟李閥算是胡漢混血,宋缺師傅肯定不會支持,肯定還是想要與李閥爭一爭。
但是關(guān)隴貴族勢力龐大,隋唐兩代建國都少不了關(guān)隴貴族集團支持,歷經(jīng)楊堅、楊廣、李淵、李世民四代皇帝。
一直到李治和武則天時期才算是被徹底打壓下去,不復(fù)威風。
而且李閥除了關(guān)隴貴族外,還有佛門以及散人寧道奇的支持,可以說優(yōu)勢太大了。
反觀宋缺這邊只有宋缺這一位,既是武功高手又是軍事高手。
但打天下就是要有足夠多的軍事人才和政治人才,武俠世界還要有足夠多武功高手。
這方面李閥可以說全占了,軍事人才李世民自己就是,后來還有秦瓊、尉遲恭、程咬金、李靖等人。
政治上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
這還只是李世民麾下李淵自己的嫡系和李建成的勢力還沒算上。
高手方面自不必多說,寧道奇能被列為“三大宗師”之一,其實力不必多說。
還有佛門勢力的四大圣僧——嘉祥、帝心、智慧、道信,四人合力下,當今武林無論是誰,都要退避三舍。
還有慈航靜齋,每屆出世的弟子不僅外表美麗,而且還有功法特性加成,渾身帶著一股仙氣,氣質(zhì)非凡,不知多少人仰慕。
一旦慈航靜齋表示支持李閥,不知多少人也跟著支持李閥。
昔年便是宋缺,都曾喜歡上慈航靜齋現(xiàn)在的齋主梵清惠,石之軒也愛上梵清惠的師姐碧秀心,宋缺的好友,解家堡堡主解暉,也是梵清惠的舔狗。
不過宋缺因為理念不合,與梵清惠分開;石之軒娶了碧秀心,但也因為碧秀心的死精神分裂;至于解暉……應(yīng)該是純粹的不配吧。
畢竟無論是天刀宋缺還是邪王石之軒,都是頂尖的豪杰,即使不論武功,宋缺的軍事能力也是頂尖,石之軒更是有裴矩這個馬甲。
解暉相較于這兩人,太平庸了。
優(yōu)秀的人欣賞優(yōu)秀的人,梵清惠怎么說也是慈航靜齋當時的門面擔當,解暉不夠優(yōu)秀,自然不可能得到梵清惠的青睞。
有著關(guān)隴貴族集團、佛門、寧道奇三方支持,李閥的勝率有多大可想而知。
而雁門之圍后,隋朝的破滅也進入倒計時了,如今楊廣心氣以失,還有兩年多,就要身死國滅。
到那時就是真正的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了。
正所謂破壞容易建設(shè)難,對于建設(shè)沒什么心得的楊誠,還是決心把心思放在毀滅上。
毀滅當然不是用在中原,而是用在突厥身上。
雖然如今突厥有武尊畢玄在,但突厥實際上是由草原上的各個部落組成,始畢可汗相當于是這些部落組成的聯(lián)盟中的盟主。
畢玄雖然強,但更多時候會在始畢可汗身邊,可顧不上其他部落。
正好楊誠的小無相功可以模擬武功,到時候只需偷學(xué)突厥武功,然后刺殺各個部落的首領(lǐng),嫁禍給他人,引發(fā)內(nèi)亂就是了。
要是畢玄不在,還可以趁機刺殺始畢可汗試試,萬一成功,突厥可要亂一陣子了。
除了對外挑起事端外,楊誠還想著,對內(nèi)有沒有什么辦法減少損失。
如今隋朝由于楊廣的折騰,人口大幅度降低,從巔峰時的5000多萬人,到如今恐怕只有3000多萬,甚至更低了。
等楊廣死后,天下更亂,一直到唐朝一統(tǒng)后,天下只剩下1500多萬。
而唐朝從1500多萬的人口,重回5000多萬,用了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