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除了我,你別無選擇!
“命數(shù)在哪?顯示如何?”
張良死死地盯著燕起,不依不饒道。
“命數(shù)在天,顯示他即將復興?!?p> 燕起不甘示弱,看著張良的眼睛道。
“胡說八道!我韓國已為秦國所滅,而當今世上又沒有任何國家能夠打得過秦國!在這種情況下,又有誰能替我韓國重立宗廟???”
張良對燕起的說法嗤之以鼻,顯然是不相信韓國即將復興。
然而燕起卻仿佛沒有看到張良臉上的不屑一般,而是笑著對張良問道:
“既如此,那你又在此處做什么?”
“我……”
張良正想回答,話到嘴邊卻又咽了回去。
是啊,若是韓國不可復興的話,自己又在這里奔走做什么呢?
不就是為了找到野人,刺殺秦政,而后令秦國大亂,趁機復興韓國嗎?
只是話是這么說沒錯,張良心中卻清楚,事情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
且不說秦政根本不是自己想刺殺就能刺殺得了的,就算自己真的成功地將秦政給刺殺掉了,那又如何呢?
秦國不缺繼承人,光秦政自己就有幾十個后代。自己就算殺了秦政,秦國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選出新的秦王,穩(wěn)住局面。
而那么短的時間,且不說自己能否趁機復興韓國,就算真的成功了,那個新立的韓國難道就能抵御住秦國新君的征伐嗎?
答案顯然是不能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雖然已經(jīng)成功地獲得了燕丹的承諾,并且明日就能成行出發(fā)去濊國了,但是張良的心中卻依舊是那么的悶悶不樂。
因為他心中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難以改變大勢的!
除非有一個強國能夠站出來,正面抵擋住秦國的壓力。否則韓國就永遠都不會復興,連帶著自己也永遠都拿不回父祖的榮光!
“先生刺秦,所為者不過是令秦國大亂,而后趁機復立韓國罷了?!?p> 趁著張良方寸大亂的空檔,燕起繼續(xù)輸出道:
“只是想必先生心中也清楚,這么做是很難能夠復立韓國的吧?”
“那你又當如何?”
此時張良的內心已經(jīng)逐漸冷靜下來了,但語氣卻依舊是那么地冷。
“想要復興韓國,除非有人能夠站出來,正面硬抗秦國,給予韓國必須的庇護。亦或者是成功擊敗秦國,一統(tǒng)天下,而后再重新分封韓國之君。”
燕起從木墩上起身,雙手背負,看向星空,緩緩說道:
“敢問先生,以為然否?”
“然!”
張良淡淡回了一句,而后走到燕起身邊,與他并肩而立:
“只是敢問王孫,這樣的國家,在哪里呢?”
“遠在天邊,盡在眼前。”
燕起轉頭看向張良,笑著說道:
“我燕國,愿意給予韓國這樣的庇護。”
“嗤!”
張良聞言,不由嗤笑出聲:
“王孫不覺自己所言,太過于自欺欺人了嗎?你燕國如今連自身都難保,又談何庇護于我韓國?”
“是啊,我燕國如今確實是自身難保。但是起想請問先生,我燕國憑什么要庇護于你韓國?”
燕起先是大方地承認自己國力不行,而后話鋒一轉道:
“就好像當初武王伐紂一般,若非那些諸侯在武王弱小之時投奔于他,助他一臂之力,他在奪取天下之后,又怎會將那些人封為諸侯?”
“世間萬物都是要遵從最基本的法則的,春天若是不種下種子,秋天又如何能收獲果實呢?同理,若是先生不能在我燕國弱小之事助我一臂之力,我燕國又憑什么在戰(zhàn)勝秦國之后庇護于復立的韓國呢?”
“這……”
似乎是被燕起的話說動了,張良頓時沉吟了起來。片刻之后,他才再次抬起頭道:
“可是良也不一定非要投奔燕國??!齊國楚國,哪個不比燕國強?”
“齊楚兩國確實是比我燕國強沒錯,但是人家憑什么庇護甚至于冊立于韓國?”
燕起反問道:
“須知齊與秦同,都是高度采取郡縣制的國家。他們若是能戰(zhàn)勝秦國,占領韓國故土,其結果有且只會有一個,那就是將韓國并入自己的領土,建立郡縣。先生想從齊國的手上謀求獨立,未免過于異想天開了。”
“那楚國呢?他們與燕國同,都是采取分封制的國家!”
張良咬了咬牙,不死心道。
“楚國確實是分封制國家沒錯,但問題是人家只會分封自己國家的貴族,從未分封過外姓外國之人?!?p> 燕起搖了搖頭道:
“就算楚國真的復立韓國了,其國君也只會是楚國的貴族,而與原先的韓王一系無關。莫非先生想要的只是韓國的名,而非韓國的實?”
“這……”
張良被燕起懟得說不出話來,好半晌之后才勉強開口道:
“那你們燕國呢?你又如何保證自己不會與楚國一樣,另立本國貴族?”
“先生怕是忽略了一件事?!?p> “什么事?”
“我燕國與韓國同,都是姬姓國家?!?p> “嗤……這有什么?雖說都是姓姬,但是兩國基本沒有血緣關系,我憑什么相信你們會因此就冊立韓王室之后?”
“先生又忽略了一件事?!?p> “什么?”
“我燕國祖上,也不是周王室之后?。 ?p> “什么???”
張良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向燕起:
“此話當真?”
“自然是真的。”
燕起笑著點了點頭:
“世人以為我燕國出身周王室,其實大謬。我燕國始祖召公確實是姓姬沒錯,然而這只是剛好與周王室出身同一個部落,同樣姓姬罷了,與文王武王卻是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之所以被冊封到燕國,也只是因為我始祖召公在三監(jiān)之亂時于燕國之地追上了武庚,并且將其頭顱砍下帶回,僅此而已?!?p> “周公能夠容忍我同姓非同宗的燕國建立,我燕國又為何不能容忍同姓非同宗的韓國復立?可以說當今世上若是有人能夠容忍韓王室一支復立韓國的話,那么除了我燕國,便再無其他了!”
“當然,以上之語由于年代過于久遠,因此世人大多已經(jīng)忘記了。但是我燕國的史書,卻是將其完整地記錄了下來。先生若是不信,可以親自是查閱我燕國史書……哦,對了,之前由于走得匆忙,那些史書都遺留在了薊城之中。先生若是想看,還得先助起拿下薊城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