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拍照
可惜,電影上映的新聞是一月末。
而如今早已到了十一月中旬,早就已經(jīng)過了新聞的時效性,也失去了蹭熱度的可能性。
柯林倒是知道,繼《城市之光》之后,卓別林又在往后的六年中拍攝了另一部無聲電影,同時也是卓別林的最后一部無聲電影——《摩登時代》。
并且,愛因斯坦在看完電影之后,又流了眼淚。
但那都已經(jīng)是1936年以后的事情了,緩不濟急,對于眼下信使報社所遭遇的困境,沒有任何的作用。
一邊想著,柯林的目光掃過報紙關(guān)于電影的報道,很快的就落到了別處。
“……其實沒有人挨餓,這些流浪漢吃得比以前還好……在紐約,一個流浪漢一天吃了10頓飯?!?p> 緊接著,他的視線就被報紙頁面上那巨大的字眼給吸引了過去。
“是誰這么勇,居然敢在現(xiàn)在這種時期說這樣的話?哦,原來是胡佛啊,那就沒事了……”
腦海中閃過一絲疑惑,等到柯林看清楚新聞內(nèi)容出處的時候,心中頓時變得了然了幾分。
說起胡佛,這位簡直堪稱美利堅歷史上最倒霉的總統(tǒng)。
他恰好在大蕭條發(fā)生前夕當(dāng)上總統(tǒng),民眾對大蕭條的不滿和憤怒都發(fā)泄到胡佛身上。也因此使得,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當(dāng)中,胡佛的名字一直和“貧窮”劃上了等號。
在大蕭條期間,民眾將用錫鐵罐、紙板和麻袋搭建的破舊寒酸的棚戶村被稱為“胡佛村”;失業(yè)群體扛著的裝廢品的麻袋叫作“胡佛袋”;一些地方,貧困的農(nóng)民將拋錨的廉價汽車的前臉鋸下,安到骨瘦如柴的騾子身上,稱為“胡佛馬車”;公園長椅睡客裹著取暖的舊報紙,被稱為“胡佛毯”等等。
從未來的歷史來看,胡佛的總統(tǒng)生涯可以說是時運不濟。
然而,眼下身處在大蕭條,柯林卻多少能夠明白為何這個時代的民眾會對胡佛報以如此之多的怨恨和不滿。
尤其是在報紙上,看到他在面對記者詢問所做答復(fù)的時候,哪怕是柯林也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而胡佛在大蕭條時期遠(yuǎn)離群眾的做法,和無能的政策表現(xiàn),也成為了他日后總統(tǒng)競選失利的主要敗因。
“等一下,或許我可以……”
默默看著手中報紙上關(guān)于胡佛的報道,柯林的眼神卻漸漸有了幾分變化。
“小約翰?!?p> 將手中的舊報紙放下,柯林隨即開口喊了一聲。
“我在!”
聽到自己的名字,站在排版機旁的小約翰下意識的抓住相機應(yīng)道。
他三步并作兩步的走到辦公桌前,看著坐在辦公桌后的柯林,下意識的咽了一口口水,表情忐忑的說道:“你有什么吩咐,老板?”
啪嗒啪嗒——
排版機前,老約翰雙手在鍵盤上飛快的移動,目光卻不由自主的往辦公桌的方向移了過去。
“我希望你能夠幫……”
伸手從口袋里翻找了幾下,挑出幾枚半新不舊的硬幣將其推到小約翰面前,柯林低聲交代了幾句。
辦公桌前,聽完柯林的吩咐,小約翰有些詫異的抬頭看了他一眼,緊接著又很快的將頭低下,收起桌上的硬幣同時悶聲回道。
“明白了,老板,我馬上就去?!?p> 目送著小約翰的背影從報社出去,坐在排版機前的老約翰眼中閃過一絲疑惑的表情。
然而,還沒等他開口說些什么,坐在辦公桌后的柯林就已經(jīng)開口,對著他發(fā)出了詢問:“老約翰,你知道怎么聯(lián)系上那些報童嗎?”
“報童?”
面對柯林的詢問,老約翰在黃銅老花眼鏡后的眼睛眨了一眨,順勢停下了自己在鍵盤上的雙手道:“一般情況下,報社是不用去特意聯(lián)系報童的,每周的發(fā)刊日他們就會自己上門來買報紙?!?p> 在這個時代,報童和報社的關(guān)系,類似于生產(chǎn)商和批發(fā)商的關(guān)系。
報童不是報社的雇員,相反,他們需要以每捆報紙70美分的價格從快遞員或者報社那里批發(fā)一捆報紙,然后再將其拆開以每份2美分的價格單獨售賣給路上的行人,借此賺取微薄的差價賴以生存。
這也是為什么,報童會對《信使報》銷量在意的原因。
一旦報紙賣不出去,那么他們就會賠錢,有的報童為了能夠賺錢,不得不工作到深夜。
“有沒有其他的辦法,能夠馬上讓這些報童和我見上一面?”
每周的發(fā)刊日?
柯林不覺得以信使報社目前的狀況,還有時間能夠撐到周末出版報紙的時候。
“這個……讓我想想……”
面對柯林的要求,老約翰稍稍遲疑了一下才道:“我認(rèn)識一個送貨員,他或許有辦法能夠找到那些報童們?!?p> 聞言,柯林點了點頭。
就在這個時候,報社緊閉的大門從外面被打開,是小約翰回來了。
這么快?!
看著重新回到報社的小約翰,老約翰的臉上不由流露出詫異的表情。
從他出門到回來才不過短短十一二分鐘的時間。
“拍到了嗎?”
對此,柯林的臉上卻沒有任何意外之色,而是一臉平靜的問道。
“拍到了?!?p> 點了點頭,小約翰舉起手中的相機,悶聲回道:“我按照老板你的吩咐,在拍下照片之后,就馬上把蛋糕給了那一家人?!?p> 小約翰口中的蛋糕,自然不是后世眾人所熟知的那種蛋糕。
“三無”蛋糕,這是一種只有在大蕭條時期才被發(fā)明出的特色食物,民眾在沒有“牛奶、雞蛋和黃油”這三種制作蛋糕的傳統(tǒng)原料的情況下,以水代替牛奶,用發(fā)酵粉代替雞蛋,又用植物油代替了黃油。將這三樣?xùn)|西和面粉、少量糖,以及各種香料攪拌在一起,所烤制出的廉價食物。
這種做法下的“蛋糕”,在味道方面,自然無法奢求太多。
所能夠起到的唯一作用,也僅僅只是填飽肚子而已。
而對生活在大蕭條時期的貧苦大眾來說,填飽肚子已經(jīng)是最重要不過的事情了,至于味道不味道的,根本就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之內(nèi)。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9-05-14/5cdacef43c1fd.jpeg)
月上心偷
新人新書,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