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朱重八便去村里找到比自己大幾歲的周德興商量這事。
周德興說“事已至此,應該當機立斷,我建議你去投軍。好過被小人暗算后死的不明不白。你若實再拿不定主義,不如去問一問菩薩,反正你在佛門已經多年,佛祖應該會為你指出一條明路的?!?p> 朱重八說“菩薩有嘴不說話,所以我才來問你啊,大哥!”
“你這關乎你前途命運的大事,我也不敢隨便給你出主意?。∵€是問老天爺吧!”
朱重八討了個沒趣,垂頭喪氣的在村子里四處游蕩,不知不覺竟然忘了自己一天都沒進一點水米。
傍晚回到寺內,眼前的一幕把他驚呆了,長長的下巴差點沒掉到地上,這個他曾經生活多年的皇覺寺竟已被燒得殘垣斷壁,未燃盡的椽子還呲呲地冒著濃煙。唯有一旁的伽藍殿完好無損。
他四處查看一番,見兩具燒焦的尸體被燒垮下來的梁子壓著,張牙舞爪的樣子顯出被燒時的痛苦掙扎。其余的師兄弟和主持長老已不知所蹤。
也不知那掃地的和尚有沒有去告官府,朱重八無奈在伽藍殿找了一個地方貓著,此時肚皮餓得厲害,踅摸半天在佛像后面的老鼠動力找到了一些干麥子,捧起來吹了吹麥麩就干嚼起來。
夜里用火捻子點燃佛龕上的長明燈,燈托內只剩一些殘油渣子?,F在唯一可以寄身的地方也沒了,未來何去何從真不知道。想起白天周德興說過的話,不妨一試。反正現在也沒個主意,何不問一問老天爺,看看天意如何。
拿起佛龕上的圣珓(求簽的簽子)開始問老天爺自己的前程何在,先許了一個愿:留在寺內繼續(xù)做自己的小沙彌,如果佛祖允許就賞兩個陽珓,一連投幾次都不如愿;外出繼續(xù)干自己的老本行——當花子,就一陰一陽,也是連投幾次都是陰珓;目前自己就這兩個本事,也只能許這樣的愿望,干別的咱也不會。從這一點看朱重八做事還是很穩(wěn)重的,只選擇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還有一條路可以選,這是一條他不太愿意選路。那既然上天和佛祖都不愿意讓我當和尚和叫花,只有再試一試投軍的愿望了。他拿著兩塊珓子,閉著眼睛默許,希望佛祖和上天能只給自己一條明路,別再跟自己打啞謎了。
朱重八在黃覺寺的伽藍殿的許愿池投下了希望:投軍。如愿現兩面陰珓,一投果然是兩面陰珓。他害怕佛祖跟他開玩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接著投了幾次都是一樣。沒辦法,你朱重八注定就是一位戰(zhàn)士,你不去誰去。(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兇而不妨)
天意難違,既然上天都這樣安排了也只有認了。
這時的長明燈已經油盡燈枯,旁邊被燒得面目全非的大殿內夜風穿過,發(fā)出呼嘯的聲音。朱重八靠在佛龕下邊回想起以往的苦逼生活,都是心酸。現在我又招誰惹誰了,連當個和尚、當個花子都當不成。
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索性反他娘的。
PS:之前說過脫脫是元朝滅亡的導火索還有一個原因,當時的黃河白茅口決口,黃河決口是個什么景象,去過壺口的人都見證過黃河壯觀景象,可以用萬馬奔騰、氣勢磅礴、雷霆萬鈞來形容。決口的白茅口絕不亞于汛期時的壺口。
景象是挺壯觀,但俗話說水火無情,決了口的黃河水那是要人命的。
當時的工部尚書成遵去黃河決口處實地調研回來后,跟脫脫匯報:災情確實很嚴重,情況確實很要命,四處逃竄的災民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
作為丞相的脫脫面對這種情況,肯定第一件事就是要組織救災,很多人都說他是一位很OK的宰相,所以救災是他的第一本能反應。雖然很多人在反對,但脫脫力排眾議堅決要救災,從民生的角度出發(fā),脫脫確實是為好BOSS。
救災對于老百姓當然是好事,但組織救災的過程就風險太大。
組織救災就干兩件事,一是組織人員把決口堵住,二是把救災糧食發(fā)到受災百姓手里。兩件事看起來都是好事,很合理,也很得民心,但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
反對的人說:堵決口必須要組織大量的人力參加,人員從哪里來?把希望寄托在皇家部隊是不切實的,以皇家部隊平時欺壓百姓的態(tài)度來看是做出了這個事的,再說現在全國各地的義軍如雨后春筍,部隊的大部分力量都去撲義軍了。希望只能寄托在百姓身上,組織民工去堵黃河決口。民工組織太多管理起來是個很傷腦筋的事,搞不好會揭竿而起。
支持的人說: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不救災老百姓就會餓死,死的人多了天下就會大亂,所以救災工作一刻也不能耽誤。(請問死的人還少嗎?天下還不夠亂嗎?)
這樣看來反對的人都是壞銀,支持的人都是有良知的人。其實不然,反對的人從維護元朝政權的角度考慮,出發(fā)點是善良的。支持的人從個人的利益考慮是自私的,是大逆不道的。
因為接下來發(fā)生的事足以證明這個觀點。
官府在河南安徽一帶組織了十五萬的民工,這是一個很龐大的隊伍,有人事先在地底下埋了一只眼的石頭人,然后散布民謠“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開始人們并不知道這句謠言的意思,直到修河的民工挖到那個一只眼的石頭人后大伙都明白了,老天的意思是叫大家一起推翻這個傷天害理的元朝。
發(fā)放救災糧看是好事,關鍵是救災糧發(fā)放下去根本到不了百姓手里,為什么到不了呢?因為元朝的腐敗問題是內外一致的,各級官員可以層層盤剝發(fā)放給百姓的救災糧食,支持的官員也是這支隊伍的一份子,都知道救濟糧一經發(fā)放就有利可圖,我拿一點,你拿一點,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自己餓不死,餓死幾個百姓沒什么大不了。
就這樣,脫脫站在了高呼救災隊伍的這一邊,為求了個心安理得,他用賈魯替換成遵任工部尚書組織民工修黃河,給元順帝匯報后元順帝特別高興,夸脫脫宰相干得漂亮,大拇指都翹圓了。
就這樣壓倒元朝這匹大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由脫脫放上去了。
災救了,糧倉空了,官員的腰包鼓了,皇帝高興了,但百姓的不同意了,這其中有一個人就是“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