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靈異

九天攬月之黃金龍脈

第二章 廣闊天地

九天攬月之黃金龍脈 幽州少俠 3545 2022-07-20 17:53:17

  白知洲上了前線沒幾年,我爹白知海跟著村里幾十個年輕也一起上了前線,不過我爹的運氣顯然比我二伯好得多,一直活到了21世紀。

  我在家排行老二,出生的時候,我娘難產(chǎn),在醫(yī)院里的產(chǎn)房整整折騰了九天九夜,好在母子平安,因此我爹給我取名叫白九天。他老人家也是希望我以后能報效國家,建功立業(yè),不過,我長大成人之后,一是沒能參軍報國,二是沒有在國家機關做貢獻,三是沒有從事教師、醫(yī)生、律師等教書育人、救人治病、扶危濟困等我爹認為的正當行當。說起來,也有負他老人家望子成龍的深切盼望。

  到1950年的時候,世界局勢瞬息萬變,中央軍委一聲令下,百萬大軍開始集結在中國東北,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打響的時候,我爹做為某兵團獨立團某連的指戰(zhàn)員,率領部隊第一時間上了前線。后來,聽我爹說,那場戰(zhàn)爭我爹能活下來,多虧了鄭叔叔。我爹率領的連隊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戰(zhàn)役中鎮(zhèn)守落帽山某處高地時,被敵軍的航空炮火反復轟炸十幾次,我爹和他幸存的十幾位戰(zhàn)友,白天就躲在十幾米深的防空洞中。一旦夜幕降臨,他們就摸上表面陣地,和那里的敵人展開殊死搏斗。就這樣,陣地守了十多天,戰(zhàn)斗到最后,敵軍不惜一切代價把成噸成噸的炮彈向著山頭上打,戰(zhàn)士們藏身的防空洞被炸塌了大半,我爹也被炮彈爆炸的聲浪震暈了過去。等他醒過來的時候,已經(jīng)被送到了軍隊醫(yī)院進行急救。原來,我爹和他的戰(zhàn)友們被倒塌的山石困在防空洞之后沒多久,鄭叔叔帶著隊伍前來救援,他冒著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拿刺刀,雙手刨開了原來防空洞的出口才把我爹和幾名戰(zhàn)士救了出來。在部隊急救處,我爹看著鄭叔叔那雙已經(jīng)磨破皮肉露出森森白骨的雙手,哽咽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他們的友誼早已超越了生死。

  后來,我爹傷勢過重,就被安排回國治療,傷愈后被安排在首都BJ某國家機關工作。而鄭叔叔依然留在了部隊,打完仗回國的時候已經(jīng)是副團級干部。

  我爹在BJ的機關里,安安穩(wěn)穩(wěn)踏踏實實地干了十多年工作,他時常說起:“比起我那些犧牲的戰(zhàn)友,我現(xiàn)在的吃得上,喝得上,夠好的了?!边@十幾年也是我爹這輩子過得最安穩(wěn)的日子。

  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爺爺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去世了。我爺爺所有的遺物中,唯一幸免于難的是一卷古書《五行相地尋寶秘術》。幾年后我才知道,這部古書正是當年李忠孝留給我二伯的幾件東西之一。

  在那個特殊年代,最好的出路就是當兵參軍,“一人參軍,全家光榮”。不過像我這樣家庭受到?jīng)_擊的年輕人,是沒資格當兵的,只能響應國家號召去下鄉(xiāng)插隊,原本我不愿意離家遠行,我一直信奉一句話叫“父母在,不遠游”。奈何知青辦,居委會三番五次、五次三番的上門動員。

  “年紀輕輕不能當閑人懶漢,人人都得是社會主義的螺絲釘。”最后我跟我一哥們‘眼鏡兒’一商量,插隊就插隊,就當是廣闊天地煉紅心??墒沁@句話的下半句“扎根農(nóng)村志不移”我們誰都沒能做到。

  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下鄉(xiāng)插隊具體是干什么,只知道很多年都回不了家,甚至一輩子都回不來了。走的時候,除了幾套必要的換洗衣服沒什么可帶的。我們這的青年都喜歡去延安、井岡山這樣的紅色革命圣地。我和眼鏡兒一致認為,南方的氣候太過潮濕,不如去北邊體驗一下塞北那“黃沙縱馬挽雕弓”的快意人生,于是,我們決定優(yōu)先選擇內(nèi)蒙。不過,那時候下鄉(xiāng)插隊不是自己說了算的,知青辦最后把我們兩安排到了東北HLJ,東北就東北,NMGHLJ都挨著不遠,應該也差不了太多。

  我那眼鏡兒兄弟,本名叫周四海,跟我在同一個軍屬大院,他爹是軍隊里的干部,級別比我爹高的多。他娘是BJ市的高中老師,可惜生下他之后,就得了絕癥,很早就去世了。不過他深受他娘的影響,從小說話就愛引經(jīng)據(jù)典,可他又不求甚解,想起什么名句就說什么,也不管適合不適合,簡單來說就是總愛胡言亂語。據(jù)他自己說,從他三歲起就被他爹常常拉到靶場玩兒槍,那時候他太小,總是只用一只眼瞄靶。久而久之,他經(jīng)常用做瞄靶的那只眼睛有點斜視,有那么點不拿正眼看人的意思。為了避免尷尬,他爹就找人給他配了一副眼鏡。從此以后,周四海只要出門就必須帶上眼鏡兒,不然就像是沒穿衣服一樣不敢出門。周四海上初中的時候斜視的毛病慢慢好了,后來眼鏡兒也就不再戴了,但從小認識他的人依然喊他“眼鏡兒”。眼鏡兒天生的一副好身板,身高足足有一米八五開外,一雙伏犀目又細又長,方鼻闊口,大耳朝懷,加上他身量比平常人高上一頭,看人的時候總是低頭含目,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勢,再加上膀大腰圓,臂力驚人,活脫脫的李元霸在世,程咬金臨凡。

  眼鏡兒從小沒了娘,他爹又是個只知道上陣殺敵建功的大老粗,沒把他當兒子養(yǎng),而是把他當手下的兵一樣帶。長大一點的周四海,總是一副天老大他老二的行事做派。上學的時候,看誰不服氣,無論多高多壯,他就是敢上前揍人。拉幫結派、打架鬧事對他來說更是家常便飯,在學校里,從不聽老師、教導主任、校長的諄諄教誨。用他自己的話說:“校長算老幾呀,我連我爹的話都不聽,我只聽教員的,他老人家讓我干啥我就干啥!”

  眼鏡兒太鬧了,從小就鬧。因為從小不服管教,沒少挨他爹揍,生活在我們軍屬大院的人,幾乎茶余飯后最大的樂趣就是看眼鏡兒挨他爹的打。我有幸見過幾次,那場面真叫人終生難忘。眼鏡兒他爹打眼鏡兒,總是抽出自己的牛皮褲腰帶,用帶著鐵扣子的那一頭狠狠地甩向眼鏡兒,眼鏡兒仗著自己身法靈活,閃身躲過,轉身就跑。無奈眼鏡兒那時候個子矮、步子小、跑得慢,他爹就在他身后一邊跑,一邊罵,一邊無數(shù)次地甩出褲腰帶。眼鏡兒和他爹時常在軍屬大院里上演這么一出你跑我追,斗智斗勇的大戲,什么時候有人累地實在跑不動了,這場大戲才會落幕。大院里的街坊鄰居從來沒人說過一句,因為都不知道勸阻過多少次了,沒用,都習慣了。等眼鏡兒到了16歲那年,他爹就再也沒有揍過他,因為追不上了。

  離開BJ那天,我跟周眼鏡兒把兩家能帶的書全都帶上,以備打發(fā)將來可以預見的無聊時光。那個年代,沒有電視,連個只能收到中央廣播臺的卡式收音機都是稀罕玩意兒,空閑時間能做的事也就是看書了。

  我跟眼鏡兒插隊的地方叫四道溝子村,我們兩人在一天凌晨四點從BJ火車站出發(fā)。插隊的知青,不像去當兵,除了兩家的父母,沒什么人來送我們,更沒人送我們大紅花??彀l(fā)車了,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座位,透過車窗看著繁星密布、弦月如鉤的BJ夜空、遠處稀疏的霓虹燈閃閃爍爍,不算多的高樓大廈在黑暗中矗立,車廂里人頭攢動,想著即將離開這生活了十幾年的地方,眼鏡兒詩興大發(fā):

  “這一去山高路遠,這一去槍林彈雨,離開這四點零八分的BJ,一片手的海洋翻動,一聲宏偉的汽笛長鳴,走向教員指明的道路,我們一往無前......”

  “行了吧,周眼鏡兒,哪有什么海洋翻動的一片手,你又不是去參軍,趕緊坐好,要發(fā)車了?!?p>  “哎...我說老白,你丫的也沒比我好哪去,我這是走在教員和黨中央提出的無比正確的革命道路上。你別忘了,我們可是敢上九天攬月,能下五洋捉鱉的革命戰(zhàn)士,下鄉(xiāng)插隊怎么了,下鄉(xiāng)插隊照樣為社會主義的建設做貢獻。”車身晃動,綠皮火車緩緩地開了起來。我們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天南地北地聊了一路。

  坐了三天兩夜的火車,又坐了整整一天村里派來的牛車,終于到地兒了。我和周眼鏡兒看到這里的自然風物,都傻眼了,這里除了綿延陡峭的山脈,就是縱橫交錯的河流。全村也就百十來戶人家,別說是電燈電視,連條像樣的馬路都沒有。我們同一批來這里接受平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知青,總共有五人,三男兩女,都被安排到村里的農(nóng)戶家借宿。我跟眼鏡兒借宿在村里的一戶樸實的農(nóng)戶家,主人是個愛抽旱煙的老人家,臉上堆壘著皺紋,雙手皮膚皸裂,雙眼渾濁而深邃。

  老人看到村支書帶著我和周眼鏡兒來他家借宿,熱情而又誠懇:

  “教員的孩子來了?快來快來,餓了吧,先吃點東西,你倆呀,就先住在東房,以前呀是我那兒子和兒媳婦住的,他們兩口子去了南方做生意,已經(jīng)有兩年沒回來了。一會呀,我讓春蘭把房間打掃干凈,我老漢歲數(shù)大了,耳朵不好使,你倆有事就找春蘭......”。

  看著老人為我們安排吃住,我和眼鏡兒都十分感激。春蘭是老人家的孫女,她比我跟眼鏡兒小幾歲,穿著一件紅色碎花棉襖,留著當時非常流行的短發(fā),顯得十分干練,一雙眼睛眨巴眨巴地,清澈而又靈動。就這樣,我們一行五人就在這四道溝子村安頓下來。

  多年以后,回想起我在四道溝子村插隊的往事,那真叫是‘早春的風沙里掏地,盛夏的日頭底下放牛,原始森林中采食野果和酸梨,走幾十里雪路去拉碳或去趕集,洪水蠻橫地奪走了成熟的莊稼,蒼涼的嗩吶聲依然迎來喜慶的年宵?!合膹颓锒?,那些情景永遠流動在血脈里,駐留在記憶里。

  村支書姓李,我們都叫她李老叔,他為人十分得熱情好客,對我們這些城里來的知青也十分地照顧,每次村子里殺了豬羊雞鴨,都給我們五個知青多分點下水,安排給我們的活也不算多。我跟周眼鏡兒一有空閑時間就去樹林子里套鳥,或者去河里撈魚抓蝦。從家里帶來的那幾十本書也成為了我們打發(fā)空閑時間的主要讀物。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