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起疑
在工作的過程中,我這里有幾個例子,足以說明我為什么會起疑。
例子 1:為什么沒有人提前告訴我亮銀的材料,要打白底?
事情起源于國際站上的一個詢盤。起初,幾趟溝通下來都還算順利,客戶直接就給我的郵箱發(fā)來了一堆設計文件,要求打樣確認后再進行批量生產(chǎn)。我不敢有絲毫疏忽,將設計文件仔細地交給了設計部,并且在 ERP系統(tǒng)里也清楚注明了,需要的材料是亮銀材料,客戶要求每一款都打樣。
注意,是每一款!
在等待的過程中,直到開始印刷,起初都沒什么異樣。但或許是出于對新產(chǎn)品的擔憂,我不太放心,決定親自到車間里去拍視頻給客戶看。然而,當我看到印刷出來的成品時,讓我震驚的是,顏色效果竟是那樣的陰暗!沒等客戶確認,我當即喊停了。問題就出在工藝上!原來這種亮銀材料,是一定要打白底才能印顏色上去,可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這一點。這無疑說明,我們的生產(chǎn)流程里存在著漏洞。
后來,公司為了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發(fā)生,采取了各部門負責人簽字的方式來加強流程管理。當然,我的訂單也是重新印樣品后才得以通過。
例子 2:尺寸大會起泡?
還是上面同一個客戶,當他們收到產(chǎn)品以后,就迫不及待地上貼標機去貼了。效果確實很漂亮,然而,卻有小部分出現(xiàn)了起泡的情況!我趕緊把客戶的圖片發(fā)到生產(chǎn)溝通群里,有一位老板說是因為尺寸太大了!我把這個反饋告訴了客戶,結果客戶卻質問道:“既然你們是專業(yè)印標簽的,為什么不早點提出來?”
后來我才明白,其實起泡是因為這個標簽太薄了,應該覆一層膜才好貼,另外貼標機的標頭也應該調整。這些都是后知后覺的發(fā)現(xiàn),可問題是,當初在群里為什么沒有其他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議?
例子 3:
來了個新人,具體情況見 13章。為何不讓我先考核?還沒做背景調查?這一系列的疑問在我心中不斷地翻騰。
面對這一樁樁看似平常卻又隱藏著深層問題的事件,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溝通不暢?是流程不完善?還是存在著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這些疑問如同一團迷霧,籠罩在我的心頭,讓我對公司的管理和運作產(chǎn)生了更多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