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老夫人聽說曹昂回東武陽了,這才知道怪罪了曹昂。
當(dāng)然,曹昂去了哪里,自然不用專程通知她。
看到曹昂遞過來的卷軸,太史老夫人愣了愣神,問道:“這是什么?”
“請老夫人自己打開來看,”曹昂微笑道。
太史老夫人慢慢打開,只看到前兩個字,便看著曹昂吃驚道:“旌表?”
她繼續(xù)打開,只見那上面寫著:“太史氏,青州東萊黃縣人士也,昔年夫亡子幼,苦節(jié)數(shù)載,甘貧教子,含辛忍苦,朝廷特賜旌表以慰之。
漢初平二年,十月?!?p> “這……”
太史老夫人讀完這份蓋了玉璽的旌表,頓時如同呆傻了一般,身軀不由自主的劇烈顫動,搖搖晃晃幾欲摔倒。
曹昂連忙上前扶住,“老夫人,老夫人,不要激動?!?p> 過了足足有有一盞茶的工夫,太史老夫人才發(fā)出一陣凄厲的哭聲,雙膝跪在地下給曹昂磕頭道:“老身……謝過大公子。
有了這份旌表,就算讓老身立時死了,也再無憾事?!?p> 說著,便再也忍不住,坐在地下嚎啕大哭起來。
即使到了生產(chǎn)力高度發(fā)達(dá)的后世,一個女人單獨撫養(yǎng)一個幼童都不容易。
更何況是在這兩千多年前的后漢亂世。
這些年,老夫人獨自拉扯兒子長大,所受的苦楚,也許只有她自己一個人知道。
但是她卻堅決沒有改嫁,而是獨自承受這一切。
如今有了這份旌表,算是朝廷對她所做的事有了至高的褒獎。
要知道,有了這份旌表,在她百年之后,后人完全可以建一座石坊,將內(nèi)容鐫刻于上,以供后人憑吊。
所以她才如此激動。
太史老夫人哽咽道:“老身從小拉扯子義,那孩兒年少懂事,知道以自己家世,舉孝廉無望,故而讀書夠用即可。
他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勤練武藝。
老身知道,他將來想去邊郡投軍,以求建功立業(yè)?!?p> 老夫人坐在地下,哭的老眼渾濁,斷斷續(xù)續(xù)的說著:
“子義少年時代便立下志向,‘大丈夫當(dāng)攜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以升天子之階’,但是他卻沒有說,立下功勛,升天子之階之后要做什么,老身知道,他正是想用軍功向天子求取一份旌表,以感念老身養(yǎng)育之恩吶?!?p> 曹昂這才知道,原來太史慈那句豪言壯語還有下半部分。
想想也是沒錯,太史慈乃至孝之人,母親從小把他含辛茹苦拉扯大,他“升天子之階”之后,不可能是為他自己求取高官厚祿,只能是為了母親。
只可惜,在歷史上的太史慈也是比較坎坷。
為了報恩,先從孔融。
發(fā)現(xiàn)孔融非明主,又去投奔同鄉(xiāng),揚(yáng)州刺史劉繇。
在劉繇那里又得不到重用,好不容易碰上了知己孫策。
而孫策又早早遇刺身亡,后來又從孫權(quán)。
在孫權(quán)手下還沒來得及發(fā)揮,便亡故了。
至于有沒有為母親弄到一份旌表,史上沒有說明。
但是從這么顛沛流離來看,大概率是沒有的。
可是這一世,曹昂首先便彌補(bǔ)了這個遺憾。
他把老夫人扶起來道:“您歷盡艱辛把兒子撫養(yǎng)成才,何等不易,這旌表是您應(yīng)得的?!?p> “大公子說的哪里話?”太史老夫人慘然一笑道:“天下一個人撫養(yǎng)兒子的母親多了,為何獨老身能拿到旌表。
此實乃大公子提攜。”
隨即她憂慮道:“老身深知兒子脾氣,若他知道此事,必為大公子效死命,將來恐命不長久?!?p> “老夫人請放心,”曹昂笑道:“我這人惜命,不會涉險的。
所以將來您兒子即使跟隨于我,也不會有危險?!?p> “他若不涉險,又怎報得公子如此大恩?所以他定會身先士卒,為人所不能為,主動涉險,”老夫人道。
曹昂想了想,老夫人對兒子的了解還真是透徹。
太史慈為了報恩,不可能在他身邊只做太平將領(lǐng),肯定是哪里危險往哪里去。
如此看起來,這份旌表倒像是太史慈的催命符一樣。
……
話說,當(dāng)初黑山軍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卒,名叫白舉。
此人雖然微不足道,但是有個特殊的身份,跟首領(lǐng)白繞是同鄉(xiāng)。
只是他好吃懶惰,奸懶饞滑,又膽小怕事,所以白繞也無法委任他什么重任,只讓他做了一個管糧草的小卒。
后來黑山軍崩潰,被曹氏收編,這白舉也跟著成為曹昂麾下一員。
可惜這小子本性難移,剛剛吃上幾口飯便本性難移,強(qiáng)行玷污了兩個婦人。
于是太史公派人把他給閹割了,并趕出了陽里亭。
白舉痛恨太史公,同時也痛恨曹昂背后的曹氏擊敗了他們的黑山軍。
但他報不了仇,又無處可去,只得準(zhǔn)備從倉亭津渡過黃河,去河北投奔于毒。
這一日,他來到倉亭津。
這里也跟白馬津一樣,也形成了一個繁華的鎮(zhèn)子,酒樓茶肆都有。
甚至還有一座青樓,有衣著華麗的女子站在門口攬客。
只可惜對白舉來說,也只能瞪眼瞧瞧,沒有鳥用。
他正想打聽如何去渡口,突然就在一個涼棚茶攤跟前聽到有人問道:“請問,去陽里亭怎么走?”
白舉抬頭一看,只見有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人,身材勻稱,頜下濃密而英武的短須,顯得英姿勃發(fā),氣勢不凡。
那人左手拿著一柄長劍,右手牽著一匹棗紅馬,正站在茶攤前。
白舉看著對方的容貌心中微微一動。
說來也巧,當(dāng)初去東萊黃縣接太史老夫人的正是他。
眼前這青年,跟那老夫人倒有幾分神似。
白舉高聲道:“我就是從陽里亭來的,我可以告訴你近路?!?p> 那青年正是收到書信之后前來見母親的太史慈。
這太史慈是個有恩必報之人,此前東萊郡守對他有知遇之恩,在郡守與刺史發(fā)生爭執(zhí)時,他便殺了刺史的使者,最終只落得個逃亡遼東的下場。
如今天下大亂,禮壞樂崩,自然沒人再追究他當(dāng)初殺人的罪過了。
于是接到叔父的書信之后,知道母親被接到了陽里亭,便趕緊趕了過來。
太史慈拱手道:“多謝這位小哥,勞煩告知去往陽里亭的路?!?p> ——————————————————————————
依然是求票環(huán)節(jié),您的票是我碼字的精神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