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朦的我和清醒的我和解,便成了自我。
無窮無盡的信息流就像是傾盆大雨,而自身像是剛發(fā)芽的幼草,能夠有鮮明的價值觀以及對于有用知識的認(rèn)同感,那就等同搭立了大棚,并修通了水渠,既能茁壯成長又不會被淹沒。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無論什么信息都能獲取。這也是一個最難評判的時代,每個人在網(wǎng)上戴上了面具,不像是人與人會面時的真誠,人的劣根性便誕生了鍵盤俠。傲慢、嫉妒、憎恨等丑惡嘴臉便一一浮現(xiàn)。以前的時代車馬慢,一生只夠做好一件事。現(xiàn)在的時代恨不得半小時從城市這頭飛到那頭,這時候還有心思看窗外風(fēng)景嗎,以前無論是做好一碗面、做好一塊餅都會心有所得,有成就感。但是現(xiàn)在的時代,什么都懂,但又什么都不會,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心是空虛的。
愛情是折磨式的懷疑和猜忌,在不安全感中才能永恒。
自律永遠(yuǎn)比管教有用,管教造就叛逆。
熬紅了眼,喧鬧白了頭。
距離太近會窒息,太遠(yuǎn)會冰冷。
成長總是難以承受的痛。
不過一介螻蟻,奈何瞥見星河璀璨。
命中是否有定數(shù),是否遇見歸屬。
宇宙是波,波段的交集。
世界的碰撞,圈子的摩擦,思想溢出火花。
放縱還是約束,自由或是囚禁。
會有人懷念嗎,或者是不舍呢。
我最怕的就是背叛和隱瞞,我希望我的愛人能夠堅定而又果敢的選擇我,而不是讓我猜忌和懷疑。做好本分的事而又不越界,給予彼此最基本的尊重,能夠保持朋友之間的距離,而不是用閨蜜這種說辭來敷衍,我不想偷偷的難過,只是想見到璀璨的繁星和明朗的陽光。
文人適合浪漫主義,適合把真實主義的世界浪漫化。作曲家適合把情感寫進旋律,在抑揚頓挫中上演生活,上演一出讓人沉浸其中的多巴胺的伴奏。歌手是演繹,演繹讓人陶醉其中的獨特世界。
正在失去的感覺比之失去更為重要,正如痛覺比已經(jīng)遭受的傷害更為重要。因為痛才會讓人警醒,從而啟動保護機制保護身體不受傷害。而失去的感覺也會讓人越發(fā)珍惜還沒失去之物。就像過程比之結(jié)果更為重要,無論結(jié)果如何過程是快樂還是痛苦,都始終是一份難得的收獲。在這過程之中愉悅也好,痛苦也罷,總比毫無知覺的麻木度過要多了一份感觸。就像電影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總要有鮮明的對比,讓人感覺痛楚或者歡欣的片段才會讓人感嘆偉大或者是同情,才能在過程中把人代入進這個故事之中。故事的結(jié)尾無論是happy ending也好,還是以悲劇結(jié)尾也罷。只要過程刻畫的詳細(xì)而又豐滿,人物形象使人刻骨銘心,那無論什么結(jié)局都可以說是一個故事的美好結(jié)尾。遺憾也好圓滿也罷,總是會讓人記在心中的。我總是受傷,崴傷或者是囊腫,小傷的痛楚更讓我感知到了活著,牙齒溢血或者頭頂拉扯著的痛楚,也讓我感覺到即將要失去些什么。逝去的感覺讓人心酸,但我也熟悉了接受失去,接受失敗乃至接受不完美。這樣的結(jié)局又何嘗不是一種完美和圓滿。我珍惜我所擁有的,這份珍視起碼是讓我內(nèi)心圓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