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等咱們這片山上種上樹就好看了,到時候就一起去掘筍,奶奶再給你和梨花拍一張最好看的照片?!?p> 在我看來已經很久遠很久遠的聲音,此刻正被在留影膠囊里的奶奶娓娓道來。
如同一根線牽扯著心,引出千絲萬縷的情感,咽喉里就似乎是卡了東西,也不知道眼睛什么時候就酸了,一片水霧氤氳朦朧。
我身處已經大為過時的磚瓦房里,四周的墻壁因為受了潮長出了片片青苔,上面還綴著米色的點點小花。
2062年,我國正式進入碳中和階段的第二年。
隨著國家全面生態(tài)化計劃的實施,奶奶家這座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房子要被拆遷,取而代之的是和自然高度融合的綠色大樓,據說這個樓盤被投資了不少資金,連帶著周圍的山川溪流都會被好好養(yǎng)護一番。
我看著這個從木抽屜里翻出來的留影膠囊,黃白外殼,樣式很古老,是最新被研制出來的那一批,因此影像與留聲也有些模糊,但好在敲兩下還能用。
風鉆過合不上的窗子輕輕地掃扶著破敗的窗簾,周遭彌漫著陳舊的味道,記憶如同潮水一般慢慢上漲。
影像里,奶奶有些不麻利地操作留影膠囊的運作,似乎是看見紅點的亮起,眼角終于笑起皺紋,往后退幾步和幼時的我并排坐著,我倆身后是一個光禿禿的山包,山包上沒有樹,也沒有花。
奶奶慈祥的聲音通過留影膠囊傳來:
“祝咱們囡囡五歲生日快樂?!?p> 從黑白模糊的像素里,可以隱約看見我頂著一張好奇小臉蛋,笑著問奶奶:“奶奶,我今年生日想要一支最漂亮的梨花,然后去拍一張很好看的照片?!?p> 當時健康好看的梨花樹并不多,尤其是在那個污染還比較嚴重的階段,小小的我只在電視中見過,看見過梨花白白的一小朵一小朵,悠然寧靜,花瓣像天上仙子的輕羅,好想嗅一嗅它的味道,或許是甜甜的香?
奶奶輕嘆一聲,撫摸著我的小腦袋,眼角彎彎:“等咱們這片山上種上樹就好看了,到時候就一起去掘筍,奶奶再給你和梨花拍一張最好看的照片?!蹦棠汤L聲繪色,語氣里似乎充滿憧憬。
“好耶好耶……”
影像在小女孩銀鈴般的笑聲中漸漸淡去。
響起輕輕的兩聲叩門聲,“副院長,院長說那個‘飛天’的項目還要再和您探討一下,現在請您回院里一趟?!蔽业闹π∷卧诤竺嫱艺f道。
“好的,我知道了?!蔽沂帐傲艘幌滦那?,走出門簽下了房屋拆遷的同意書。
……
經過三年的研發(fā),“飛天”技術已經基本上成熟。
這個自主研發(fā)出來并命名的出行代步工具,依靠太陽能進行運作,在工作過程中可謂是零碳排放,十分的節(jié)能環(huán)保,外形就類似于平衡車,但是能運用反重力技術使之離開地面,真正達到“飛天”的效果。
午后休憩,坐在辦公室里的我百無聊賴,目光瞥見辦公桌上一角擺放的一只繪竹石浮雕粉白瓷瓶,插著幾支開得正好的梨花。像月下仙娥輕衫一樣的花瓣,白細的花蕊和我再也不是隔著一個屏幕,而是真實可觸的。
倏然想起奶奶家那邊三年的建筑工程“樓外青山”,剛好又可以測驗一下“飛天”的性能。
徐徐微風吹著我額前的發(fā)絲,腳下的“飛天”極受我的控制,中科院的門衛(wèi)系統(tǒng)自動識別了我的面孔,為我敞開道路。
靈活穿梭于城市,各種顏色的激光路標為我指示方向,街道兩旁的商品售貨區(qū)和居民區(qū)與大自然鑲嵌在了一起,樓房上可以開花種樹,甚至有一條條長長的溪水從上面傾瀉而下,劃出一道道優(yōu)美的弧線。
待到進入“樓外青山”,才發(fā)現那山腰上新建了一座亭子,亭上有匾,匾上書雋逸靈秀的三字——望青亭。
乘“飛天”而上,望青亭的真容也漸漸展現:一條懸廊小徑蜿蜒至望青亭,那亭子修得古色古香,青苔悄無聲息地爬上有些斑駁的蓮花紋磚,上掛有竹制卷簾,隨風輕輕晃動,暖洋洋的陽光透過簾子斑駁地撒在對面的白墻上,有一種浮動的光影感,綠卿錯影碎庭樊,扶桑投鏡粼碧波。旁邊屏顯上有水墨般緩緩暈開的詩詞歌賦自動切換: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p> “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p> 配上旁邊栽著幾棵湘妃竹和綽約的梨花樹,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頗有幾分身處幽篁的閑適意境。
我有些怔怔,輕輕到亭內鵝頸椅坐下,極目遠眺,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可有的山比望青亭更高,綠油油且生機盎然,我也看到城市零散得如星星點綴黑夜一般嵌在一座座大山中。
這樣好的光景啊,我淺笑著暗自喃喃:“奶奶,山變得好綠好綠,你什么時候帶我去掘筍,去拍照……”
掏出空間口袋里的留影膠囊打開,那是我看了不知幾遍的熟悉影像。
“等咱們這片山上種上樹就好看了,到時候就一起去掘筍,奶奶再給你和梨花拍一張最好看的照片……”
我長按著留影膠囊的開始拍照按鈕,直到閃出紅色的光點,對準我,對準我身后的青山與翠竹,還有那株最美麗的梨花樹。
然后,笑靨如花。
淙淙的流水和靜默的綠,仿佛流淌過幾萬里,流淌過各個世紀。她曾風姿綽約過,也曾蕭條衰敗過,沉重的霧霾掩蓋她姣好的容顏,生機的注入讓她依舊光彩動人。
從多年前碳中和的開展,我親眼看著水變清澈,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我看著山一點點地變綠,鷓鴣成雙,有了王希孟筆下《千里江山圖》的韻味。
“人民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民,”我感嘆道,眼里是多少年來中國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們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