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無他法,一心一念,唯此罷了
翠玉鷹能觀望過去,能從過去的景象中分析出事物的本質(zhì)。
然而眼前無盡的黑暗卻像是無始無終的,看不見過往、推不出未來。
不過翠玉鷹不會氣餒,它生來便是要探索萬物,尋找真相的了,見黑暗之中沒有什么線索,它轉(zhuǎn)過頭來望向黎明浩所抓著的繩索。
那纖細的、脆弱的光之繩索,在翠玉鷹眼中似乎暗含玄機。
它盯著那繩索,將它整體的影像攝錄下來,再將之拆分,分析其中每一部分的作用。
它懸停在半空之中,輕易就做到了黎明浩現(xiàn)在無法做到的事情“飛行”。
翠玉鷹在觀察繩索,黎明浩在觀察它,兩者各得其樂,時間流逝就像汩汩溪流。
時間這東西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jié),但溪水有,世間種種的事物也是有始有終的。
翠玉鷹仰起頭似乎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向黎明浩輕聲叫了幾下,黎明浩便明白它的意思。
“斬斷那繩索,便有人收回,順流而上,便得解脫?!?p> 不過黎明浩雖然能聽懂翠玉鷹的叫聲,但不太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他剛剛也斬斷過繩索,讓追逐他的怪物掉下去,可也沒有人回收啊。
“你沒有讓垂下這繩索的東西知道這繩索斷了??!”翠玉鷹拍了拍翅膀道。
黎明浩聞言先是一愣,然后馬上陷入了思考之中:“就像釣魚一樣,如果發(fā)現(xiàn)魚線末端傳來異樣的感覺,肯定會想提起來看看吧。
但為什么垂下這繩索的主人沒有把繩索提上來呢?
或許是我的動作太輕了,讓對方?jīng)]有感覺吧,但如果我動作再大些,手中的繩子又會斷。
如何能在不破壞繩子的前提下,讓垂落下這根繩索的主人收回它呢?”
這個問題,黎明浩很快便有了答案,因為這正是他擅長的學科。
手碰到滾燙的東西,自然而然會選擇收回,因為手、皮膚、觸覺將遇到危險“高溫”這一情況用電信號的形式傳達給了大腦,然后大腦做出反應,再傳遞電信號讓手收回。
如今黎明浩手握的繩子之所以沒被收回,也可能只是因為放下它的東西并不知如今它的底部出現(xiàn)了異常情況。
那么只要觸動握繩子的本體,就能讓它做出收繩子的動作,讓自己快速離開這里了。
如何觸動握繩子的本體?很簡單,刺激它,讓它自然做出反應就行了。
想到這里,黎明浩的掌心電光閃耀,他是想用電磁編程技術(shù),編輯一條電磁信號,驚動垂落繩子的“人”,讓它主動收回繩子帶自己離開。
當然黎明浩也不能刺激過了,萬一對方急了,直接把手中的繩子甩了,黎明浩就沒辦法脫困了。
一道電光從黎明浩手中迸發(fā)出來,電信號的速度自然是光速,以遠超黎明浩能觀察的速度順著繩子飛向高空。
片刻之后,黎明浩感覺自己手中的繩子猛然一緊,有什么東西試圖把繩子拉出去!
黎明浩強壓住心中的躁動情緒,如果這個時候貿(mào)然行動,那就前功盡棄了,要穩(wěn)。
于是黎明浩心念一凝,讓自己如同一根羽毛般覆著在發(fā)光的繩索之上,讓繩索帶自己離開這個被無邊黑暗所籠罩的空間。
強烈的失重感出現(xiàn)在黎明浩身上,等黎明浩回過神來,他已經(jīng)被繩索甩到高天之上,而遠處有一尊菩薩模樣的巨大光影。
他盤膝而坐,發(fā)髻如寶塔,頭戴白紗遮住了眉眼、口鼻,隱隱約約間黎明浩感覺他好像在閉目抿嘴,在沉思、在冥想,還是在做噩夢?
能讓一個“菩薩”般的存在都做噩夢的東西,究竟將是何等的恐怖?
還沒等黎明浩回過神來,他已經(jīng)被甩飛出去,穿條幽暗如淵的幕布,黎明浩的精神回到身處地煞極光域中自己的本體身上。
望著眼前已經(jīng)粗壯猶如合抱粗大樹的光柱,黎明浩有種恍然隔世的感覺。
可看了看身邊的人和眼前夢幻泡影的四位和尚,他們的樣子卻和黎明浩進入那個空間之前并沒有什么變化,一種離奇的錯位感涌上心頭。
黎明浩細細品味剛剛心中的感覺,然后打了個響指,準確來說是一個本該“響亮”實則“無聲”的響指!
以黎明浩如今的身體素質(zhì)打個響指再簡單不過了,而他剛剛打的響指在正常情況下,會是相當清脆好聽的,在“正常情況”下的話。
剛剛黎明浩打響指的那一剎那,一種奇異的能量波動也隨之出現(xiàn),扭曲空間,或者更準確來說將空間錯開,錯開出一條裂隙將響指的聲音以及周圍的一小段區(qū)域吞沒。
這便是黎明浩通過剛剛的經(jīng)歷領悟的一個小技能“剎那之隙”。
如果多加鍛煉的話有可能直接在對手的身上開啟造成真實傷害。
回過神來,黎明浩忽然有所感悟自己剛剛的經(jīng)歷算不算挑戰(zhàn)了一次極限?如果算的話,那么這次挑戰(zhàn)極限所帶來的刺激便能讓黎明浩更接近完美的生命層次。
于是黎明浩活動了下手腳,感受如今的身體狀態(tài),這時空夢和尚突然開口說道:“時機已到,諸位可以走了?!?p> 說著他背后的光柱驟然變大、變粗,好像一棵光之樹要開花結(jié)果般。
可回過神來,哪有樹冠、哪有花果,唯有一道頂天立地的巨大光柱,夢幻泡影四位和尚在光柱的映照下顯得無比渺小,然后就是這渺小之人創(chuàng)造了這摩天光柱。
黎明浩好奇的問道:“大師如何創(chuàng)造此等奇景的?!?p> 空夢和尚合掌一笑道:“無他法,一心一念,唯此罷了?!?p> 說的很簡單、很通俗,但真正能做到的人渺渺無幾。
人常常心生雜念,以物喜、以己悲,如何能做到一心一念?
黎明浩思考著,白秋心沉默著,劉芳芳輕輕拉了拉黎明浩的衣袖,他們要上車啟航回去了,有什么事可以車上再想。
正當黎明浩的腳踏上車的時候,他腰間刀具袋中的蓋姆突然震蕩發(fā)聲道:“夫人神好清?!?p> 這是道門典籍《清靜經(jīng)》中的話,講的是人的精神喜好清靜,可以用清靜養(yǎng)心神得自在,此時蓋姆引用這句話看似奇怪。
但黎明浩仔細一想,忽然明白過來,這是蓋姆在回答他提出的問題?。?p> 人如何能做到一心一意?
很簡單,尋求本能喜好便是,以清靜養(yǎng)心神,神完氣足,做事自然事半功倍,而因為做的事是自己本就喜好的事情,自然能將心神沉浸其中做到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