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尚書,這次朝廷封賞,你對朕可有什么不滿的地方?若是有什么,你盡可直言不諱,朕絕不怪罪?!?p> 劉辯表現(xiàn)的倒是親切,更是親自給盧植倒酒,以示尊重。
“臣盧植不敢,陛下你對我的賞賜合情合理,臣沒有異議?!?p> “盧尚書,你說的可是不敢,而不是沒有意見,看來還是頗有微詞???”
劉辯笑容可掬,似乎完全不惱火。
“盧尚書,你確實該有意見,朕流落洛陽城郊的時候,是你和閔貢率先領(lǐng)兵保護朕與陳留王的安全。朕親口給你說的,這功高莫過于救主,等朕回洛陽會重用重賞于你,自己一定會銘記的你功勞。
但事實呢?朕只是不痛不癢賞了一些財物給你,你觀并州刺史丁原,他不過是迫于無奈效忠的,朕竟給了三公級的驃騎將軍,這對你而言,是根本沒有公平二字的?!?p> 盧植感覺自己眼眶有些濕潤,強忍淚光說道:“丁原將軍雖說無奈之舉,但終究是他幫了陛下,現(xiàn)在又實實在在交納軍隊給朝廷,確實應(yīng)該重賞。
這樣還可以昭告天下,朝廷的寬宏大量,只要他們愿意效忠大漢,朝廷自然不會追究前罪,對朝廷有利。”
“陛下說我這些做什么?臣不是與你說過了,臣做的皆是份內(nèi)之事,這一切事情是不求陛下賞賜?!?p> 劉辯說的這些話語,盧植內(nèi)心瞬間有了觸動,他對這次賞賜的事情,已經(jīng)再無任何介懷的地方。
“盧尚書,有功自然該賞,這理所應(yīng)當(dāng),難道你想朕做無道昏君,還是你想討份清閑,如今的朝廷可正是多事之秋,朕還想你與朕一起攜手努力,我們君臣共同治理大漢江山,令天下太平、大漢百姓安居樂業(yè)?!?p> 盧植有些摸不著頭腦,這不是他自謙,只是按照他現(xiàn)在的官職,難道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嗎?
“盧尚書,你心中有疑問,朕既想要你做大事,現(xiàn)在又不給你升官,這是不是自相矛盾???你想的是沒問題,這位高權(quán)重方才可以做有些事情。否則,以你如今這尚書的官職,朕估計會有不少人故意給你設(shè)卡?!?p> “陛下明鑒,臣若真是輔佐陛下做些實事,確實是需要高位重權(quán),這可不是臣想貪權(quán),只是真會做事方便些?!?p> 劉辯話說明了,盧植自然同樣愿意開誠布公,若是沒有高位權(quán)力,他要做什么事情,難免會處處給人掣肘,不要說是幫皇帝什么了,他自己肯定還要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朕對你的官職已經(jīng)有了考慮,因為想要再與你商量一下,所以朕沒有急于朝堂公布?!?p> 盧植有些好奇,這會是什么官職?
“這尚書臺的事務(wù)繁雜,朕自然需要體恤一下王允王尚書令。朕初步考慮,這尚書臺的部分機構(gòu)和事務(wù)可以獨立設(shè)置一新機構(gòu),這名稱暫時喚做中書臺。
中書臺對朕負(fù)責(zé),具體是議定我大漢的軍政大事以及朝廷重要官員的考核任免,比如九卿和他們的屬官,尚書臺的屬官,以及地方州郡的長官人選。
這另外,中書臺的人還要負(fù)責(zé)書寫詔旨。”
這書寫詔旨的事情,自己一定要給盧植重點強調(diào),劉辯雖然已經(jīng)開始練習(xí)毛筆寫字,但這又是毛筆,又是繁體,自己想幾天的時間成功,這根本是不切實際。
而劉辯想的辦法,是尋人代筆,中書臺自是首選,只要圣旨寫的意思還是他自己的意思,這邊便沒什么不妥當(dāng)。
“陛下,這可是大事情,我們還需征求太傅、三公還有王尚書令的意見。
如果是這么草率做事,這朝局難免會動蕩不安?!?p> “盧尚書,朕明白你的意思,你是害怕王尚書令不肯分權(quán)嗎?另外,中書臺只要一設(shè)立,對于太傅和三公的權(quán)力肯定都會有所影響,他們反對似乎是人之常情。
今日,我們先不說這些事情,朕想征求你的意見,這中書臺一經(jīng)設(shè)立,這中書令一職,盧尚書你可有意乎?”
盧植他雖然還不甚了解這個新機構(gòu)中書臺,但從劉辯的語氣和中書臺負(fù)責(zé)的事務(wù),他不難發(fā)現(xiàn),這自然是真正的實權(quán)要害部門。皇帝現(xiàn)在命自己做這中書令,足以說明給他的信任。
“陛下,你命臣做中書令,臣便做這中書令,我絕不辜負(fù)陛下的信任?!?p> “盧尚書,你有這份信心太好了,這中書令舍你其誰?太傅和三公他們的話,朕會親自給他們說明情況,大家應(yīng)該會理解朕的用意。”
劉辯不再言語,徑直給盧植說起自己對中書臺的構(gòu)想。
“朕設(shè)想的是,這中書臺,有中書令一人,他與尚書令王允平級,皆是秩中二千石。有中書侍郎兩人,輔佐中書令,他們秩真兩千石。再有中書舍人十?dāng)?shù)名,具體可視政務(wù)多少確定人數(shù),他們是秩千石?!?p> 尚書臺雖名義還是少府屬官,但實際早已成為獨立運轉(zhuǎn)的機構(gòu),劉辯更是借這次封賞的機會,給尚書令與九卿相同的品秩和俸祿,實實在在提高了尚書臺的地位。他只說這一點,王允不對自己感恩戴德嗎?他要設(shè)立中書臺的事情,王允這個尚書令他好意思反對嗎?
“中書臺畢竟是一新機構(gòu),以后具體的人員還可以視情況再做調(diào)整,但是中書令,朕以為非你莫屬,你方才亦同意了朕的提議。
盧尚書,朕與你分頭行動,你負(fù)責(zé)尋找干才,用以充實中書臺,朕親自去給他們說這事情,這么大的事情,確實應(yīng)該和他們打聲招呼。
否則,朝廷難免有人說什么,朕是獨斷專行了吧?”
“臣盧植遵命,一切聽陛下吩咐?!?p> “盧尚書,如果你想要誰,但是他們不愿放人的話,你盡可以說是朕的意思,朕只有一個要求,中書臺全部要是我大漢的能才、干才?!?p> “臣明白,我知道怎么做了。”
劉辯送盧植離開,打算這會兒趁熱打鐵,索性敲定中書臺的事情,他相繼命人請了太傅、三公和尚書令,雖然過程有些曲折,但好在基本算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