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BJ的第一天,早上下了火車就隨著班級一起去了前門大街,第一次來BJ的我,已經(jīng)興致勃勃了,隨時準備好參觀這十幾天來的第一個景點。
大巴司機在路邊停好車,我們過了馬路,再走了百多米的樣子就來到了前門大街這里。
與我想象中的前門大街相差還是太遠了,雖然保留了大多數(shù)傳統(tǒng)店鋪,但增加的其他新興店面卻讓我感覺難受,前門大街位于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總長有一千多米,我走了八百多米,一直走到大牌樓那里,就開始往回走。
我們先是從南門大街的主街開始游覽,墻面恁新,和我想象中有些灰白慘敗的感覺不一樣,這也許是翻新了吧。整體顏色呈現(xiàn)灰藍色,灰色偏藍的墻磚,灰黑色的瓦,青磚灰瓦就是這前門大街最好的描述吧。
主街大道上鋪設的一塊塊整齊的大理石磚,從中軸往兩邊對稱分布,兩邊各自有一條貫穿整條主街的電車軌道,但是直到我們離開也沒看見有電車開過,只有聽晚走的同學說,還真有人坐在那個電車里,像個傻子。
主街兩邊有間隔些許距離種植的樹,大概有三米的高度,我不認識樹種,但是同行的同學說,這是白蠟樹。
過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大水缸,有些有在噴水,有從中間往四周噴的,有從四周往中間聚攏。
主街上很多店鋪,有名牌,快餐,還有很多像是“張一元”,“中國書店”“包子鋪”“全聚德”等一些老店,我們是一群走馬觀花的游客,除了熱愛拍照的同學在不停地留念外,像我這種就僅僅滿足于拍攝完作業(yè)要求的照片張數(shù)。
主街兩邊有許多分支,我和另外三個同學一起行動,從大牌樓那里折返,拐入一個小巷子里,巷子里有許多小店面,販賣一些絲綢圍巾,老北京布鞋,老BJ酸奶和一些木質(zhì)珠串。他們幾個進去逛了逛,什么也沒買,珠串倒不是很貴,不過的確不適合他們幾個朝氣蓬勃的青年人。
小巷子里保留的“古跡”比主街上的要多,青石板鋪成的道路,間隔著的井蓋,都顯得保留的韻味多些。
在小巷子里七拐八拐,拐了出來,回到了大街上,于是我們就往主街上的另一個分支走去,每個分支街都有一個名字,我們?nèi)サ氖酋r魚口美食街。
鮮魚口是在主街的第二個連接處,轉(zhuǎn)了好久,才找到。
鮮魚口里面都是飯店,大同小異,站在門口攬生意的服務員操著一口方言,聲音洪亮,我們幾人本是興致盎然的奔著美食去的,可是見到價格后興致缺缺,因為我本身就不夠有錢,稍微規(guī)劃后,不太夠今天一頓,而且,畢竟景點內(nèi),食物所賣就比較貴了。
在鮮魚口美食街轉(zhuǎn)了一圈后,也沒有心情去其他街道了,六個人實在是走得累了,就近找了一家快餐店,隨意吃了一點東西。
下午便一同乘車去了天壇公園,我們應該是從北門進去的,天壇公園里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圜丘壇,不是祈谷壇,不是回音壁,而是那天壇前兩排已經(jīng)橙黃艷艷的銀杏。
兩排銀杏如同兩條金黃巨龍,楓葉是鱗片,銀杏支便如同骨架,撐起一條直挺挺的龍。
從遠處看,兩邊銀杏中間,祈年殿如同一顆龍珠,整個景色就仿佛二龍戲珠。
從旁邊小路走近祈谷壇,買好內(nèi)場門票,我和幾個同伴分了幾組,各自尋景,其實就我看來,宮廷建筑的感覺都普遍差不多,無外乎雕梁畫棟,紅墻金瓦。
等到真正走近觀察,那種從遠處觀看的隨意感就遠遠比不上,走近后,有一種來自于心靈的震動,祈谷壇作為祭祀皇天,祈求五谷豐登的場所,其自帶一種令人敬畏的氣息。
我和同伴拍好照,為了不再感受到這種令人敬畏的氣息,我們轉(zhuǎn)向了回音壁和圜丘壇,回音壁是圍住“皇穹宇”的圓形院墻,據(jù)說在“皇穹宇”前的三塊青石上拍掌會依次聽到一、二、三聲回響,所以這三塊青石被稱為“三音石”,而我在游覽的時候走馬觀花,又哪里注意到了這些,甚至連“皇穹宇”到底有沒有那三塊青石,我也不知道,我真是個不稱職的游客。
看完“皇穹宇”,也是參觀完了回音壁,我們就往更南向的圜丘壇走去,圜丘壇是皇帝祭天的地方,高數(shù)米的大圓臺,從回音壁這邊走過去,直接走上臺階,登上圓臺,竟還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四周漢白玉的扶手,摩挲著一粒粒如沙一般的感覺,就像是歷史塵煙,緩緩消散于歲月之中。
參觀完天壇公園后,我們便隨車去到了住宿的地方,是一個位于三環(huán)的酒店。
游覽了一天很是累人,又加上坐車有一兩個小時,洗完澡便沉沉睡去。
來BJ的第二天,就去了天安門和故宮博物院。
大概是從八點鐘出發(fā)的,從住的地方出發(fā)到天安門開了蠻久吧,我一上車就靠在前座睡著了。到了天安門廣場時,坐在車上看到的都是人頭攢動,從廣場經(jīng)過,到了可以停車的地方,我們才能下車,轉(zhuǎn)過了幾個路口,從地下通道走過,我們踏上了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是真的人山人海,我們十點左右到的,可游客還是熱情高漲,而且,我看到一大部分都是老年游客團,也許能在有生之年來到BJ看到天安門,是足以慰藉自己情懷的事了吧。
進入廣場后,班上就分散活動了,我稍微靠近天安門,便感覺到那如同高山大海般的磅礴氣勢,天安門上掛著毛主席的畫像,和“中國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文字,正與天安門城樓的恢宏大氣相稱相應。
雖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但我覺得來了BJ,不去天安門也非人杰。
我們進去后,首先去了午門,午門里面辦了一個“千里江山”的畫展,班上一個對于山水畫有所了解的同學為我和另一個同學作了講解。
我雖然也知道一點點,但不過是個連半吊子水平都不是的家伙,在她面前,的確自慚形穢。
從午門城樓下來,就以中軸線為基準,從太和殿游到御花園,一直到神武門,僅僅能夠拍攝一下外觀,因為游客實在太多,也幸得如此,那皇家久久不散的巍峨氣勢均勻分攤之后,我所受之氣不過一絲。
宮廷風格的建筑基本上都是黃瓦紅墻,門前屋檐下的斗拱結構精妙無比,上面各種美妙的圖案雕畫,猶如畫龍點睛一般。
由于人山人海,我們一行三人就沒作多停留,匆匆拍完照就趕赴下一個地方。
當走出神武門的一剎,心里卻是莫名的失落,曾經(jīng)威武皇家,如今也只是供人參觀的景點罷了,曾經(jīng)擁有的巍峨氣勢,也再無震懾之感。
下一個景點去的是中國美術館,一樓是墨骨油畫李秀實大師的畫展,將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法融入油畫當中,畫面奇特,注重墨線勾勒,與一般油畫有強烈分別。
但是對于大師的一些用水墨畫法畫的實景,我卻是覺得一點也不好看,我明白是我才疏學淺,也許我的審美與大師不同,但是大師畢竟是大師,這一點完全可以從他用筆筆觸,畫面構成和傳達出的意境體現(xiàn),雖然我不喜歡其中的一些畫,但是從其中能感覺出那畫中的凄涼,高興,和一些無奈,還有那種壯志難酬和終遂我愿。
參觀完中國美術館,就在門口集合,集合完了之后,便乘車去了BJ的南鑼鼓巷,路上同車的一個缺了下門牙的大叔就稍微給我們介紹了一下南鑼鼓巷,我能記得的也不太多,當時也沒有注意聽,就記得一個“非”字形的巷子,但其實很多地方都是這個樣子,就來BJ第一天游的前門大街,其實也是這種形狀,一條主街,一些分支街。
實在是因為一天走累了,我和兩個同學就從進街到出街就直接折返回來上車休息了,這個地方已經(jīng)無法提起我的注意了。
第三天在中國科技館,從古希臘科技文明,到中國古代科技,再到現(xiàn)代科技,我最有印象的就是地動儀和渾天儀了,渾天儀和地動儀就和曾經(jīng)在教科書上見到的一模一樣,渾天儀有大大小小十來個圈,以此轉(zhuǎn)動,從而觀察天象,五個支撐腳皆是云龍盤架。而地
動儀呈一個圓鼎的樣子,八條銅龍直踞而下,口中各含一顆龍珠,龍口下對應著一只銅質(zhì)蟾蜍,張大著嘴,欲接住龍口微微輕含的龍珠。
從科技館出來就往鳥巢,水立方的方向過去,可是在中國科技館轉(zhuǎn)了一大圈,往鳥巢那邊去的時候就快到集合的時間了,就從遠處看了一個頂,敗興而歸。
然后坐車去往頤和園,也許是累了,整個頤和園里面的風景我仿佛都沒有興趣看了一般,腿腳酸痛,我大致的拍攝下來幾處不錯的景色,悻悻的溜走了,我怕頤和園這么美的景色會埋怨我這個不懂情趣的人。
第四天去了國子監(jiān)和孔廟,我還記得在高中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發(fā)筆,上面都有“孔廟祈?!彼膫€字,所以那個時候?qū)@個孔廟就很有想法。
我們從正門進去,迎面便是孔子的雕像,孔子像雙手相交,抱于胸前,一副慈祥關愛的表情,讓人心感沉靜。
繞過孔子像,再穿過大成門,老師便說有“大成禮樂”的表演可看,于是一行人就直奔表演場地。
表演場地像是一個大T形臺,而舞臺后面關著門,表演還未開始,看臺上便坐滿了人,等到我們這些人去的時候,已經(jīng)坐不下了,我們在旁邊找上空位,勉強留出個身位。
表演開始,先是聽見門后吟誦的《有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表演者緩緩吟誦出《論語》名句,吟誦聲結束,紅色大門也隨著吟誦的聲音結束而慢慢打開,八名舞者伴著音樂聲登上舞臺。
四輪舞者依次表演了:《學而》、《福兮》、《關雎》、《大同》,分別伴著莊嚴的音樂,表演了四段優(yōu)美的舞蹈。
直到結束,我們都是意猶未盡,然而,為了趕行程,我們便草草結束了這種意猶未盡的心情。
我們就直接往進士碑那里去,因為老師說那里有個摸龍的地方,龍頭魚尾,同學們一個個有些興奮的從頭摸到尾。我在旁邊觀看著,心里卻是有一些羨慕,我始終是個不太合群的人。
然后我們穿過進士碑,出了孔廟的門,回頭望了一眼,心中卻莫名的有些苦澀。
吃過午飯,便去了雍和宮,從入口處進入,首先便是兩排橙黃的銀杏,銀杏下還有依舊青綠的植被,我沒有仔細觀察,也就沒記得是什么,然后我們就進去看雍和宮里面到底是個什么樣子,據(jù)說曾經(jīng)是雍親王府,后來又改成了喇嘛廟。
那么,現(xiàn)在變成了燒香拜佛的地方。
我和同學領了香,逢佛便燒香,我不算什么有信仰的人,對佛教思想有想法,但也喜歡道家思想,但更多是更加散漫的思想。
我隨意的逛完了雍和宮,在臺階上坐著,一絲絲香氣開始彌漫過來,那里卻是我不敢望去的方向。
最后,今天的最后一站游覽的地方是三里屯,我還記得龍井的《夜三里》,可是,又是一個我并不感興趣的地方,剩下的時間,我都坐在“三里屯SOHO”的前面,發(fā)呆。
第五天去了中國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數(shù)十根巨柱,巨柱兩邊是進入博物館的通道,通道在經(jīng)過安檢,就是博物館內(nèi)部了,著名的“后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就都收藏在這座博物館內(nèi),我很遺憾的是沒有看到“后母戊鼎”,后母戊鼎收藏在四樓,而我就剛剛游覽到“四羊方尊”那層時,就要開始集合了。
我大概游覽了“秦漢文物廳”,“中國最美人物”等一些大廳,看到了許多三國時代和唐宋時代的文物。
距離我參觀時已經(jīng)過去了八天,我已經(jīng)忘記得差不多了,很多印象不太深刻的東西都差不多忘了,而我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匆匆看看,導致我所有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參觀完中國博物館,下一站便是“萬園之園——圓明園”了,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算是名不副實了,現(xiàn)在能看到以前痕跡的,我只看到了幾座殘橋,一個承露的石像,還有就是那個教科書上也能見到的西洋樓大水法了。
第六天就去了宜家,這個地方是個與我們專業(yè)相關性比較高的地方,我以前從未來過宜家,宜家作為一個購買家裝家居用品的地方,是十分實惠的了,價格相對而言不算太高,性價比較高。
再去宜家之前,我們先去了中央美術學院,傳說中的央美啊,從路邊雕塑作品和墻體繪畫都可以看得出,央美的學生,的確是要在這項上高人一籌,想更優(yōu)秀,可自己首先得是個優(yōu)秀的人。
下午便去了978,978前身是個兵工廠,后來廢棄之后被藝術家租賃后,成了藝術的集聚地,也是現(xiàn)代文化產(chǎn)業(yè)的起源地。
第七天首都博物館,興許我是一個比較宅的人吧,我已經(jīng)毫無興趣了。
參觀完首都博物館,就去了恭王府,本來是和珅的府邸,后來被皇帝賜給了恭親王,變成了恭王府。
我本以為里面會有很多原來擺設的樣子,可是當我參觀完之后,心里卻是大大的失望,許多房間被改成了購物的地方、展覽畫作的地方,見不到那時的風采,雖然這種事無可厚非,但是我覺得這種改動,總少了些什么。
第八天是自由活動時間,本來我和幾個同學計劃好了去長城,然而一查去往長城需要三個小時,那么一個來回就是六個小時。
雖然開始的時候我一直堅定著去長城的,可是被同學一直用“來回就要花六個小時,而爬長城就一個小時,劃不來”的腔調(diào)反反復復的說了幾遍后,我已經(jīng)沒有那種去長城的堅定了,這種失誤讓我錯失一次了去長城的機會,成了我這十幾天最大的遺憾。
后來聽說別的同學去了長城,來回僅僅花了三個小時,我已經(jīng)悔得腸子都青了。
沒有去成長城的一行人便去了北京動物園,見到了國寶大熊貓。
一開始就是奔著大熊貓去的,然而到了大熊貓館,我反倒沒有那么期待了。
我總共看到了六只熊貓,分別是,嗯,我不知道名字,我很佩服我們的老師,竟然能夠每只都說得出名字,甚至連它們的一些血緣關系都可以信手拈來。
大熊貓真的是一種能讓人一見鐘情的生物啊,明明戰(zhàn)斗力非凡,卻是那么可愛,我記得有一只熊貓吃竹子,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是津津有味,還有一只,在眾人舉起相機和手機時,它便一動不動,似乎在擺poss一樣。
其實我不是很喜歡來動物園,因為內(nèi)心的那種可憐心作祟,覺得動物被關在籠子里很可憐,我曾想著,若是自己也被關在這么一個小籠子里,我會怎樣,我也許會抑郁致死吧。
第九天,我們轉(zhuǎn)車到了天津,天津的五大道,五大道有著許多舊居,一一細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這里各國風格的建筑都有,英法意等風格造型的小洋樓比比皆是。
但是,現(xiàn)在看到的都是某某公司的辦公地點,我心里就又有些莫名的失落了。
第十天,去的是天津的古文化街和意式風情街。
?。ㄟ@種游記類型還是不會寫,我只能大概表述下我大概游程和一些記得的地方,因為本人記性太差,所以有很多地方都有所遺漏,再加上游覽參觀的時候都是走馬觀花,所以描述得不仔細。)
醉囚
2017年學校組織去的BJ,其實也就去了兩三個景點,大體印象不太記得了,偶然翻自己的文件夾翻出來的,勉強算是懷念一下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