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額,爺爺,父親這是?”
朱雄英的記憶中,根本就不會想到壟斷這個詞匯。
在大肆宣揚民主科學,共同富裕的后世,壟斷那是要被國家各方部門上門查水表的,自然,朱雄英對于古代的鹽鐵壟斷行業(yè)只存在于他所學習的史書上。
“自然是要提前將糖源給控制住?!?p> “可是,糖不是日常用品嗎,要是朝廷禁止買賣,會不會引起百姓們的不滿???”
“不會的,糖畢竟是昂貴,尋常百姓家不會買,富貴之家也不會囤積,除了那些做這門生意的,掌管起來還是很容易的,而且,朝廷只是禁止大量交易,就跟鹽一樣?!?p> “鹽?”
想到這個百姓們的離不開的生活品,朱雄英就不由地皺眉。
說實話,對于大明現(xiàn)在鹽鐵壟斷行業(yè),朱雄英是很有意見的。
畢竟,現(xiàn)在這些人,誰也不會想到一百多年之后,大明王朝的私鹽會那樣的泛濫,直接影響到大明王朝的根基。
心里猶豫良久,朱雄英還是沒有將心里話說出來。
沒辦法,不要看現(xiàn)在洪武十六年了,可真算起來,老朱家坐穩(wěn)這個天下還不足十年。
朱元璋剛登基那會,天下初定,因為元代的殘暴政策,當時的天下可以說是百廢待興,民不聊生。
就連老祖宗流傳了上千年的姓氏,宗族都被那些茹毛飲血的野蠻人給廢除了。
按著歷史上的說法,那就是一邦還處于奴隸社會的原始人,憑借著自己的野蠻之力,侵占了延續(xù)上千年文明的華夏大地。
并且還妄圖將已經(jīng)進入封建社會的中原大陸重新拉回原始的奴隸制社會。
就在這種畸形的等級制度之下,社會制度很快崩壞,無數(shù)的底蘊被踐踏。
百姓們?nèi)虩o可忍,這才在各地出頭人的帶領(lǐng)下,紛紛揭竿起義。
朱元璋登基之后,為了能盡快地穩(wěn)定局面,想了不少的辦法,其中針對鹽業(yè)的就屬推出了開中法。
開中法,顧名思義,就是用市面上很受歡迎,有著一定價值的鹽、茶為中介,召募商人輸納軍糧、馬匹等物資前往朝廷所需要的地區(qū)的方法。
而明代,則是主要使用這個方法,不斷的鼓勵和招募商人對于糧食的運輸。
只要商人們可以把糧食從產(chǎn)量比較高的地方運送到邊境地區(qū),那么他們就可以用這些糧食去換取相對應數(shù)額的鹽引。
古代,鹽,絕對算是一門暴利的生意,商人們沒有一個不眼饞。
但在以前的朝代里,鹽業(yè)都被牢牢掌管在皇家手里,制鹽場所更是有重兵把持,商人們就算是再眼紅,那也只能是望錢興嘆。
《評論家季刊》上說的好,資本逃避動亂和紛爭,它的本性是膽怯的。
這是真的,但還不是全部真理。
當一門生意能帶來300%的利潤,資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所以,當大明放松對鹽引的掌控之后,為了這門生意背后的暴利,商人們就像是過江之鯽,紛紛上趕著和朝廷達成合作。
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洪武三年發(fā)生的山西地區(qū)缺糧事件。
洪武三年六月,山西一帶特別的缺糧食,當時,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朝廷就出面招募商人,并且還表示運送完糧食之后會給商人一定的鹽引憑證。
有了這些憑證,這些運輸糧食到達山西地區(qū)的商人們就有了買賣食鹽的權(quán)利。
短短幾日,山西一帶在神通廣大的商人運輸隊的支援之下,很快,一批批糧食就從各方運達,再拿著換到的鹽引前往朝廷的鹽場等待,等待食鹽拿到手,這些商人就會將這些食鹽放入市場,銷售、獲利。
開中法實施以來,為了能夠在朝廷手里拿到鹽引,這些商人想盡辦法去完成朝廷公布出來的任務。
大明地大物博,再加上百姓們勤勞能干,只要各地的物品能夠在其他地方流通起來,大明王朝的經(jīng)濟一定是會得到飛速發(fā)展的。
一開始,這個方法確實很有效果,為了不讓食鹽成為商人們收割暴利的工具,大明王朝也想了很多的方法。
比如,開中法的前提是必須要先完成任務才能得到鹽引,拿到食鹽實物之后也不能隨心所欲的賣鹽,這其中必須要在朝廷規(guī)定的地方買賣,而且,還需要經(jīng)歷一系列復雜的流程。
可以說,商人要想將這門生意產(chǎn)生的豐厚利潤落袋為安,那就意味著他們從接受任務之后,從頭到尾都需要聽從朝廷的安排,這時候,朝廷支配了商人。
開中法在最開始實行的時候,因為朝廷的霸道以及嚴控,商人們販賣私鹽的情況還是得到了很好的遏制和打壓的。
再加上朱元璋對于貪官污吏的嚴查,當時的官員們,當官只是還是比較清廉的。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王朝前期的一些優(yōu)秀的政策就在歷史的長河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混亂。
特別是大明王朝發(fā)展到后幾代的時候,朝廷對于官員以及這些商人的掌管力愈加松散。
沒有了嚴格懲罰這把大刀在腦袋上懸著,朝廷中的官員漸漸地就與這些鹽販子形成了強強聯(lián)合。
更甚者,這些鹽販子為了能夠爭取到最大的利益,無權(quán)無勢的他們通常會把這門生意的利潤大頭打點給各層官員。
他們互相勾結(jié),在皇家的眼皮子底下,形成了一張嚴密的關(guān)系人情網(wǎng)。
為了達到利益的最大化,也為了讓自己能夠從中獲利,開中法這一優(yōu)秀的政策逐漸地變了味道,最開始由朱元璋營造的嚴肅管理氛圍瞬間就被沖破,徹底地失去了原先存在的意義。
一開始只是商人,可在巨大的利益之前,沒有人是能夠忽視的。
隨著朝廷嚴控出現(xiàn)問題,在垂涎欲滴的暴利之下,那些高高在上的權(quán)貴們怎么可能忍得住。
漸漸地,這些人就將自己的手伸向了這條暴利之道上。
為了自己的利益,本應該是維護朝廷利益的皇親權(quán)貴們,反而主動地開始尋找開中法在實際運行之中的漏洞,并且不斷地將這個漏洞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