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乎的人馬逃回草原的時候,姜輝以掩護撤退為名留在了赤城周圍。仍然據(jù)有上谷郡以北,準備和燕國謀劃如何滅掉代國,復立姜國。
見燕王微子甫久久沒有派遣使者前來,姜輝即令長孫權(quán)前去探聽燕國的口風。
燕國奪回了懷來后,便在此駐軍,也不見任何的動作。
長孫權(quán)到時,燕國內(nèi)的幾個派系還在為由誰領(lǐng)軍幫助姜輝一同攻打代國,復立姜國宗廟社稷而互相爭吵呢!
“大王!請讓末將率軍出征!”前將軍燕城出列拱手請命道。
原本燕王是有一點意動的,但是襄廷出列說道:“大王不可!前將軍前番敗于姜輝之手,恐懷有不忿之心,不能出全力!臣請大王以左將軍遼宿為帥,領(lǐng)軍出征!”
“大王!末將請令率軍出征!一來,末將為上谷郡人對于與上谷郡相鄰的代郡甚是了解;二來,末將乃是燕國大將軍,若是出兵不用大將軍豈不是會被他國恥笑?!”樂然聽得襄廷所說,立馬出列拱手道。意思很是明白,如今的襄廷就快要成為燕國三大派系中最強大的一派,樂然和燕城其余派系之人自是不想再讓襄廷一系的人再次做大。
燕王微子甫知道這燕城和樂然的心思,便言道:“嗯!樂大將軍所言甚是!就依樂大將軍之言!以樂大將軍為帥,金成為副將統(tǒng)兵十萬伐代相助姜輝復國!”
“喏!”見微子甫都已經(jīng)下令了,眾人也不好阻止,皆是拱手應道。而樂然心中暗喜,只要這次戰(zhàn)役勝利,金成成為右將軍是板上釘釘?shù)氖?,自己也能以此功勞封個爵位。
燕國的爵位中以君侯最為大,其次為上卿、亞卿、次卿、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
在燕國,爵位還是很稀少的,出了一部分王族外,其余人想要得到爵位都很是難。
就在眾人議定的時候,有校尉來報言姜輝使者到臨;微子甫立馬讓人請入使者。
“外臣長孫權(quán),見過燕王!”長孫權(quán)一身戎裝,不慌不忙的拱手言道。
微子甫一瞪眼,散出王霸之氣,想震懾一下長孫權(quán),卻不料長孫權(quán)仍然不為所動,便和顏悅色的問道:“使者所來為何?”
“實乃我主姜輝,前番與大王約定擊退草原人后便助我等復國!然,燕國久未有動作,故而遣外臣前來問詢!”長孫權(quán)既不焦躁也無悲無喜的說道。
“無根浮萍之人!也敢問詢?!是欺我燕國無人乎?!!”燕城由于前次被戰(zhàn)敗,而在微子甫尚未說話的時候,揶揄道。
“不敢!我等無根浮萍之人尚懂得言而有信方為人之根本,不知燕國這大國卻還曾記得乎???!”長孫權(quán)也不怒,出言回道。
燕城剛要反駁,卻聽見微子甫說道:“哎!兩位莫要傷了和氣!孤王已然派遣大將軍樂然為主帥,統(tǒng)兵十萬相助姜侯復立姜國!”微子甫這一說便是承認了姜輝這個姜國后代的身份,還會積極的幫助姜輝取回原本姜國的侯爵之位。
“外臣在此替我家主公多謝燕王了!”長孫權(quán)聽出了微子甫的言外之意,便行大禮感謝道。
********************
長孫權(quán)回到了赤城,就立刻回稟姜輝。
姜輝當即四處收集糧草,再次征召人馬得軍數(shù)萬,與之前手下剩余的九萬多人合共十三萬大軍。
樂然的十萬大軍很快就到了涿鹿,姜輝的兵馬也放棄了上谷郡的地盤到了涿鹿。
為什么微子甫會幫助姜輝呢?因為微子甫知道,不履行諾言,姜輝就會再次逃入草原,最終草原人還是會在姜輝的誘惑和幫助下重新南下,到時整個燕國將陷入無休止的戰(zhàn)爭中。
代國都城代縣。這是一個經(jīng)歷過數(shù)次大戰(zhàn)的地方,早在商天子分封的時候,這里就是代國的封地。
后來代國附近的蔚國攻陷了這座城池,并且因為代縣的地理位置而立為都城;之后姜國在代郡之地崛起,打敗并且覆滅了蔚國一舉奪取了代縣,并且也將都城設(shè)立在這里。
代國雖然被蔚國打敗,但是代國人深以為恥辱勵精圖治下,終于打敗了姜國奪回了都城,而后乘勢奪取了整個代郡,成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諸侯國。
二十三人馬在涿鹿匯聚,樂然與姜輝約定誰先奪下代縣便可以隨意處置城中的財物和人口。
姜輝對于自己手下的人馬很是信任,便答應了。
兩軍分南北兩路突襲代國,由于代國沒有防備之心,很快的姜輝與樂然的兵馬便一路橫掃鄉(xiāng)邑打到了代縣。
為了不使自己立國后,陷入無錢可用,無人可征的情況,姜輝命令手下諸將務必在三日內(nèi)攻下代縣。更是身先士卒,帶領(lǐng)士兵們幾次打上了城墻。
終于在樂然的兵馬還沒到之前便攻下了代縣,姜輝自以為得意。實則卻不知是樂然在以此測試姜輝手下人馬的精銳程度!
樂然見姜輝奪下了重兵把守的代縣,便也停止了進軍,遣人去與姜輝告辭。
姜輝欣然應允,還命長孫權(quán)帶著酒肉錢糧來犒賞燕國的援軍。樂然也不做作,待大軍吃飽喝足后,便引軍撤回了燕國境內(nèi),將整個代郡留給了姜輝自行處置。
燕國的人馬退去了,姜輝令董乂、馬策二將分別引軍兩萬奪取剩余的代郡城池,全取了代郡。
爾后,姜輝分姜重守安陽,姜恒守懷安,馬策守高柳,董乂守平邑各自領(lǐng)軍一萬,再于原地征募兩萬;自己一姜龍、姜虎為大將,姜奎、姜仁為副將統(tǒng)兵十萬號約虎賁精騎;以劉飛、長孫權(quán)為親軍統(tǒng)領(lǐng)領(lǐng)兵三萬。
重新豎立起姜國的大旗后,又得到了商天子的賜爵詔書。這詔書是燕王微子甫依照約定,又示好姜輝的舉措。
姜輝稱為姜國公,封賞長孫權(quán)為國相、姜龍為大將軍、姜虎為上將軍、姜重為前將軍、姜桓為后將軍、董乂為左將軍、馬策為右將軍、姜奎為虎賁將軍、姜仁為虎威將軍、劉飛為護軍將軍,皆加封為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