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摘下來的菜要洗干凈曬干,留著過冬吃。
豇豆容易生蟲,清洗時要注意把蟲蛀的部分剔除,里面極有可能藏著白白嫩嫩的蠕蟲。
當然,你要是不挑出去也沒多大的影響。
只不過是日后燉菜的時候,多加了一些小蟲干而已,也算是給菜里添點葷腥。
不過顯而易見的,姜家沒有什么人喜歡這種葷腥菜,她們把剔下來被蟲啃過的部分,連帶著白胖的蟲子一道扔在了一個小簍子里。
那些白白胖胖的蟲子從斷截面里摔了出來,有一瞬間的慌亂,不過轉眼間又粘在那些碎豇豆上進起食來。
豇豆洗凈后,需要在鍋里焯一遍水,去掉青氣。
因為是老了的豇豆,所以焯水后還需要上蒸籠蒸兩到三刻鐘,?;鸷蟛患敝议_蓋子,讓它在鍋里再燜上個一刻鐘,然后再拿出來在陽光下直曬到水分完全蒸發(fā)。
干透的豇豆裝起來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保存得當?shù)脑?,到來年冬天都還能吃。
吃的方法也很簡單,取出差不多的份量用熱水浸泡清洗,鍋里下上幾塊大骨棒,條件好些的人家能直接下幾大塊肉。
煸炒上色后鍋里直接加上大勺的水,放入干豇豆燉煮至軟爛。
口味重些的人家還可以撒上一把干辣椒。
鍋蓋掀開時,那香味,路過院門口的人家都能嗅到。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家里頓頓都能吃上肉,只能用筷子小心翼翼的挑了點豬油放進去燉,好歹也算是有點葷腥味。
豇豆上鍋蒸制時,茄子也洗的差不多了。
茄子不需要蒸熟,但是要切了片在溫水里泡上一會,期間換幾次水,直到泡出來的水不再是深褐色為止,這樣曬出來茄干會更白一點。
撈起來瀝干水分后,再把它們平鋪在竹篩上,放到太陽底下晾曬干。
剩下的辣椒就簡單許多,不需要蒸也不需要泡,洗干凈直接曬干就行。
只不過切起來比較磨人,那碰了辣椒的手能辣上好幾天。好在姜母之前用剃了毛的兔皮,給每人都縫了雙手套。
一通忙活下來,院子里晾滿了菜。
看著時間也差不多到了午飯的點。
姜禾把遺忘在一旁的小竹簍,拿到雞舍旁倒了進去,一群雞呼啦啦的就圍了過來,享用著美食。
姜母去灶間準備午飯,姜苗在幫她燒火,姜禾則把井邊東西都收回屋子里,清掃干凈。
午飯剛做好沒一會兒,姜父和姜木就回來了。
村學設在祠堂,離姜禾家也不算遠,半刻鐘的腳程就能到。
今天的午飯簡單些,吃的是粟米飯,一碟醬蘿卜,一碟辣白菜,外加兩盤青蔬。
午飯過后,洗了碗筷各自休息。
姜禾和姜苗睡不著,兩人把院子里晾的菜干都翻了個面,然后湊到姜苗房間說悄悄話去了。
村學下午未初開課,申時末結束,一個半時辰的課業(yè),比上午要少上半個時辰。
姜父和姜木小憩了一會就去學堂了。
農家的日子過起來快的很,忙忙碌碌間就又到了七月底。
秧田里的秧苗已經長的差不多了。
七月二十日,水田里早已經蓄好了水,秧苗可以下田了。
兩畝地的水田并不多,母女三人只需要花兩天時間就能種完。
這兩天家里的午飯都是姜父準備的。
因著不少人家里都要開始插秧,學堂上午會晚半個時辰開課,早半個時辰放學。
這樣好讓孩子們幫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雜活。
半個時辰的功夫,也沒必要讓姜父下田污了衣衫,干脆就讓他準備午飯。
什么君子遠庖廚,在鄉(xiāng)下那都是些狗屁不通的爛道理。
農家的漢子們多多少少都會燒飯做菜,只是區(qū)別于口味的好壞罷了。
好在姜父廚藝也還能入口。
秧苗下田一周后,七月二十九日,又下了一場大雨。
雨后的麥地晾個兩三天,到八月初二,天青日朗,正是耕種的好時節(jié)。
原本若是沒有雨水的話,還需要人力挑水澆灌一遍,讓暴曬過的土壤濕軟后才能播種。
一場大雨倒是讓人省了不少功夫。
只不過雨下的太大,土壤過于濕潤,所以才需要晾曬兩三天。
七月初時耕過的地,伴著麥稈灰和一些腐葉漚出來的肥,已經讓這片土地恢復了些許能量。
差不多足夠供給上冬小麥的營養(yǎng)。
地里已經冒出了些許綠意,是一些頑強的草籽冒出了芽點。這個時候,需要再把地淺耕一遍。
土壤再次松軟后,將捂出芽點的小麥種子均勻的灑下。之后再用草木灰和石灰粉,按一定的比例調配混合上大量細土,再在麥田里均勻的鋪灑一遍將小麥種子薄薄的蓋住。
這是幾年前,京都里伴著一年兩季的麥種一塊傳過來法子。
說是能有效的防止蟲害和鳥雀。
效果也確實不錯。
如今的圣上重農,京都里隔個幾年就會頒布一些新的律令,或者推廣出一些產量更高的良種和新方子。
據(jù)說圣上在京郊購置了大片農田,設立了司農學府,里面廣招擅長農事之人研究作物的習性,好研究出更加優(yōu)良的種子。
若是有重大發(fā)現(xiàn)和研究者,圣上會給予豐厚的獎賞,功勞大的還能直接封官。
百姓們聽聞此事對此無不感懷圣恩,遙遙叩拜。
他們覺得自己不用讀書,只靠種地也能當上官,這是莫大的恩賜。
可實際上事情遠沒有那么容易,這條律令頒布下來近十年,封上官的也才兩人,余下的都是得了些或多或少的獎賞。
八月初三,麥種播種完畢。
姜禾給麥種覆完土后,繞路去了另一塊玉黍地里。
這片地是分家的時候分來當菜地的,只不過自家后院留了一大片地,種的菜一家人吃下來還能余下很多,所以這塊地就種上了玉黍。
玉黍是六年前京城傳過來的新品種,說是外邦引進的。
一畝麥地產量約莫在三百多斤,而一畝地的玉黍產量卻有四百多斤。
且一斤小麥鎮(zhèn)上收十文一斤,一斤玉黍收二十八文一斤。若是磨成面了,城里能賣三十文到三十五文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