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入選西行隊伍
苦無曾隨圓覺修行三年,他將圓覺的教誨記載成冊,阿笙一開始因不懂經(jīng)文之意,苦無便將圓覺的語錄拿給阿笙看。
阿笙聰慧,便從此能領(lǐng)悟其間三分。
圓覺此人習(xí)得各家之所長,他的思覺博廣,悟空、悟有、悟非空、悟非有,自在而圓滿。
華清齋在選擇前往西州的子弟之時,便有一番考核,而阿笙便是憑借著圓覺曾經(jīng)的語錄一路過關(guān)斬將,最終脫穎而出。
今日,阿笙正式收到了華清齋的文書,月后,他們總共十二名學(xué)生便會隨著央國文史閣的吏官一同前往西州,協(xié)助裴鈺譯注經(jīng)典。
阿笙坐在三清院的廊道上,聽著雨打屋檐的聲音,細細碎碎,她摸索著手中的文札,指尖順著紙上文墨勾勒著。
這三年,她如靜嚴所言,修完了玄黃二階的課程,如今已經(jīng)開始學(xué)習(xí)天地二階,如此進步,獲得了裴院首在內(nèi)的眾位先生的贊賞,然而,阿笙來到裴氏的初衷卻毫無半點進展。
當(dāng)年,她看中裴氏第一世族的地位,欲借裴氏之手查明父親當(dāng)年案子的真相,但裴氏主家當(dāng)中掌權(quán)的裴清召和老三裴陵邱都不是什么良善之輩,即便她當(dāng)真出色到裴氏肯許以重諾,裴氏的這幾位都不可能會為父親翻案。
而雖有家主之名卻遠在西州的裴鈺手中亦無實權(quán)。
如今,她又該怎么辦。
雨聲漸大,打得院中枝椏彎了腰。
阿笙低頭看向手中的文札,又一頁一頁地翻看了起來。
文札很薄,靜嚴交待之事十分簡短,但有一些,阿笙至今讀不出其中真意。
阿笙原本以為苦無是靜嚴留給自己的一條后路,他善武又得裴氏敬重,若是裴陵邱的人動手,阿笙可從苦無處暫得庇護,但在西州的消息傳來之時,阿笙才知道沒有那么簡單。
靜嚴讓阿笙向苦無求教,恐怕目的也是西州。
靜嚴葫蘆里究竟賣的是什么藥……
念及此,阿笙仰頭看著此刻微雨的穹頂,青藍之色厚重,仿似能壓得人難以喘氣,阿笙不由長長嘆了口氣。
此時院外有人走近,踩中了水洼,阿笙立刻端正了自己的姿態(tài),但見到來人是錦瑟時,復(fù)又松了氣,歪了回去。
錦瑟見天下了雨,便撐著傘來接她。見她這個模樣不由失笑。
這三年來阿笙的個子漸長,容貌也更加出挑,尤其是那雙眉目如珠玉為瞳,流轉(zhuǎn)間如見秋水泛澤。
而阿笙越發(fā)出色的容貌和學(xué)識表現(xiàn),讓裴陵邱也親自過問,但聽聞她為國師的學(xué)生,裴陵邱思慮良久之后,方才正式下令,放棄阿笙這枚棋。
這幾年,靜嚴屢獻良計,深受皇帝信賴,以裴陵邱在裴氏的地位還動他不得,自然也就動不了阿笙。
靜嚴每年都會派人來詢問阿笙修習(xí)的進展,但他自己倒是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
“錦瑟,你今日怎么那么早?”
阿笙每次來三清院都會待到很晚,三年來,這屋內(nèi)的典籍,她差不多也看盡了。
錦瑟依舊帶著溫和的笑,“今日后廚的張娘子做了桂花糕,想著讓你趁熱嘗嘗,便早些來叫你了?!?p> 阿笙聞此倒是興致缺缺,她如今倒不似同齡人那般喜愛這些甜食,只是錦瑟有時候會帶些回來,她也會嘗嘗。
錦瑟微微抬頭看向屋檐之上傾瀉而下的雨水,這個季節(jié)最是豐沛。
她話鋒一轉(zhuǎn),道:“剛接到消息,永和縣來了一名資質(zhì)不錯的女娘,園內(nèi)會將我調(diào)去服侍?!?p> 阿笙微微一愣,抬眼看向錦瑟,問道:“什么時候?”
“應(yīng)當(dāng)是姑娘你們離開之后?!?p> 阿笙即將遠行西州,文仆不會隨行,錦瑟在園內(nèi)也是空閑著,這一調(diào)動從明面上看也無問題,但阿笙知道,這是那些人又盯上了其她女娘。
這三年,阿笙偶爾會從錦瑟的口中聽聞,河陽趙氏女才識卓越,得名師培養(yǎng),但剛從齋內(nèi)結(jié)業(yè),便被族中送去了將軍府,從此了無音訊;南淮楊氏女文采斐然,卻也在結(jié)業(yè)之后被家中送與倉州主府為妾。
這些女子背景單薄,獲得優(yōu)渥的學(xué)識資源,卻只是為了將來能替人換得利益。
但與裴陵邱乃至整個利益鏈上牽扯的那些權(quán)貴相比,阿笙太渺小了,她無能為力。
阿笙知曉,若是放錦瑟這般離開,此事便將再難有轉(zhuǎn)機,她亦不知靜嚴所說的等裴鈺歸來究竟是什么時候,她唯一知道的是,譯注經(jīng)典耗時巨大,等到來日裴鈺歸來,一切都是變數(shù)。
阿笙起身,理了理身上的衣衫,并無多言,便這般隨著錦瑟回去了。
三日后,帝宮傳召,皇帝于朝陽殿召見華清齋即將遠行西州的眾學(xué)子。
圓覺大師乃當(dāng)世難得的大德之人,首譯他的新作并將其東傳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央國在文史一道上的影響力。
不僅如此,這也是軒帝拉攏文史之士的一步好棋,也是他登位以來首件文禮大事,因此軒帝十分重視。
輝煌大殿之上,百官之前,阿笙與華清齋眾人同著文士服,以冠帶束法,她作為其中唯一的女學(xué)生備受關(guān)注,尤其與其他人相比,她在這個年紀能得此殊榮,就連軒帝都多問了她幾句。
得知她曾先后在靜嚴和苦無大師跟前學(xué)習(xí),頗為贊嘆她小小年紀便能有如此的學(xué)識志向,著實難得。
阿笙亦是首次面圣,她看著那莊嚴的皇位,所占不過四方之地,卻巍峨如山脊一般,令人心生畏懼。
此時,她腦海中不由浮出一個念想,當(dāng)年便是在這,便是在這些人的面前,老皇帝判了父親的斬刑……
她微微抬眸看向軒帝,高位之上,男子著九龍擎天服,面容和善而威嚴。
阿笙眸光微閃,這便是那個派人欲擒華清齋學(xué)子之人,如今卻這幅好顏面坐在那,仿似根本無那前事一般。
他會與父親當(dāng)年的事有關(guān)么?這個念頭剛起便被阿笙壓了下去。
還未到時候,還未到時候……
但阿笙沉溺于自己的想法當(dāng)中,卻忘了自己一直盯著那高位之上的人看。
見阿笙直直地看著自己,軒帝并沒有被冒犯之意,反而笑問:“小姑娘,你為何一直看著孤?”
聞此,旁人全都替阿笙捏了一把汗,唯她躬身拱手,條理清晰道:“民女有一事相求圣上?!?p> 此話大膽,殿中侍官正要呵斥,卻見軒帝罷了罷手,對阿笙道:“說來聽聽。”
阿笙道:“民女受苦無大師所托,將這些年他注解的經(jīng)典整理成冊,欲隨同帶往西州與圓覺大師討教,只是此番一行眾人皆有重任在身,我一人也難以兼顧兩邊,不知圣上可準(zhǔn)許我?guī)钠蛣由?,由她專門協(xié)助我完成苦無大師的囑托?!?p> 軒帝聞此,不過小事一樁,當(dāng)下便應(yīng)承下來。
阿笙雖字字條理清晰,但實則心中已如鼓錘。
將錦瑟帶走的這個想法忽然竄入頭腦當(dāng)中,阿笙想,若是裴鈺如靜嚴所言,才是能定裴氏大局之人,那么若自己能助他重掌裴氏大權(quán),父親的案子或許能有一分希冀。
因此,她更要將錦瑟帶去西州,因為錦瑟所知道的一切對裴鈺或有幫助,而裴鈺是唯一能幫錦瑟重獲自由的人。
而有了軒帝的首肯,阿笙便能名正言順將錦瑟一同帶走。
軒帝又講了許多勉勵眾人的話,眾人垂首聆訓(xùn)。
阿笙偷偷側(cè)過頭去看右側(cè),尋了一遍不見靜嚴的身影,果然如傳言般,軒帝許他非大事可不用上朝。
阿笙微微挑眉,不愧是靜嚴,到哪都是不可能早起的。
但阿笙此時尚不明白的是,為天家之臣便不再為裴氏之客,靜嚴這是刻意在避嫌。
末了,軒帝提及合德公主此前去華清齋對那印象深刻,因此有意宴請眾位青年才俊。
歷來帝王忌憚皇子接觸前朝之人,華清齋此行十二人若不出意外都將是央國重才,亦會有不少入朝為官,但合德公主相邀,皇帝卻欣然允了,這位公主頗得圣寵的言論果然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