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夜里,燈光格外亮,每個高樓門的玻璃都均勻的散發(fā)屋中大燈,有黃色的白色的,還是紫色的藍色的,分別有不同程度的強弱明暗。
包裹在紫色燈光門內(nèi)和藍色燈光門內(nèi)之間的屋子,是一間黑乎乎沒有人在的房子,里面住的人去旅行了,只留下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女孩獨自在家,她的書房和臥室合在一起,窗戶則在墻邊側(cè)面。小姑娘用小臺燈照亮書桌,這個光反射到天花板,卻沒有傳到背后的窗戶,玻璃任然一片漆黑。
在這一片小小閱讀天地,小女孩把平時不讓大人看到的各種藏書拿出來大快朵頤,就像身體剛剛接受營養(yǎng),表現(xiàn)得活力四射。
樓下經(jīng)過的路人雖然看著這個屋子里一定沒人,但是看久了難免會覺得奇怪,這種奇怪感覺讓他感受到屋子里其實有人居住著。
在小女孩屋子旁邊,一間是洗頭房兼洗腳按摩,住另一邊的人是個建筑師,專門研究城市建筑物的造型在白天藍天下的狀態(tài),以燈光的色調(diào)來體驗建筑物的姿態(tài)。
所以,這兩邊的人家每天一到晚上就忙得要死,好在這棟小區(qū)高樓的隔音非常好,你除非把頭探出去看看或是干脆在路上走動,很難知道里面的人在干嘛!
小女孩其實不小了,為什么作者會有這個意思是,在城市生活的人,除了工作稱呼,其余人的稱謂都很少,有一些特定和有趣的叫法,已經(jīng)被歷史淹沒。
小女孩看著書,樂在其中,書里密密麻麻的文字,因為喜歡看,因也不需要背,那么就不會去強迫厭惡這本書了,她的心里,想象著城市真正的樣子,而不只是農(nóng)村變成都市。
由農(nóng)村變成的都市,還是一個農(nóng)村,里面生活的人,有老人無事去翻找有用垃圾,算是在做城市環(huán)衛(wèi)工的事,有年輕男女晚上去酒吧喝酒的,主要目的喝酒喝醉以后說話,說了話云山霧罩,完全是想找個人聊天,而不是對異性感興趣,就這性格談個性人情。小孩不是去游樂園,就是去商場夜晚臨時玩樂區(qū),整個過程就是,老人在農(nóng)村,還能和同村的老人聊聊種地的事,年輕男女去走路釣魚聊天干什么都可以,小孩子就更牛了,晚上的玩法比白天刺激好幾倍,雖然差不多行為,但是夜晚的心態(tài)更刺激。
這一點,農(nóng)村比都市更像城市。
小女孩有了新想法,會不會自己住的房子有一天,能開放出去,為別人所住,既然城市發(fā)展到一定高度,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都能用表情交流,所有的事無縫鏈接,那么自己看書的樂趣就應該去找一個更好的房間,也許應該把家里的不足給彌補了,而別人也能發(fā)展這里更好的家用模式。
什么時候想家了回來看看,就能看到不一樣的家,到時候別說對自家無聊乏味了,就是你想無聊無事可做都想,一切都是新鮮的。
女孩有了這個想法一下子就長大了。她有了想起隔壁屋串門的欲望,于是她放下書本下樓,來到小區(qū)公園,抬頭看著剛剛把一件白色衣服掛在陽臺外的自家窗戶。
因為怕找不到在密集格子樓自家的具體位置,于是她看見了一間是紫色的房子,一間是藍色白色相間的房子,她對紫色很感興趣,于是坐下在長椅上,望著紫色房間的動靜,想象著里面發(fā)生的事,臉不紅心不跳。
女孩看了大概有半個多小時,心里困惑不已,她想怎么會有人長時間受得了這種顏色,紫色起初看看還很新鮮很行。但是眼睛一旦適應了黑暗,越看越奇怪,這不像是一個人居住的空間,倒像是簡愛里簡愛看著插畫書里像魔鬼一樣的樣子,會不會里面住的不是人。
這么一想,女孩居然害怕起來,不敢一個人呆在外面,興沖沖地跑到電梯,在用鑰匙打開自家大門事,看了眼左邊的房子,覺得好可怕。
進門后,她不敢出聲把自己鎖在書房里,調(diào)暗所有燈光,不敢大聲喘氣,然后打開一本叫羅馬女人的書,靜靜的看,不敢讓自己睡覺。
而隔壁左邊的房子里,被隔開的單間里一對對男女正在探索情感的溶洞,并且發(fā)出一些歡快的叫聲,奇妙的快樂直沖大腦,讓紫色氛圍被自己所控制,既不自卑又不自戀,健康般有了奇思妙想。
女人們揮霍所有情緒,把白天黑夜擊敗,男人們克制所有欲望,只想讓女人快樂的多種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