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困擾
當然,這不過是姜美君臨時編織的小計策,旨在緩和當前的局勢。
盡管她內(nèi)心并不看好袁婉,但她深刻理解,對待兒女的感情,簡單粗暴的反對往往只會加劇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有著叛逆的天性,硬碰硬只會適得其反。
因此,表面上的寬容態(tài)度,實則是為了防止兒子因一時沖動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此刻,穩(wěn)住衛(wèi)褚的情緒,給自己爭取時間深入了解袁家。
特別是書中提及的那戶人家,才是最為關(guān)鍵的。
正當她深思熟慮之際,衛(wèi)褚已悄然移步至門口。
“稍等一下。”
姜美君忽然出聲叫住了他,衛(wèi)褚疑惑地轉(zhuǎn)身。
只見姜美君緩緩將雙腳從熱氣騰騰的洗腳水中抽出,淡然吩咐:“你順便把這洗腳水倒掉吧,我先去歇息了?!?p> 衛(wèi)褚輕輕應(yīng)了一聲,提起水盆默默離開,細心地在返回的路上。
特意為母親關(guān)緊了臥室的門。
這份細膩的關(guān)懷,讓姜美君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越發(fā)體會到身為母親那份獨特而深沉的幸福。
然而……
在這個紛繁復(fù)雜的故事脈絡(luò)中,隱藏著一個細微卻關(guān)鍵的謎題,如同夜空中最不易察覺的星辰,引人遐思。
書頁間那個與袁婉結(jié)緣的男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的面容、他的性情,為何在姜美君的記憶里模糊得如同霧中花,水里月,任憑她絞盡腦汁,仍舊尋不到那點滴熟悉的蹤跡?
實在是太過渺小的一個角色,在姜美君的心海中,他仿佛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輕易便被日常的瑣碎所掩埋。
夜幕低垂,姜美君躺在柔軟卻略顯孤寂的床上。
思緒如潮汐般起伏,那人的姓氏就像是夜空中的流星,稍縱即逝,難以捕捉。
次日清晨,天邊初露魚肚白,姜美君攜手謝秀芳步入晨光之中,她們的目的簡單而溫馨——為即將到來的小生命籌備些必需之物,寄托著祖輩對未來的殷切希望。
而家中,衛(wèi)褚與衛(wèi)暉則默默地守護著那方小小的店鋪,用他們的身影,勾勒出一幅靜好的畫面。
“娘,我早已為孩子準備了些許衣物,都是用我昔日的舊裳改制,既節(jié)儉又環(huán)保,實在無需再破費?!?p>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謝秀芳的話語中流露出勤儉持家的美德。
她的眼眸掠過每家裁縫鋪的華麗展示,價格標簽的高昂讓她不禁蹙眉。
每一份看似平常的瀏覽對她而言都顯得奢侈無比。
姜美君溫柔一笑,輕拍她的手背,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說:“家里新添一口人,自然要有新的開始,新衣代表著新的希望。不妨我們先走走看看,權(quán)衡之后再做決定?!?p> 她們的腳步不自覺地帶她們來到了一家豬肉鋪前。
那里飄散著生活的煙火氣息,以及一絲不期而遇的線索。
店主王老板,一位憨厚中帶著幾分精明的漢子,因常年供應(yīng)姜美君家的豬肉,早已建立了深厚的交情。
見到姜美君,他像遇見了多年的老友。
遠遠地便揮動著沾滿肉腥味的手,那份熱情足以驅(qū)散初冬的寒意。
“王老板,我有件事兒想請您幫我打聽一下,聽說大義鄉(xiāng)里有個叫袁婉的袁家姑娘,他們家的門風(fēng)如何?”
姜美君的詢問中透露出一絲慎重,她的眼神中閃爍著對未知的好奇與探求。
王老板聞言,目光深邃,仿佛在審視什么,隨后意味深長地望了姜美君一眼,緩緩說道:“老袁家在我們村可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富裕人家,雖說膝下無子,但女兒們個個教養(yǎng)有方,尤其是袁婉。哦,對了,鎮(zhèn)上的草濟堂,你知道吧,那可是袁家的親族開的,兩家人親密得很?!?p> 言談之間,那句“關(guān)系很好”似乎別有洞天,姜美君敏感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弦外之音。
一番感謝之后,姜美君心中已然有了盤算,決定要深入探究草濟堂背后的故事。
然而,她審慎思考,覺得親自出馬恐怕并不妥當,畢竟袁家人對她頗為熟悉,草濟堂中人或許也知曉一二,這趟探尋之旅,還是需要他人代勞。
“秀芳,你去幫我走一趟草濟堂吧,記得別透露你的身份,就說是個過路的人,想去了解了解袁婉的情形?!?p> 姜美君的話語溫和卻堅定,她相信謝秀芳能夠妥善完成這項任務(wù)。
謝秀芳心領(lǐng)神會,即便她與袁婉僅有一次淺薄的交集。
但那次短暫的相遇足以讓她感受到袁婉言辭中的鋒芒與微妙的優(yōu)越感。
那些看似客套卻暗含深意的話語,總讓人心生芥蒂。
尤其是昨天袁婉對懷孕的自己看似關(guān)切的提醒,雖然言之鑿鑿。
但對整日勞碌的謝秀芳來說,卻像是無形的諷刺。
難道就因為她袁婉生在鐘鳴鼎食之家,自己就必須是那勞苦命,得不到應(yīng)有的體諒與疼愛?
更令人詫異的是,這樣的感受仿佛只困擾著謝秀芳一個人。
周遭的人們似乎對這一切視若無睹,這種孤獨的認知讓她的內(nèi)心泛起層層波瀾。
謝秀芳心里暗暗盤算著,或許娘親并沒有特別偏向自己,才會派她來做這樣一件需要微妙心思的打聽任務(wù)。
揣著這份心思,她輕快地來到草濟堂門前。
對著姜美君俏皮地揮了揮手,便獨自跨過了那道古舊的門檻。
說來也是緣分,剛靠近藥堂厚重的木門,里面便傳出了陣陣激烈的爭吵聲,那聲音里帶著不容忽視的憤怒與悲痛。
“白大夫啊,這都已經(jīng)過去半個多月了,我那可憐的婆娘就在你的治療下沒了,你說,你該不該給我們一個交代,賠些銀錢來撫慰我們這破碎的心!”
一個漢子的聲音帶著濃濃的指控與悲憤。
“唉,你那婆娘體質(zhì)原本就虛弱,即便換成其他的大夫。怕也是同樣的結(jié)果,只能說是她福薄命淺,怎么能將所有責(zé)任推到我身上呢?我的藥方救治過無數(shù)的人,偏偏到了你婆娘這里就不見效,其中怕是有別的緣由吧?!?p> 白大夫的聲音聽起來溫文爾雅,但難掩一絲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