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唐風錦瑟

第七十九章 辭舊迎新

唐風錦瑟 甬城金雀 2766 2014-03-03 23:03:01

  十月,孟冬。

  北風挾著寒意而至,張狂的呼嘯著,席卷著洛陽城的大街小巷。人們裹上了厚實的冬衣,步履匆匆的奔走在街面上,嘴里咒罵著這見鬼的冷的入骨的天氣。

  話說今年的冬季似乎較往年越發(fā)的寒冷了,不僅北風刺骨,連帶著寒霜都勝過往年,只怕今冬會凍死不少的貧苦百姓流浪饑民。有篤信佛道的,紛紛猜測,這是不是因為殺戮過重而來的天譴,或者是被殺者的怨氣幻化成了鋪天蓋地的寒意,企圖告訴人們自己的冤屈。

  這種種的揣測,并非空穴來風。因為十月孟冬的洛陽城已然變成了酷吏們的狂歡節(jié),他們肆無忌憚、理直氣壯的,逮捕、審訊、誅殺;他們?nèi)琥楒腊愕碾p眸,如豺狼般的利齒,在主人的默許下,狠狠的將獵物踩在腳下,張開血盆大口,吞噬著一個又一個無辜的生命。

  在大多數(shù)有良知的士子們心中,最無辜的便是岑長倩、歐陽通、格輔元這三名重臣,還有因此而慘遭牽累的數(shù)十名朝廷命官。

  五月里,受到武家示意和鳳閣舍人張嘉福指使的洛陽人王慶之,糾集了一批所謂的“百姓”,他們聯(lián)名上書要求武皇廢黜武皇親子李旦的太子之位,擁立武皇的侄兒武承嗣為太子,其言辭之懇切,民意之高漲,讓武皇都開始動起了心思。

  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這是怎么回事,無非是武家眼饞太子之位,企圖永遠的取代李氏王朝,惠而不費的使武氏家族奪取王朝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這當真是一勞永逸之事。

  可這畢竟不是小事,向來果決的武皇猶豫了,她找來了文昌(尚書)右相岑長倩、地官(戶部)尚書、同平章事格輔元、司禮卿兼判納言事歐陽通三人,詢問了這幾位重臣的意見。毫無疑問的,三人當即搖頭,堅稱不可。

  此時的武氏家族,在武皇的關(guān)照下,其氣焰高漲,非等閑人可觸怒。首當其沖的便是文昌右相、輔國大將軍、鄧國公岑長倩,這一連串的頭銜未能起到任何的保護作用,在武承嗣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岑相公被罷相了,并改任為武威道行軍大總管,派遣去征伐吐蕃。

  不過這只是陰謀的開始。很快,還未到達前線的岑長倩被召回,并且一回來就進了大獄,款待他的是來俊臣等一班躍躍欲試的酷吏,而罪名則是,謀反。

  岑長倩被刑訊逼供,折磨的死去活來,但他哪里肯承認這等莫須有的罪名。不過這些難不倒頗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酷吏。那來俊臣就瞄上了岑長倩的兒子岑靈源,一番炮制之下,果然讓熬不住酷刑的岑靈源開了口。來俊臣滿意了,他拿著岑靈源的所謂“供詞”,并以此逮捕了岑長倩的“謀反共犯”,即歐陽通、格輔元以及那些武家或來俊臣等人不喜的朝臣。

  一場腥風血雨在洛陽城中上演,數(shù)十家慘遭滅門之禍、連坐之罪。朝堂上下人人自危,皆是敢怒不敢言,年輕士子們義憤填膺,卻礙于身份,見不得武皇陛下,亦是無可奈何,而最最淡定的則算是洛陽城的普通市民百姓了,他們看多了大官人們的起起落落,已然麻木,也就只當做談資罷了。

  九月里秋闈后書生間的一番談論還歷歷在目,轉(zhuǎn)眼便成了事實。鄭瑞望著眼前蕭瑟的掛著一層厚厚寒霜的槐柳,輕嘆了一聲。

  前幾日,秋闈的榜單便掛了出來,鄭瑞的大名自然在列,他當即寫信告知了父母。今日收到了回信,說是讓他結(jié)束了國子監(jiān)的課程后便啟程回家,一則慶祝他過了舉業(yè)的第一道坎,二則是準備回家過年。

  家里的管家忠叔便開始為鄭瑞購置一些洛陽特產(chǎn),并收拾起了行囊,畢竟鄭瑞如今也算有了出身,不再僅僅是依托于鄭家的富貴郎君,該有的體面還是要有的,今次回揚州鄭家,可以說是“衣錦還家”了。只是鄭瑞心里卻沒有預期的歡快,反而因為朝堂的這些紛擾,而心緒不寧了起來,真不知道他的決定是對是錯。

  轉(zhuǎn)眼便是十二月,岑長倩等人的遭遇,讓朝堂眾郎官們心有余悸了很久。當隆冬的第一場大雪紛紛揚揚而下之時,正月年節(jié)已近。十月里的彌漫在洛陽城里的血腥味兒,終于被密密匝匝的大雪所掩埋,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倒是干凈了不少。百姓們開始熱熱鬧鬧的準備起了過年的一應事物,而戰(zhàn)戰(zhàn)兢兢了幾個月的郎官們終于躲過一劫,忙不迭的回家過年去了,比往年里都積極。

  王寔冒著大雪趕回了家中,今日是大年夜,他卻忙活到現(xiàn)在才了結(jié)了手頭上的所有事情。王寔嘆了口氣,將落滿了雪沫子的貂皮披風換了下來,捧起崔氏遞到手里的暖茶,輕啜了一口,便又是一嘆。

  若不是幾位同僚們都請了假,捉急忙慌的回家過年,他也不用一個人做幾個人的活計,誰讓他家二郎前段時間鬧出了那些個丑聞,害他名譽掃地,如今請個假都得前思后想,深怕被人拿了短,丟了差事,再加之他家里人都在洛陽,故而也就沒了提前休假的由頭。

  申時三刻,王府正堂里彩燈高照,仆婢如流水般進出有序的布置起了晚宴佳肴。王家的大小主子們齊聚一堂,頗有些其樂融融的味道,這讓幾月來都情緒不佳而繃著臉的王寔和緩了臉色。

  作為嫡長子的王澄帶頭與王氏夫婦說了一通吉祥話,其他子女紛紛上前巧言巧笑,倒是讓數(shù)月來備受外界誹謗的王家二老寬慰了不少。

  嫡長媳孟氏還帶來了王家的嫡長孫,卻是上月剛剛誕下的麟兒,這幾日差不多就滿月了。王家二老逗弄了一番襁褓中白白胖胖頗有福相的長孫,終于重開了笑顏。一家子便和和樂樂的享用了年夜飯。只是當王寔將目光投向王澄身邊的空位時,臉色不禁又沉了下來。

  那是王二郎的位子,那個最會作怪的小子,如今卻為了一個女人連家也不要了,這是王寔心中的痛腳和恥辱。又想起剛出事那會兒,王二郎在決定與蘇柳娘成婚前曾回來過,只是王寔當時還在盛怒之中,哪里容許他進門,王二郎無法便直挺挺的跪在王府大門外,訴說了要與蘇柳娘成婚的事情,又問候了王氏二老,并恭恭敬敬的在門外磕了三個響頭。

  這一切都落在了這位父親的眼里,只是他礙于臉面沒有說出半個挽留的字句,就這么眼睜睜的看著他默默的離開。王寔拿著酒杯,望著席間各懷心思又強作歡顏的兒女們,心中無限感慨。側(cè)目看向身旁的崔氏,看到了妻子臉上的落寞,他,真的有些后悔了,不該就那么讓兒子離開的,那時候其實還有機會挽回的不是么?

  堂外忽然傳來一陣噼里啪啦燃爆竹的聲響,伴著一陣笑鬧聲而來,打斷了王寔的自怨自艾。王三娘不知何時溜到了院子里,與幾個年幼的弟妹們一起玩起了爆竹,看她那沒心沒肺的模樣,王寔又是一陣苦笑。

  原本與婁家四郎的婚事是再好不過了,卻因為二郎的事情而告吹,還真是禍不單行。不過看王三娘一反常態(tài)的歡喜勁兒,哪里有半分被拒婚的羞憤和苦惱,是這孩子光長個子不長心,還是當真遂了她的意?

  王寔忽然想起前段時間,有一個充任今次秋闈監(jiān)考的同僚,與他玩笑了一句,說是他未來女婿不得了,入了國子監(jiān)還去考秋闈,一筆文章,字好文采更好,保不齊明年能中個進士……王寔蹙眉想了半天他說的是誰,耳邊卻輕飄飄落下一個極耳熟的名字——鄭瑞!

  沒錯,就是這小子!想到這里,王寔不禁雙眼一亮,他撫須,望向院中雪地里與姊妹們追逐嬉戲的打著雪仗的王三娘,心中忽然通透起來,若是那鄭瑞當真能在明年考個狀元,不,只要能得個進士,他倒是可以考慮將王三娘嫁予他,這對于如今名望日衰的王家而言,可以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王寔滿飲了一杯酒,心道:辭舊迎新歲,希望明年能一洗今年的霉運,心想事成吧!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