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末風雨

第四十九章 兵發(fā)石家堡

明末風雨 清泉2010南京 3101 2014-07-05 08:03:23

    石安吃飽喝足后,打了個飽嗝,也不等宴散,就先行離開,騎馬回奔石家堡而去。

  待石安急匆匆的回奔到堡內,問清楚石壽德之所在后,就匆忙向大廳趕去。

  大廳的門敞開著,只見石壽德父子三人正在里面吃茶聊天。石壽德聽到外面的腳步聲起,打眼一看,原來是石安回來了,就連忙招呼其進來回話。

  石安緊走幾步躬身上前,先對石壽德父子三人行了個禮,就見石壽德沖著他擺了擺手,急切的詢問道:“此行所謂何事?速速與吾細細道來?!?p>  石安聞后,就連忙將此行所見所聞,細細的敘述了一番。

  石壽德父子三人聽聞其所述后,頓時沉默無語起來。好一會,石壽德才沉悶的緩聲問道:“那人此舉所謂何意?”

  過了好一會,其長子石全文一邊用手輕輕轉動著手中的一串佛珠,一邊陰沉的緩聲回道:“看其如此行事,自然是行邀買人心之舉,其所圖甚大。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一旦讓其扎根于此,定然會視我石家堡為眼中釘,肉中刺。還望父親早做打算?!?p>  旁邊的石全武更是跳起身來,高聲嚷道:“那還等什么,讓我領一哨人馬,直接殺奔過去,一刀砍下那狗官的腦袋,不就完事了嗎?!?p>  石壽德聽聞此言,不由的怒聲斥道:“混賬,就憑我們這幾百號人馬,你就敢打上門去,當那幾千官軍就是泥揑土塑的,你這是要存心害死我等不成。真是氣死我了?!?p>  看到老爹石壽德發(fā)怒的樣子,石全武也不敢分辨,只能輕輕坐回椅中,低頭不語。

  石全文見狀,微微皺了皺眉,又厭惡的撇了一眼弟弟石全武,一邊用手快速的轉動著手中的那串佛珠,一邊瞇著眼睛陰沉緩慢的言道:“此次官軍勢大,有戰(zhàn)兵千余人,我石家堡也只能向上次一樣,固守城堡,堅守不出了。想我石家堡依山而建,城高溝深,兵精糧足,即使官兵圍困三五個月,也可安然無恙。到時官軍久攻不下,自然只能無奈退去,到時我等在趁勢追殺,自可得勝而歸。父親,你看如此安好?”

  石壽德聞后,滿意的點了點頭:“還是固守城堡為好,憑我石家堡山陡城險,區(qū)區(qū)千人來攻,又有何懼。全文呀,你一會就領人整頓城防,聚攏人手了,做好防范準備了。”石全文聽后連忙點頭應下。

  而一旁的石全武卻急切的匆忙問道:“那我的,我做什么?”

  石壽德聞后,皺了皺眉,不耐煩的說道:“你就給你大哥打打下手吧,看看有什么要幫忙的,就聽其指派了。”石全武聽后,不甘心的哦了一聲,心中卻不由的憤憤暗道:不就因為我是庶出,才讓你們如此不待見,日后定要你等好看。

  李鴻星這幾日倒沒有太管事,專心訓練起兵卒來。內務丟給丘健負責打理,工匠營則由劉志剛負責忙碌,商業(yè)上的事情也交給小胖子高波了,修建道路和興修水利則由驛丞李云聰,指揮忙碌著前期的準備事宜。

  這幾日,他又從輜重營里面挑選了三百青壯,編入兵營里面加緊訓練,又從路途上收編的流民里面,又選出部分青壯,在編入輜重營里面。

  另外他又打著招收團練的名義,從一些投靠他的鄉(xiāng)村堡寨里面,又招收了三百鄉(xiāng)勇,其中光團莊堡就提供了上百青壯。他又派去了十名教官,幫忙訓練,準備日后訓練好后,發(fā)放兵器,在駐扎在各個鄉(xiāng)村要地。平日務農,農閑時訓練,每年發(fā)放號衣一套,每四個月發(fā)放糧食一石。算下來,每個月鄉(xiāng)兵們也能夠得糧近五十斤,勉強也能夠度日了。

  此外,李鴻星就不停的忙碌起來,做好出兵石家堡的準備了。考慮到石家堡城高山險,李鴻星還特意讓人去詢問了不少之情的人,將石家堡周圍的山勢城墻做成沙盤來仔細研究。

  對于石家堡,李鴻星可不敢掉以輕心,畢竟這是進入階州的第一仗,而且還是場攻城戰(zhàn),李鴻星要憑借此戰(zhàn)來打出聲勢,打出聲威來,才能夠在此地真正的扎下根來。一旦打成相持不下的爛戰(zhàn),或者是敗仗,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就要付之流水了,這是李鴻星絕不允許出現的。

  為此,李鴻星又專門讓工匠營做了兩架拋石車,準備用來投擲火藥包。畢竟他手中的小火炮,守守城,或者在野外欺負下步兵,還可以,但用來攻城,就沒有多大用處了。

  為了以防萬一,李鴻星還專門準備了上千斤的新制火藥,一旦攻城不順,就準備學習太平天國攻城之法,挖掘坑道,埋設火藥,炸開城墻或者城門了,畢竟后世的太平軍憑借此法,可攻下了不少高墻堅城來。

  此外,考慮到兵卒們缺乏盔甲防護,他又讓營地里面的婦女老人,幫忙制作了一批‘布甲’。前世小時候,李鴻星曾見過媽媽做鞋底。那鞋底就是用廢舊無用的棉布,一層層用面糊粘合在一起,待晾干曬好后,照著鞋底樣大小剪好,再用帶鉤的針錐穿過鞋底,縫成密密麻麻的針腳,這就是所謂的納鞋底了,這種鞋就是有名的‘千層底布鞋’了。

  而李鴻星讓人制作的布甲也是如此。將廢舊破爛的棉布,一層層的用面糊粘合在一起,要鋪蓋上幾十層布。待晾干成布板后,裁剪成胸甲的樣式,再用針線縫合了。當然了,針腳就比較大了,不用像納鞋底那么密,按半寸距離一個針腳來縫合就好了。

  當用粗線縫釘好后,還要將布甲放入熱水中煮,煮好后在放入棉被中熱悶,悶軟后在用木錘錘平,整形,曬干,這樣才使布甲成為一個整體,穿著柔軟舒適、不走型。(和納鞋底的做法是一樣的)

  最后在外面覆蓋上一層黑色棉布,縫訂起來,并在外面左右胸前留兩個大口袋。這口袋主要是為了在開戰(zhàn)之時,往里面放置硬木板或者是薄鐵板的,這樣防護力就更強了。如此一來,一件堅固輕便、簡單的布甲就做好了。

  簡單來說,這個布甲就是一個比較厚的大號的鞋底,一般厚度在兩指多厚,防護力比棉甲要強的多,和‘布面甲’相當(內置鐵甲片的是布面甲,后期的滿清穿著的,外帶銅釘的盔甲就是布面甲)。

  古代希臘時期就有過亞麻甲,歐洲中世紀時期,也有用兩層分別厚12厘米氈墊組成,外罩亞麻的‘棉墊甲’,中國古代也有用紙做的‘紙甲’,對于弓箭的防護相當有效。

  而李鴻星讓人做的布甲只有前面半身,對他而言,真正的勇士后背是不需要防護的。這樣的布甲要比紙甲和鐵甲更不怕水,更主要的是制作簡單,方便易學,只要會納鞋底的農村婦女就會制作,更主要的是成本低廉,都是些廢棄破舊的破布制成,比布面甲和鐵甲要便宜多了,正適合大規(guī)模普及。

  而且這種布甲只有前半身,只能護住正面的胸前,相對重量也就自然輕下來了,全重也只在十斤左右。另外也不用分人的大小,無論高低胖瘦,都可以穿著布甲。另外還可以與別的盔甲重合使用,比如在棉甲、皮甲、鐵甲的外面再套上一件布甲,也不太影響行動的。

  況且布甲的防護力也不差,對于遠距離弓箭的防護較好。特別是胸前在墊上硬木板或者薄鋼板后,即使近距離的砍殺,也有一定的防護能力。要知道,在近代的抗日戰(zhàn)場上,日本鬼子就是在胸腹部裹上厚帆布,來與中國軍隊進行肉搏拼刺刀的。李鴻星心想,自己的厚布甲,而且胸前還可以插換護板,怎么地也要比日本鬼子的厚帆布要好的多。

  雖說這布甲制作簡單,但倉促之間,緊趕慢趕,幾日之內,也僅做好了三百余套。李鴻星一看,三百余套也算夠用了,就先發(fā)放給長槍兵們,剩余的就不急著趕工了,再慢慢制做了。

  李鴻星此次準備以雷霆之勢,一舉拿下石家堡,不僅要打的漂亮,關鍵還要少死人,當然了,已方要是能夠不死人那就更好了,這樣才能夠一舉鎮(zhèn)服當地的士紳大戶們。

  為此,李鴻星又準備了五日,待一切都準備妥當,又挑選個風輕日暖之時,剛好這一天是二月二龍?zhí)ь^。其親率戰(zhàn)兵七百,新兵和鄉(xiāng)兵六百,輜重兩百,外加一百工匠營,共一千六百余人,浩浩蕩蕩的駛離平洛驛,殺向石家堡。

  平洛驛站外,李鴻星辭別了眾人,領著劉志勇,身旁還跟隨著團莊堡的張堡主,率領大軍,沿平洛河一直南下前行。等到了望賊關后,在匯合此地的張海,合兵一處,殺向石家堡。

  平洛驛距石家堡也就三十余里,雖道路艱險,但還是在日墜西山之前,趕到了石家堡外。隨后就安營扎寨,封鎖路口,修建炮臺,挖掘陷阱,將石家堡先圍困起來。

  當營地正在修建之時,就見附近長壩鎮(zhèn)的鄉(xiāng)紳大戶們,紛紛前來勞軍慰營,李鴻星見狀,則直接讓團莊堡的張家主前去接見了,他則帶人四處巡視去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