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卿,朕似乎不記得曾下過這樣的旨意。”皇帝與柳毅情同手足,對他皮里陽秋的行事風格再熟悉不過,有意要刁難他一下。
“陛下在靈武臨危登基之初,與臣曾有一番關于任哪位皇子為帥的奏對,當時裴大人、李大人俱在場,陛下難道忘了嗎?
陛下當時意欲任命建寧王為天下兵馬元帥,臣以為亂世之中,天下兵民唯以元帥之命是從,如以建寧王為帥,則儲君威權(quán)必受其侵削,不利朝局穩(wěn)定,因此建言命太子為帥。
陛下采納了臣的意見,卻又……”
柳毅談起往事,侃侃而言,仿佛此事就發(fā)生在昨天,裴百藥和李進忠聽了,都連連點頭稱是。
“柳卿不必說了,朕當年確說過請你多留意太子身邊的話?!?p> 經(jīng)柳毅一提醒,皇帝恍然想起這段往事,只是當時他同意任命太子為帥后,又對柳毅說起擔心太子一朝兵權(quán)在手,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要柳毅在太子身邊布下眼線的話今日不宜提起,因此,急忙打斷了柳毅。
“謝陛下成全?!?p> 柳毅向皇帝深施一禮,沖著皇后繼續(xù)說道:“娘娘不是很關心夏氏是如何離而復歸,潛入東宮的嗎?
臣現(xiàn)在就請出第二個證人,讓他給娘娘說說吧。”
說罷,朝殿外叫道:“慶則,進來吧?!?p> 太子右庶子曾慶則應聲而入,他與林樹年紀仿佛,卻生就了副女人相,細腰削肩,白皙的瓜子臉上一對鳳目,顧盼間足以令男子消魂。
芙蓉已經(jīng)暗中查訪得知,就是這個曾慶則,于三年前親手將夏嬤嬤安排進了東宮花坊。
她目前正在命人繼續(xù)追查他與楊氏一門的淵源,不曾料想他卻是柳毅的人,看來當年以布衣之身掌控朝局,卻又功成身退,隱匿于江湖的柳毅并沒有真正歸隱,朝堂上至今仍不知有多少人暗中聽命于他。想到這兒,她不禁擔憂地望了皇后一眼。
“你退下吧?!?p> 皇帝并不給曾慶則說話的機會,今天的事令他隱隱生出些不安的情緒。
皇后一心要致太子于死地,其理由他雖不認同,卻還知曉、了解。
而太子先是借景云叢奉旨探視之機,反咬一口,向自己挑明元旦宮案是皇后設局陷害,又引而不發(fā),誘使皇后亮出幾乎所有的底牌,卻于暗中悄悄請來柳毅這位神仙,其反擊之勢倘若任其展開,非但皇后難以下臺,就是自己也會被太子牽著鼻子一步步走入他的彀中。
這份深沉的心機和縝密的布局足以讓他這位貴為九五至尊的父皇望塵莫及。
皇帝自認并不笨,尤其他一向都有意無意地在避免落入這場宮斗的局中,更使得他對搏弈雙方的一舉一動都看得格外清楚。
“皇后,朕著實的有些乏了。柳卿仙蹤難得現(xiàn)身長安,正好為朕參詳參詳北線戰(zhàn)事,查案的事就交給李進忠、芙蓉他們,仔細查實后再行處置,如何?”
他好像漫不經(jīng)心地瞟了剛剛溜回殿中的楊全義一眼,打著呵欠問皇后道。
皇后也非頭腦愚笨之人,明白就眼下的情形而言,皇帝肯出面息事寧人,對自己不無益處。
但她一夜間幾乎打光了手中所有的牌,卻一無所獲,這口氣實在難以下咽,于是語含挑釁地沖著柳毅道:“柳先生一開口就搬出陛下來,本宮如再不識抬舉,這問案的只怕要在先生的伶牙利齒下變成被查的啦。”
說著,她竟起身跪在皇帝面前,嗚咽著說道:“陛下要殺臣妾,只須三尺白綾便可,用不著費這么多的周折?!?p> 皇帝懊惱卻無奈地示意楊全義上前扶起皇后,責備道:“皇后與朕本是一體,當著臣下的面,何出此荒唐之言!楊全義,扶皇后回宮去吧?!?p> 皇后一把推開楊全義,手指太子,向皇帝哭訴道:“臣妾在陛下面前險些被人毒死,無論嫌犯、證人均出自東宮,今日陛下不為臣妾主持公道,他日臣妾必死無葬身之地啊,陛下!”
她終于說出了久埋心底的肺腑之言,在場眾人聽了,無不動容。
裴百藥跨前一步,拱手道:“皇上,臣忝居中樞,以為今日之事廢儲固不可行,然太子行為失檢已是確鑿無疑,如不略施薄懲,恐怕上難以慰娘娘之心,下不足以塞百官之口,不知柳兄是否贊同裴某之言?”
柳毅深知皇帝對于皇后,與其說是忍讓,不如說心存畏懼,其中大半原因在于張氏一族及其門生故舊遍布朝堂內(nèi)外,掌握著朝廷命脈。
就拿這位百官之首的中書令裴百藥來說,他雖自命為朝中清流領袖,一向不涉內(nèi)廷紛爭,且身為太子太傅,與太子有師生之誼,但他的小兒子娶了皇后的侄女為妻,自不會眼看著皇后身陷窘境而不施以援手。
聽到裴百藥放著身邊的景云叢、李進忠兩位勛戚重臣不問,單單征詢自己的意見,柳毅只得苦笑一聲,低頭不語。
就在這時,謝良臣又一次急匆匆走了進來,向皇帝稟報道:“陛下,宮門外有斥候持露布報捷?!?p> 皇帝精神為之一振,旋即用狐疑的眼光瞄了皇后和楊全義一眼,吩咐道:“快,叫進來。”同時,示意皇后歸位坐下。
果然,沒過片刻功夫,一名軍中斥候手持一面露布隨謝良臣跑進殿來,單腿跪地朝皇帝叩首道:“報,王師已于昨日收復龍門,殲敵五百,生擒叛軍駐守龍門主將危定國?!?p> 景云叢聞得此訊,禁不住喜道:“危定國乃叛酋危不全族弟,勇冠三軍,昔日河中一戰(zhàn),曾連傷我三員大將,不想今日一朝就擒。臣恭賀陛下?!?p> 皇帝也十分高興,問那斥候道:“是何人擒住的危定國?我王師之中竟有如此的猛將!”
斥候回道:“回皇上,是張大將軍親臨陣前,與危定國大戰(zhàn)四十回合,揮刀將危定國劈落馬下,生擒回營?!?p> “哦?”
皇帝驚喜地望著皇后。
“張諒一向值守宮掖,驟然受命臨敵,竟這般驍勇。李進忠,差人到軍前傳旨,賞張諒金甲一副,命穎王收復東京后將有功將士具折奏上,論功賞爵?!?p> 他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面色一沉,又道:“太子行為乖張,約束宮人不力,且國有危難之時,不思為君父分憂,擅聚宮僚,宴飲嬉戲,甚負朕望,自即日起停用東宮印信,待有司對元旦逆案勘合完備后,再行處置?!?p> 皇后見自己預留的最后一張牌果然奏效,和楊全義四目相對,忍不住心里暗念了句“阿彌陀佛。”
卻聽皇帝接著不經(jīng)意地問斥候道:“昨日收復龍門,為何今夜捷報才至啊?”
斥候還算機靈,抬頭看了看楊全義,信口道:“驛馬被狼所驚,誤入歧途,因此耽擱了時辰,請皇上恕罪?!?p> 皇帝又打了個呵欠,瞪一眼站在階前臉上猶帶不平之色的太子,問柳毅道:“柳卿,你覺得朕處置得如何呀?”
柳毅誠惶誠恐地躬身答道:“陛下一言九鼎,豈是臣敢妄加評說的?夏氏確系臣奉旨安排入東宮暗中護持太子,她如有罪,請陛下先治臣的罪?!?p> 皇帝“呸”了一聲,嗔罵道:“老東西,也不分場合,只一味地和朕繞彎子、打誑語。你既是奉旨而為,朕如何治你的罪呀。夏氏仍交給你,再有閃失,小心朕將你拘在宮中做個宦者。”
柳毅見夏嬤嬤仍跪在階前一動不動,遂上前喚道:“陛下圣明,嬤嬤還不謝恩?!?p> 邊說邊伸手去扶她起來,誰知手上才一用力,夏嬤嬤竟整個人仆倒在地,柳毅急忙俯身看時,只見夏嬤嬤面色發(fā)青,身子僵硬,顯是已氣絕多時。
殿內(nèi)眾人無不大驚失色。李進忠雙眼含淚,撲上來抱住夏嬤嬤的尸體,沖太子喊道:“殿下,老姐姐死的冤枉??!”
太子抬起腳,將趴在夏氏身旁的劉才人踏在足下,咬牙切齒地沖皇后吼道:“你為何要如此逼我!”
皇后也料想不到夏嬤嬤為了洗脫太子謀逆的嫌疑,竟不惜服毒自盡,一驚之下,有些失了方寸,紅著臉辯解道:“她,她這是畏罪自殺,怨不得本宮?!?p> 當?shù)顑?nèi)一片慌亂之時,只有景云叢頭腦保持著清醒,他不待皇帝下旨,即對謝良臣命令道:“立即遣散殿外眾人,令禁軍守住宜春宮四周,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p> 又轉(zhuǎn)身向皇帝奏道:“此為不祥之所,請陛下移駕偏殿,再作計議。”
皇帝被眼前這一幕嚇得心驚肉跳,聽到景云叢的話,才要起身,耳邊又傳來芙蓉的驚叫:“劉才人也死了!”
眾人循聲看去,只見被太子踩在腳下的劉才人雙眼暴凸,眼角、嘴角都淌出血來,也已魂歸天外。
李進忠怒喝道:“來人,將楊全義和芙蓉拿下!”
殿外值守的禁軍聽到大將軍下令,蜂擁而入,但驟見殿內(nèi)如此情形,也都遲疑著不敢上前拿人。
“李進忠,你要造反不成!”皇后知是芙蓉趁亂將劉才人滅了口,出言喝止道。
柳毅重重地嘆了口氣,站起身勸李進忠道:“李兄,今日之事已成死局,往前一步必墜入萬劫不復之地,千萬莫要意氣用事才是?!?p> 說罷,又拱手向皇帝說道:“臣懇請陛下移駕,許臣單獨進奏,以解燃眉之急?!?p> 皇帝驚懼的目光從殿內(nèi)眾人身上一一掠過,最后落在了皇后身上。
良久,他才有氣無力地開口說道:“皇后,朕上次親眼見人斃命,還是在鳳翔軍中,當時你也在,很好,很好……”
說著,站起身,腳步踉蹌著邊向外走,邊口齒不清地吩咐道:“李進忠,引朕到偏殿去,柳卿,隨朕同去?!?p> 裴百藥悄悄走近皇后,顫聲問道:“娘娘,皇上他這是?”
皇后猶在回味皇帝方才的話,心中五味雜陳,怔怔地答道:“皇帝他,好著呢?!?p> 正月十六新年開朝第一天,百官齊聚含元殿,聆聽到的不是皇帝陛下洋洋灑灑的新年訓諭,而是再簡單不過的一道詔旨:停用太子印信,命太子以待罪之身率軍一千駐守同州。
朱藤紫驄
由于本人的疏忽,4月3日上傳的兩章出現(xiàn)了重復現(xiàn)象,有熱心讀者提出后,現(xiàn)已改正,特此致歉。 本章是書中的第一個大的高潮部分,本人誠摯歡迎您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