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的勸解,汪直都沒聽進去,居然還和海盜聯(lián)手,葉碧川、謝和、方四溪見汪直羽翼豐滿,和他的關系有點貌合神離了。
葉碧川、謝和、方四溪見他們勸不動汪直,并讓徐惟學、風四娘轉告汪直,好自為之,以后有什么事,還可以找他們。
徐惟學也是勸不了汪直,不久之后,徐惟學也和葉碧川三人回到了廣東。
風四娘一直將自己視為汪直的女人,她一個姑娘,早晚要嫁人,也不想賺那么錢,只想結婚生子,相夫教子,平平安安過一生。
既然勸不動汪直,她只好陪伴在他身邊,凡事給汪直一個建議參考,多加叮囑,避免因為貪財,毀了一生。
漸漸地,風四娘退居幕后了。
東瀛扶桑軍閥之間戰(zhàn)事不斷,急需藥品、生活物資。
汪直利用許棟的有利條件,膽子越來越大,將浙海、閩海、粵海貿(mào)易統(tǒng)統(tǒng)控制在手,來往東洋貿(mào)易,大賺戰(zhàn)爭錢。
如此肆意妄為,大明朝廷自然震動,于是派總督朱紈率軍進行剿滅。
朱紈一到寧波,秘密派人監(jiān)視海盜、海商一舉一動,一邊訓練水軍,籌集船只,就等海商、海盜在雙嶼港進行貿(mào)易,然后全面出動,包圍雙嶼港,沖上市集,一舉殲滅。
當明軍突然出現(xiàn),那些海盜、海商毫無防備,匆匆忙忙之中,與明軍展開一場血戰(zhàn)。
這一戰(zhàn),刀光劍影,喊殺震天,火光通天,海盜、海商戰(zhàn)的戰(zhàn),逃的逃,最后被明軍剿滅,搗毀雙嶼港貿(mào)易,擒殺福建大商人李光頭。
許棟海盜集團被明軍擊潰,許棟逃到廣東,被明軍所獲,最后斬殺鬧市中。
徐惟學聽說汪直集團出事了,擔心好兄弟的安危,從廣東回到東瀛扶桑,再次勸誡汪直收手。
許棟的死,對汪直打擊很大,汪直發(fā)誓要為許棟報仇雪恨。徐惟學見勸不動汪直,于是,提出為他分擔一些擔子,替他管理商船。
國不能一日無主,汪直在無奈之下,汪直只好以金塘島馬跡山為據(jù)點,招募亡命之徒、建造巨船,繼續(xù)擔負起許棟海盜事業(yè)。
有了自己的組織,汪直大肆走私,有時候還搶劫,財富與日俱增,并且,他還通過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的交易,獲得了大量槍械,同時,改造兵器廠,海盜團隊由此迅速擴張,多達五千多人。
有了這些人,有著如此眾多的先進火器,汪直在海上橫沖直撞,所向披靡,徹底壟斷了海上貿(mào)易和軍火生意,無人敢敵。
就連大明海防明軍,看到汪直船隊,嚇得不敢迎戰(zhàn)。
要知道,在當時,東瀛扶桑最大的軍閥,人數(shù)不過三千來人,不僅人數(shù)上和汪直相差太遠,武器裝備上也差了一大截。
這些人見汪直勢力擴大,不敢得罪,反而積極求好。
因為這些軍閥很清楚,汪直是個生意人,他在東瀛扶桑擴充兵力,哪個軍閥敢不聽他的,汪直就將火槍賣給他的敵人,讓他的敵人干掉軍閥。
或者,直接聯(lián)合軍閥滅了他。
以汪直的兵力,誰人不服,誰人得罪?
不過,許棟的死,對汪直刺激很大,他既要賺錢,還要擴充兵力,不時派船只騷擾大明沿海各州。一是為許棟報仇,二是為自己爭取在大明的貿(mào)易港口。
在汪直看來,賺錢才是主要目的。他要“要挾官府,開港通市”。
他一邊打掉東瀛扶桑反對他的人,一邊要稱霸海上,但凡不聽他的,汪直堅決消滅。
其中,大海盜盧七、沈九、陳思盼在浙江等地非常囂張,不聽汪直命令,還常常和汪直作對。
汪直早就想滅掉這些人,移巢烈港,開展貿(mào)易往來。
大明一些地方官員對這些海盜也是痛恨萬分,一心想滅了他們,只可惜水軍力量不及海盜,他們長驅(qū)直入,在海上飄來飄去,非常靈活。
現(xiàn)在,汪直想在大明沿海設港開市,這些地方官員也清楚地認識到,閉關鎖國是有缺陷的,但他們官小低微,對于朝廷國策,根本說不上話,于是默許‘私市’。
這種默許,是有條件的,他們要‘以海盜制海盜’,只要汪直滅了盧七、沈九、陳思盼等海盜,這些地方官員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默許汪直私下建市,發(fā)展貿(mào)易。
汪直對這些地方官員的默許,抱有極大的期望,于是他主動配合官府,積極平定盧七、沈九、陳思盼等海盜,維持了沿海秩序,逐漸確定了自己在‘海上霸主’的位置。
汪直也試圖在舟山瀝港重建雙嶼港的繁榮。
不久,為徹底消滅海盜,打擊,在海道副使李文進邀請之下,汪直帶領自己隊伍,聯(lián)合明軍把總張四維擊敗一股??埽@海船兩艘。
這一戰(zhàn)算是小勝,但決定了汪直在大明設港開市的信心。
不久,汪直帶領人馬在定海主持開市。
汪直有幾大船團,代表船團長有徐惟學、毛海峰、徐元亮、葉宗滿等人。
汪直開市之后,其部下可以堂堂正正地在蘇州、杭州等地與百姓進行買賣,百姓也樂意與汪直商船交易。
但是,汪直一心向海外擴充勢力,有些部下當海盜慣了,身上一些陋習很難改變,這些人常常襲擊沿海居民。
更有些人聯(lián)合福建和廣東的海盜,搶劫商船,騷擾海疆。
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汪直部下徐海,和福建的蕭顯、鄧文俊、林碧川、沈門、廣東的何亞八等,引導海盜襲擊大明內(nèi)地。
這事讓汪直很難堪,也讓地方官員很尷尬,大明朝廷認為地方官員縱容海盜、讓倭寇肆意妄為,于是下令禁止出海,禁止設港建市,開展貿(mào)易,甚至一些地方官員遭到罷官免職。
大好形勢,因為汪直無法約束自己部下,被朝廷定性為主使和策劃了這些‘入寇’事件,再加上無法徹底剿滅海盜,明朝對汪直失去信心。
這是一次說不定可以改變明朝國策,提升國力,延續(xù)明朝歷史,改變歷史進程,取消禁海政策的一次機會,因為幾個海盜,就這樣被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