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唐門師姐在大唐

第三十四章 端午佳節(jié)

唐門師姐在大唐 白絕風(fēng)華 3473 2017-05-27 11:40:00

    會館,原本應(yīng)該是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所帶來的產(chǎn)物,如果沒有唐一笑突然橫插一腳的話,最早出現(xiàn)的時間應(yīng)該是在明朝,北京的蕪湖會館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會館,而不是出現(xiàn)在開元二十八年的東都洛陽。

  唐一笑將開業(yè)的日子,定在了五月初六,也就是端午佳節(jié)之后,算是蹭了個熱度。

  早在端午節(jié)的一周之前,唐一笑就開始了鋪天蓋地的宣傳,掛條幅,發(fā)傳單,灑優(yōu)惠券,還花了大價錢把會館的特色和優(yōu)勢印成了小冊子,附著一塊帶著奇特花紋的鐵牌,送去了全洛陽有頭有臉的人物府上,而這些在唐朝人看起來十分新奇的玩意,一時間,又是掀起了瘋狂的熱議。

  “聽說了嗎?一/品樓要改名字,叫摘星、摘星會館了!”

  “不是吧老王,你是不是好幾天都沒出門了?這消息也太過時了吧!現(xiàn)在全城都傳遍了,說是大都督和刺史大人親自派人給各個官員和員外送的帖子,不知道到時候得是多大的場面哩!”

  ……

  “誒老張,你搶到了嗎?搶到了嗎?”

  “搶到了,我搶到了!”

  “你搶到多少錢?”

  “嘿嘿……”老張露出了略微靦腆的笑容,“二百文?!?p>  “不是吧,我才搶到五十文!”

  “老劉,你搶到五十文就知足吧,我聽說綢布莊的陳掌柜才搶到五文錢,差點沒當(dāng)場哭出來!”

  “哈哈哈……”

  不要誤會,這里并不是大宗搶劫事件的案發(fā)現(xiàn)場,事情的起源在于,南市一品摘星樓的大掌柜唐一笑為了慶賀端午佳節(jié),做了許多張不同面額的“優(yōu)惠券”,說是在南市的一品摘星樓開業(yè)的半個月之內(nèi)拿著這“優(yōu)惠券”去,就能減免優(yōu)惠券上的面額,頓時引起了無數(shù)百姓的瘋搶。

  其實若是一般的店鋪搞出這樣的活動,他們可能會覺得新鮮,但是絕對不會如此瘋狂,可誰讓發(fā)出這種“優(yōu)惠券”的地方是一/品樓呢?現(xiàn)在一/品樓可以說是全洛陽的新貴,層出不窮的炒菜,讓人拍案叫絕的招牌菜,更別說還有讓洛陽的大人們都大打出手的牡丹宴,能在一/品樓吃上一回,那可真是夠夸口個把月的了。

  唐一笑費盡了心思,才算讓熱度沒有因為一/品樓的“搬家”而過多地消退,而直到端午節(jié)到來,唐一笑才算是從緊鑼密鼓的宣傳和準(zhǔn)備中緩過一口氣來。

  ……

  七天之后,五月初五,端午佳節(jié)

  “大都督,今天可是端午佳節(jié),您這穿得也實在是太寒摻了點吧,怎么說您也是御賜的河南道行軍大都督,置辦幾身衣服的閑錢總還是有的吧,實在不成,唐某出錢,給大都督置辦兩身,還能換著穿,怎么樣?”

  唐一笑的半張臉都藏在面具后頭,可這話里面打趣揶揄的意味卻是怎么都藏不住的,顯然這些日子也實在是忙壞了,找個能喘氣的功夫可真不容易。

  “哈哈!唐掌柜的富裕程度,胡某人還是知道的,不過你可別小看了我這件衣服,這可是從高密郡托人帶過來的,正經(jīng)的大師級手筆!”

  唐一笑聽他說得厲害,忙又去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就是普通的麻布衫,和平頭百姓穿得是一點不差,倒也不是唐一笑故意說的“寒摻”,但也絕對稱不上是大師級手筆。

  “唐某眼拙,實在辨認不出這是出自哪位大師手上,勞煩大都督稍稍透露一二?”

  唐一笑篤定了他是故意打趣她,報剛才她的調(diào)戲之仇,她就不信,一件麻布衫,非絲非稠,還真能是什么大師的手筆?

  “杜漫新杜大師,你總聽說過吧?!?p>  “杜漫新……”唐一笑嘴里念叨著,一邊無意識地答話,“聽說過……在哪兒聽過來著?”

  那邊胡不歸已經(jīng)忍不住哈哈大笑,“你們唐門的情報工作做得不錯啊,連我娘的名字都聽過,哈哈哈……”

  這時唐一笑才突然想起來,胡不歸母親的名字正是叫杜漫新!

  一時間,只覺得好氣又好笑。

  可仔細想想,唐一笑又有些笑不出來。可能是前些日子神經(jīng)繃得太緊,今天和胡不歸來游春時,說話就變得太過隨意,也不知道胡不歸是否是存了試探的心思。一直以來,唐一笑都有意識地告誡自己,可以外松內(nèi)緊,切勿交淺言深,可直到現(xiàn)在她才發(fā)現(xiàn),她實在是和他走得太近了些,連本該有的戒備都放下了。

  “唉,你總是想得太多,我其實當(dāng)你是朋友的?!?p>  胡不歸嘆了口氣,不似方才那般開朗,眼瞼低垂,腳下的每一步都走得沉穩(wěn)有力,身形也是高大挺拔,可唐一笑卻是看得清楚,這一刻,胡不歸很疲憊,也很寂寞。

  “我在隴右待了二十五年,生在大漠,也長在大漠,直到兩年前,我才奉旨來了這兒,陪我來的,只有我的十二個親兵……在洛陽,我沒有一個朋友,只有希望我留在這兒的,和不希望我留在這兒的。唐一笑,我當(dāng)你是朋友的?!?p>  或許是大漠的漫長時光讓胡不歸說話太過直接,有或許是這兩年在洛陽的勾心斗角、爭權(quán)奪利讓他精通語言的藝術(shù),反復(fù)的這兩句話,竟像是兩記重錘,狠狠地敲在了唐一笑的心上。

  她想,他真狡猾,明明上一秒還想著要對他豎起戒備,可下一秒就有了想要和他一訴衷腸的沖動,偏偏他只是說了兩句話而已。

  “只希望日后,你莫要罵我不夠朋友才好……”想了想,唐一笑突然笑道,“其實有我這個朋友,也并非一點好處都沒有,最起碼你從此不必擔(dān)心,麻煩不來找你了?!?p>  ……

  唐一笑站在洛水旁,看著這繞堤的綠柳,還有往來無數(shù)的行人,和胡不歸隨意地說著話,心里卻在想,此時南方的河面上,定然是千舟齊發(fā),百舸爭流的浩大場面吧,可惜自己今年是看不見了,不過看不到聲勢浩大的賽舟,能來踏柳也是不錯的。

  在北方,端午節(jié)賽舟的規(guī)模是遠遠也趕不上南方的,一是因為北方不似南方那般水系豐富,江河湖泊連成一片,因此能夠負擔(dān)大規(guī)模賽舟的大河并不多。第二則是因為,黃河的水文特點與長江不同,黃河雖然是我國第二大河,但含沙量大,不少地方都形成了地上懸河,很難行船,尤其是現(xiàn)在并非黃河的豐水期,自然不足以支撐數(shù)目過多的賽舟。

  當(dāng)然,雖然不能賽舟,但借黃河與運河連通之便來祭祀祖先還是可行的,不過今年也不同以往,洛水上卻是一艘船都不見。

  “我聽人說,約是十天前,陜郡太守韋堅曾上疏朝廷,說今年夏至之后,一定會有一場極大規(guī)模的水患,朝廷應(yīng)立即征調(diào)大量軍力、民力,修復(fù)河道,提前構(gòu)筑堤壩,否則輕則行船有失,重則可能有水淹長安之危,沒想到反對的人竟然會是皇帝,而最大的支持者則是李林甫?!?p>  唐一笑和胡不歸避開了人群,往人煙稀少的洛陽遠郊走去,而看著洛河的水面上干干凈凈,一艘行船也無,唐一笑卻是說了一段看似毫不相關(guān)的話。

  “陛下反對,我是一點都不奇怪,可李林甫為什么支持,我也是一點都想不明白。”

  “韋大人上書說,兩京地區(qū)的天氣甚是異常,自入春以來,不曾見過一滴雨水,又和尋常春旱不同,卻是和貞觀十一年的那次水患的征兆完全一致。那次水患,洛水泛溢,直接淹沒了半個洛陽城,相鄰各州郡皆是難以幸免,可謂是震驚天下。而那次水患之后,太宗大規(guī)模整修洛水河道,洛陽今后的安全才得以保證,也正是因為這樣,韋大人并不擔(dān)心洛陽的安危,而是擔(dān)心西都長安,這才一連上了十七道奏疏,希望皇帝暫移東都,實在是耿耿忠心,可惜……”

  “可惜什么?”

  唐一笑不愿再說,只是翻了個白眼,“剛才不知是哪個說,‘陛下反對,我是一點都不奇怪’,你這心里頭比我明白,倒叫我來說,真是狡猾之極?!?p>  唐一笑究竟“可惜”的是什么,兩個人心里頭都清楚,只是有些話不能拿到面上來說罷了,點到為止。

  其實也不難想,韋堅本是一片忠君愛國之心,希望能夠防患于未然,并且最大限度地保全皇帝的安全,可惜的是,皇帝并不領(lǐng)他這個情,因為當(dāng)下的形勢,皇帝是絕對不能也不敢離開長安的。

  首先,唐朝歷代皇帝所依靠的終極力量和最堅實的后盾,都來自于關(guān)隴集團,或者我們可以把太原和長安稱之為皇帝的大本營,在現(xiàn)在這個正是多方力量互相角逐爭斗的時候,皇帝怎么敢離開自己的大本營呢?雖然孫思邈的出現(xiàn),使目前佛道之爭變得看似平靜,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佛門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國運的爭奪,只不過佛門內(nèi)部也有分歧罷了。

  佛門之中,有的人認為李隆基并非無藥可救,希望能將李隆基拉攏到佛門這一邊來,或者一力壓制道門,希望李隆基在絕對力量面前向佛門低頭,那么佛門將會迎來一個空前的盛世;而也有的人認為,李隆基實在是頑固不化,應(yīng)該放棄他,轉(zhuǎn)向其他的皇子、王爺,從他們之中挑選出佛門爭奪國運的人選,再找一個合適的機會讓李隆基退位。

  因此,韋堅的“暫移東都”的提議,觸犯了皇帝的根本利益,自然只能變成了“可惜”。

  第二,按照慣例,皇帝如果移駕東都,那么就該留太子在西都鎮(zhèn)守,而這個想法顯然不在皇帝的考慮范圍內(nèi)。太子李亨如今羽翼未豐,在長安更是勢單力孤,不足以和李黨相爭,若是被佛門抓住這個機會,動些手腳,甚至直接將太子斬落馬下,再想找一個能夠和李亨媲美的,恐怕就很難了。

  這兩點理由,都使得皇帝根本就不可能同意韋堅“暫移東都”的提議,何況雖然自古便有“八水繞長安”之說,但從未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的水患,決口之地也向來不在長安,而皇帝也曾召來太史局問過,太史局也稱今年必定風(fēng)調(diào)雨順,不會有洪災(zāi)水患之危。

  原本韋堅也是一片好意,提前預(yù)防也是有備無患,可惜的是于政局無益,所以只能被皇帝怒斥駁回,灰頭土臉。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