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棋子
第一二一章棋子
最后,他決定一反常規(guī),采用“東守西攻”之策。
這個策略的要點,便是集中優(yōu)勢兵力于一路,重點突破云貴,直搗南明大后方。
只有避實擊虛,首先擊潰大西軍余部,奪取了他們的礦場,才能徹底遏制那支神秘隊伍火器的優(yōu)勢,澆滅其膨脹之勢。
果能如此的話,那么,屆時憑借兵力的優(yōu)勢,便能把這區(qū)區(qū)數(shù)千精銳淹沒。
為此,哪怕另一路暫時節(jié)節(jié)敗退、丟城失地,也在所不惜。
……
南京,明故宮西側(cè),原明五軍都督府衙門。
洪承疇甫一抵達,便以此地為總督府,緊急召集各路將領前來議事。
南京,六朝古都,古稱石頭城、秣陵、建業(yè)、建康、江寧、金陵。
元朝時,這里曾改稱為集慶路。
朱元璋攻占此地后,改為應天府,后定都于此,改稱京師,并以周邊京畿地區(qū)為直隸,以開封為北京,以老家鳳陽為中都。
自此,南京,成為了當時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明初時,這里人口約有七十萬,到明代中葉,更高達一百二十余萬,是當時中國,乃至全世界規(guī)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歷時二十七年才竣工的南京明城墻,更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城內(nèi),玄武湖畔,雞籠山麓的國子監(jiān),曾多達近萬學生,其中有很多留學生,來自日本、朝鮮、安南、暹羅、占城、琉球等國。
十里秦淮,是南京城繁華所在。
有點搞笑的是,一水相隔河的兩岸,一邊是南方地區(qū)會試的總考場——江南貢院。
對岸卻是教坊司——名伎聚集之地,明末的秦淮八艷,名聞遐邇。
從此,秦淮河兩岸,集市云集,人流如織,經(jīng)濟繁榮往往伴隨著文化的發(fā)達,詩詞、書畫,都開一代之風。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奪了親侄兒朱允炆的帝位,改元永樂。
十九年后,朱棣正式遷都北平,改稱北京,將河北、天津一帶稱為直隸,將南京改為留都,原直隸地區(qū)改為南直隸,并保留南京六部等中央機構,實行雙京制。
萬歷年間,西方傳教士利瑪竇游歷中國,在《利瑪竇評傳》中,他寫到:“目睹南京這座大城,未免眼花繚亂……南京城極其雄偉壯觀,本朝開國皇帝洪武,把它造成奇跡,東方所能見到的一切,都無法望其項背……”
后來,訪問北京之后,他又將北京與南京作了一番比較:“此一城市之規(guī)模,其房舍之布置計劃,公共建筑物之結構,以及防御工事等等,均遠遜于南京……”
終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不僅北京一地所有的吃穿用度,均由此地籌集起運,甚至鄭和七下西洋的船廠,都設在了此地。
1644年二月,李自成急攻北京,有人向明思宗朱由檢建議遷都南京暫避,朱由檢卻對眾臣極度失望,而決意殉國,自縊于煤山。
同年五月,江北四鎮(zhèn)擁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改元弘光,建立了第一個南明政權。
次年,清軍兵臨江南,攻陷南京后,改南京為江寧,將南直隸地區(qū)改稱為江南省,明故宮改為八旗駐防城,設置將軍及都統(tǒng)二衙門于其中,使整座建筑群遭到了很大破壞。
從此,南京成為了統(tǒng)轄后世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軍民政務的,兩江總督署駐地。
南京故宮,雖已年久失修,又遭破壞,仍是一座極為龐大宏偉的建筑群,內(nèi)為宮城,外為皇城,在宮城前,有端門、承天門和金水橋,形成一個T字型廣場,廣場東側(cè),為五部辦公地(刑部除外),西側(cè),則為五軍都督府。
……
洪承疇老謀深算、為人謹慎,他不敢入宮居住,只選擇了原五軍都督府,作為自己的總督府。
待各路將領抵達,洪承疇與他們會商許久,明確了戰(zhàn)略設想后,便下達作戰(zhàn)部署令,并三令五申,切勿違反懷柔之策,嚴禁再次屠城。
各路將領中,好幾位都是坐鎮(zhèn)一方的諸王大吏,爵位遠高于他,但因洪承疇手握尚方寶劍,眾王爺?shù)故呛芙o他面子,都聽命行事。
這次,順治確實很支持他,不僅答應他重新啟用了吳三桂,與漢八旗將領李國翰一起率軍入川,還加派了滿族勇士——敬謹郡王尼堪,前來助陣。
這個尼堪,可是個大有來頭的人物。
他是努爾哈赤之孫,原為親王,曾是清初理政三王之一。
清軍入關的時候,尼堪在與李自成大順軍的作戰(zhàn)中,立下了不小的戰(zhàn)功,擊敗李自成,平定河南后,他又跟從豫親王多鐸渡江南下,攻打南明的弘光政權。
很快,南京被攻破,他親自領兵追擊,在蕪湖抓獲了朱由崧,隨后,他又揮師向東,攻打江陰。
江陰縣城,原本已經(jīng)陷落,但因抵制剃發(fā)令,在抗清三公的帶領下,當?shù)孛癖姂嵢黄鹆x,獨守孤城八十一天。
在二十多萬清軍,攜兩百多門重炮圍攻之下,全城百姓英勇奮戰(zhàn),寧死不屈,共殺死了清軍三個王爺,十八員大將,擊斃清兵七萬五千余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
最終,全城近十萬人全部殉節(jié),無一人投降,僅五十三人躲在寺觀塔上,才保住了性命。
加上清兵在城外屠殺的七萬多人,此役,共犧牲百姓十七萬余人,江陰城,因此而被譽為“忠義之城”。
而這個尼堪,正是當初參與屠城的清將之一。
順治三年,尼堪又隨豪格入陜,進攻漢中和四川,鎮(zhèn)壓張獻忠部義軍,在西充斬殺了張獻忠,與貝子滿達海一起,分兵平定了四川。
順治五年,尼堪又同英親王阿濟格一起,平定天津一帶的土寇。
順治六年,又為定西大將軍,討伐叛將姜瓖,被晉封為敬謹親王,不久,卻因為包庇阿濟格私自藏匿兵器一案,被降為郡王……
洪承疇把全軍三十多萬人,分為了三個集團。
其中,以西路軍為進攻箭頭,以中路軍配合佯攻,牽制明軍主力,而東路軍,則以堅守屬地為主。
西路軍吳三桂部,由一萬多漢八旗精銳壓陣,加上吳三桂自己的關寧鐵騎,以及眾多雜牌漢奸隊伍,總共糾集了十多萬人,作為進攻主力,在肅清川西地區(qū)的反清勢力后,兵鋒直指遵義。
中路軍,則由敬謹郡王尼堪親自出鎮(zhèn)長沙,麾下以一萬滿騎為主力,加上各種清協(xié)軍也有十來萬人,分兵駐守于郴州、永州、遂寧一線,直接威脅桂北重鎮(zhèn)桂林。
而東路軍,則仍由平南王尚可喜任主帥,麾下尚余五六萬人,以防守為主。
另有三萬多人分駐閩浙境內(nèi),以總督陳錦為首,專事打擊廈門的鄭成功,以及舟山一帶的朱以海部。
一應部署定當,洪承疇回內(nèi)院,令人把那位神秘人物請進來,這是他此次出征,極為重要的一枚棋子。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8-09-14/5b9aaf3cab143.jpeg)
倚天傲雪
提問:1、流經(jīng)幽蘭村的那條江是什么江? A、洛清江;B、洛江;C、柳江。 2、明中期始,錦衣衛(wèi)的最高首領是?A、左都督;B、指揮使;C、鎮(zhèn)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