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沉降,月明星稀。
江陵城內西北角一個不起眼的尋常院落中,那個扎著雙平髻,名叫雨兒的小丫鬟正端著一碗熱騰騰的銀耳湯,穿過幾道門廊,朝著一間燈火通明的廂房而去。
房門被推開了,一個素雅秀麗的身影正端坐于窗前的楠木案邊。
月色盈盈,燭光冉冉,共同勾勒出那精致唯美的側顏線條來——如畫的眉毛平緩舒展,透出一絲寧靜,修長的睫毛嫵媚有形,動人心扉,一雙黝黑明亮的眼眸正目不轉睛的看著楠木案上的那一卷竹簡,專注而又祥和。
精致的瓊鼻下一張櫻紅小嘴,在看到稱心的詞段時,紅唇微微的勾起,顯露出嘴角那一顆若隱若現的美人痣來,于淡雅素美中更增添了一份可愛靈動的氣質。
及腰的長發(fā)梳著垂云髻,雍然隨性,著一身月白曲裾深衣,朵朵絲線梨花綻放其上,頗顯幽靜清雅。
皓腕平伸,一支纖細的玉管紫毫筆正執(zhí)在精巧小手上,指若蔥夷,修長白嫩,微微平動,一手雋永的小楷字跡躍然紙上,清新明麗。
“娘子,銀耳湯好了,喝一點吧,驅一驅寒氣!”
雨兒進了房后,在楠木案一側跪坐下來,將手上端的木盤放下,里面是兩碗還冒著熱氣的銀耳湯。
“嗯,放在這兒,你先去幫我把那一篇《墓田丙舍貼》取來!”
被喚作娘子的典雅少女抬起眼眸,含笑看了一眼坐在自己身邊的雨兒,聲音清麗,如同天籟。
雨兒“哦”了一聲,慢慢起身,看了一眼又低下頭去的自家娘子,邁著極為輕盈的步伐,來到了房中另一側的書架旁,開始翻找起那一篇《墓田丙舍貼》來。
雨兒剛剛找到,正準備折回,又聽到:“還有那一篇《胡笳引其三》也一并找來!”
雨兒聽罷,又開始翻找起來,片刻之后,方才抱著兩卷軸書,躡手躡腳的回到了楠木案旁。
端莊典雅的少女見雨兒取來軸書,擱下筆,抬起頭,笑了一笑后,端起碗,吹一吹熱氣,用調羹喝了一口銀耳湯。
“怎么樣?今日送過去的曲子被題了一個什么樣的名字?”
“撼江吟!”雨兒見自家娘子終于問起這個問題,高興的答道。
“漢江吟?”少女眉頭緊皺,臉上滿是疑惑。
“是撼動山河的撼,江騰萬里的江!不是漢江!”
“哦!撼江吟......”少女思忖片刻,方才舒展眉頭,露出會心的笑意,道:“雖然不及《浩瀚行》那般充滿玄理,但用詞的確精準,將曲中的那股氣勢完全展露了出來,甚妙甚妙!”
少女說完后,放下碗,展開雨兒剛剛抱來的兩卷軸書,置于案面上同時觀看著,片刻后,撤下《墓田丙舍帖》,提筆蘸墨,準備在小竹簡上臨摹《胡笳引》。
“娘子,雨兒有一事不能擅作主張,需要稟明娘子!”
蘸墨的筆鋒停頓在半空,少女側過頭看著雨兒,示意她接著說下去。
“葉郎君今日提出要前來拜會,雨兒不敢擅自做主,故而需要娘子給一個答復!”
少女聽罷,重新擱下筆,問道:“葉郎君可知我的真實身份?”
雨兒搖頭,道:“葉郎君只知是一個叫劉昶的郎君在給他送禮,他并不知道娘子的!”
“嗯!”少女點了點頭,一邊換下那篇《胡笳引》,將《墓田丙舍帖》重新擺在案面上,一邊說道:“過些時日我修書一封,你且送去就可!”
少女說完,重新提起筆,沾一點濃墨,開始臨摹《墓田丙舍帖》來,雨兒點了點頭,沒再多說話,只是看著自家小娘子來來回回換字帖,心中疑惑不已。
雨兒當然不知道,這兩篇字帖,雖然都是小楷,但風骨迥異,特色也截然不同,而最重要的是,書法察人,這兩篇字帖儼然是兩種不同人群的臨摹對象。
《墓田丙舍帖》出自后漢大書法家鐘繇之手,其小楷書法脫胎于隸書,方正剛直,蒼勁有力,轉頓果決,筆鋒銳利,字里行間充斥著陽剛之氣,因此而受到許多世家公子的追捧和臨摹。
而《胡笳引》則出自前魏女文豪蔡琰蔡文姬之手,其小楷字體雋永靈秀,圓潤飽滿,多為貴族女郎所喜愛。
她家小娘子一直臨摹的便是《胡笳引》,只是在給葉玄謄寫曲譜的時候,方才用鐘氏小楷,倘若要給葉玄修書一封,當然還是得用《墓田貼》里的楷書字體。
雨兒就靜靜守候在一邊,看著自家小娘子臨摹字帖,心中寧靜而又輕松,恍然間,她心中一愣,暗自道:“從前一直都叫小娘子,現在又要記得叫劉昶郎君,時間長了,雨兒是不是會忘了小娘子的閨名??!不行不行,小娘子的閨名一定不能忘,小娘子的閨名是叫劉愫,情愫繾綣的愫!”
想到此處,雨兒鄭重的點了點頭,又安下心來,全神貫注的看著那素美的身姿,想著要是能一輩子陪在小娘子身邊就好了,沒錯,她的幸福就是這么簡單......
*************
半個月后,南陽城內。
城內的修繕和難民的安置在蘭左使的安排下,仍然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江夏安山的守備也可以放下了,于是,奎字營于安山的守軍便調至了南陽以東的楊嶺隘口,只余一千守軍駐于江夏城內,以保障糧道。
五營軍的大本營也就暫時定在了南陽城,就在那座尚保存完好的宅邸之內。
而前不久,祖字營與安字營亦于商州和南陽之間會師,其時,南陽商州已連為一片,四營大軍十萬之師直逼洛陽。
今日,葉凌正于城外軍營之中研究兵法策略,對于洛陽地形,他一直是了如指掌,故而也不至于著急打探敵情,過多暴露己方。
只是從前真的不曾想過,有朝一日,自己竟會攻打洛陽城——這座華夏古城,晉國故都。
正拿起一卷竹簡,卻被一傳令兵忽然闖入帳內。
葉凌抬起頭,瞇著眼看著從帳外光亮之中走進來的傳令兵,俯著的身子這才慢慢直立。
“越王令!各營主偏將于酉時之前聚于主帥之帳,商與要事!”
那傳令兵利索的將命令帶到,待葉凌點頭之后,也抱拳的恭敬回一禮,便又迅疾轉身出了營帳。
酉時,葉凌葉常趕至城中主帥宅邸之中。
客堂之內,諸將都已就位,但隨著兩人最后走入大廳良久之后,仍不見越王開口,好似仍在等候一般,而安書武身旁也單獨留出了兩個席位。
葉凌再度環(huán)視大堂一圈,發(fā)現的確是該到的都到了——安字營主偏將安書文、安書武;林字營主偏將林瀟云、邵為;奎字營主偏將房奎、蘭致;再加上自己和葉常,左右使和越王,以往亦是這些人而已。
葉凌有些疑問,但觀察諸將臉色,卻都是一副意料之中的神色,個個正襟危坐,靜靜隨著司馬徽一同等候著。
正當葉凌不解之時,卻聽見一聲爽朗豪放的笑聲從宅院外門處傳來,那人身上重重的鎧甲隨著步伐發(fā)出的輕微“哐嗒哐嗒”聲,也漸漸傳入眾將耳中,由模糊變得清晰。
還沒步入大堂,葉凌便能清晰的聽到那沉穩(wěn)而厚重的腳步聲,而伴隨著那人踏入大門,屋外本就昏黃的日光瞬間消逝,因此卻顯得大廳內的燭光更加亮堂了。
那將軍個子不高,卻生得十分厚實,頭上的發(fā)髻整潔干凈,已有幾縷銀絲,一對鷹眉,濃而密實,眼睛此時因為笑意而投射出十分溫和的目光,眼角也因此堆滿了皺紋,鼻梁高挺,下顎的半尺胡須透著幾絲白意,隨著步伐上下起伏,一張有些干枯的嘴幾乎都要隱于濃密的胡須之中,看模樣,應當已年近半百。
一身灰白鎧甲,有些陳舊,內著棕色布衣,從頸部露出衣領,進門前便將戰(zhàn)盔取下,單手抱于懷中。
雖肩披紅色長袍,但那長袍卻似被火燒得破爛不堪,腰身以下已如敗絮,就連腰身以上,也有好幾個被火燒掉的破洞,大大小小,排布不一,不過那人也好似完全不在意這些一樣。
當然,最惹人注意的乃此人左腰上的佩劍,劍長三尺七寸,劍柄為青銅所鑄,呈灰黃色澤,柄上纏一紅色棉線包裹,劍鞘純紅,通身筆直,長有三尺,亦為銅制,雖未見此劍真身,但直覺告訴葉凌,這定是赤煉劍。
而那人身后緊跟著的另一將領,年紀較輕,卻也是而立之年,頭戴戰(zhàn)盔,一對濃眉,眼睛不大,直視有一股深邃之感,但此人卻生了一個娃娃臉,若是沒有下顎的那一小撮胡須,襯托幾分成熟穩(wěn)重之感,想必此等裝扮定會讓人有些忍俊不禁。
兩人進入大堂后,立于中央,如兩尊銅鼎一般敦實。
伴隨著鎧甲的撥動聲,位于后方的將領面向司馬徽半膝而跪,大聲道:“祖字營偏將覃南,拜見越王!”
說罷,起身后又再度對著左右使俯身做揖,接著道:“拜見蘭左使、序右使!”
而前面那一員老將并沒有行此大禮,只是佇立著,夾著腋下的戰(zhàn)盔,對著主帥位雙手抱拳,行一禮,笑道:
“祖顧拜見越王!蘭左使,序右使別來無恙!”
那老將說著,也一便抱拳向蘭咎和序瑀行了一禮。
葉凌見罷,這才確定,此人便是五營軍中實力最為強勁的祖字營主將,更是赤煉劍之“仕”——祖顧祖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