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前悶殺葬花人。獨把香鋤淚暗灑,灑上花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qiáng)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有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程高通行本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
宋時代的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頭飾羽冠,頸細(xì)長,翅膀向內(nèi)卷,作欲飛狀;兩爪鋒利有力,立于蓮座之上。尾、身之間插有鏤空火焰形背光,其上飾水晶珠五粒,整器鎏金,工藝細(xì)膩,造型精美絕倫;宋時代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細(xì)膩的工藝和絕妙的造型使這件作品精美絕倫,亦代表了大理國金銀器工藝的高超水平。
我在皇宮、王府。到處可以看見塔頂,象征權(quán)利的地方有大鵬金翅鳥的造型裝飾,金光燦燦。太陽下光彩奪目。
“王兄,這大鵬金翅鳥對于我們有什么意義?”
凱哥他也就是王兄,喝了一口從剛才路過的酒肆買的酒。
“這味道真淡?!?p> “啊。你問這個呀,你讀佛經(jīng)不會嗎?”
“嗯?”
我不敢說完完全全都明白,因為只我是一知半解。
“還請王兄賜教,我知道它是迦樓羅,在我們大理國的國教佛教中亦是位列于天龍八部之一,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迦樓羅被稱為金翅鳥,而大鵬金翅鳥便是在兩者形象混淆后對鯤鵬或迦樓羅的稱呼。”
哥也沒有繼續(xù)追問我,而是似乎自顧自的說道。
“在大宋的中原的佛教寺廟中,迦樓羅常常以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之一的身份。會出現(xiàn)在供奉觀音的圓通寶殿中,全身白袍,人形,唯面部尖喙,仍是鷹形?!?p> 王兄一身白色錯金銀的軟甲按住一把鑲嵌寶石的大理刀。
“南詔國”
這大理刀是云南大理南詔大理國兵器。
正有謂:“蠻刀以大理所出最佳……今世所謂吹毛透風(fēng)乃大理刀之類?!贝罄淼队需I銷,柄部飾金,極名貴。
王兄的這一把刀鞘不但是純白銀打造。而且鑲嵌有名貴的寶石,鏤空錯金。
這寶刀又名南詔大理國土司刀,內(nèi)蘊于大理白族手藝人多年來研制鑄造藏刀的經(jīng)驗之上,憑借個人超絕的領(lǐng)悟力和工藝的精湛水平,設(shè)計鍛造出來的符合南詔國文化底蘊的手工藝收藏品。注重手工參與的重要性,力求產(chǎn)品達(dá)到手工極致之美,再現(xiàn)南詔國時期古人尚武精神的凝練。
作為獨特的冷兵器時代的代表,舍棄了冷兵器的鋒芒利刃給人的冷血印象,努力鍛造的,是大理國白族工藝文化之美,展現(xiàn)深厚的別于漢劍的工藝之道。發(fā)揚一種埋沒已久的對手工藝術(shù)的鑒賞,而秉承精要的手工藝文化的白族工匠恰是對南詔大理國土司刀的完美詮釋。用“小錘敲出千年富”的手工匠人的精神去傾注每一把南詔大理國土司刀,寄魂魄與其上。
提到大鵬金翅鳥就不得不提這
佛教八部眾。
其中提婆,佛教中,天神地位并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受到更大更長久的福報而已,被稱作提婆。佛教認(rèn)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時有五種癥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或者說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的“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著名的大梵天原為婆羅門教的創(chuàng)世神)、帝釋天即眾神的領(lǐng)袖,原為雷雨神兼戰(zhàn)神、多聞天、持國天、增長天、廣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共33重天。
也就是我那個公元2010年的現(xiàn)代在去任何一個大一點寺廟都有的四大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梵文:Dh?tarā??ra;藏名:Yul-hkhor-bsrun:“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hù)眾生,護(hù)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住須彌山白銀埵,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或阮琴,有兩義:一、弦樂器松緊要適中,太緊則易斷,太松則聲不響,表行中道之法;二、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fù)責(zé)守護(hù)東勝神洲,以乾闥婆、緊那羅、富單那、毗舍阇等為持國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梵文:Virū?haka;藏名:Hphags-skyes-po:“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hù)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住須彌山琉璃埵,身為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有兩義:一、寶劍象征智慧,慧劍斬?zé)溃欢?、為的是保護(hù)佛法,不受侵犯。他負(fù)責(zé)守護(hù)南贍部洲,以鳩盤茶、薜荔多等為增長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
西方廣目天王,梵文:Virūpāk?a;藏名:Mig-mi-bzan,Spyan-mi-bzan:“廣目”意為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hù)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紅色,穿甲胄,手纏一條龍或是蛇,有兩義:一、表世間多變之意,二、是龍神的首領(lǐng)。另一手上拿著寶珠,表內(nèi)心不變之意。他負(fù)責(zé)守護(hù)西牛賀洲,以龍王等為廣目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梵文:Vai?rava?a;藏名:Rnam-thos-kyi-bu / Jambhala:又名毗沙門,“多聞”意為頗精通佛法,以福、德聞于四方。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為綠色,穿甲胄,左手臥銀鼠,右持寶傘或作寶幡,有兩義:一:傘蓋代表要保護(hù)自己的內(nèi)心不受外面環(huán)境染污;二、用以遮蔽世間,避免魔神危害,以護(hù)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他負(fù)責(zé)守護(hù)北俱蘆洲,以夜叉與羅剎為多聞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娜迦,有的店熟悉對吧。
暴雪開發(fā)的《魔獸爭霸Ⅲ》及《魔獸世界》中的一個種族?想岔了吧。
那迦,是護(hù)衛(wèi)佛法的有功之臣,專司興云降雨。在《佛經(jīng)》里,娜迦擁有大量的珠寶,是海里的富豪。在古印度人很尊敬龍,認(rèn)為水中生物以娜迦的力氣為最大,下雨是娜迦從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的。
八部眾之一的夜叉。
這夜叉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lǐng)夜叉八大將,護(hù)眾生界。
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guān)其來源,說法不一。據(jù)《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tài)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這個乾闥婆。
乾闥婆是香神或樂神。原為婆羅門教崇拜的群神,據(jù)稱是侍奉帝釋天而司奏伎樂之神。乾闥婆是佛教中歡樂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為少女形象,體態(tài)豐滿,飄帶飛揚,凌空飄蕩,極為優(yōu)美。
在印度神話中,乾闥婆是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yǎng),身上發(fā)出香氣的神,熟諳并揭示上天的奧秘和圣理,被視為太陽光焰的化身。相傳,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之一,他們?yōu)樘焐駛渲铺K摩酒。
還有阿修羅,其實阿修羅這個詞似乎現(xiàn)代用得很多,比如漫畫《火影忍者》里就有阿修羅對吧。
阿修羅又被叫做天帝。還有大阿修羅王之稱。
大阿修羅王:
在《長阿含經(jīng)》中記述:有一位大阿修羅王,名叫羅睺。住在須彌山之北,大海之底。海水浮懸在他宮殿之上,四面的風(fēng)護(hù)持著宮門。他的王城縱廣八萬由旬,內(nèi)外七重城廓,高達(dá)三千由旬。金城銀門,園林清泉,眾鳥合鳴。他的身形高出須彌山一萬由旬,高達(dá)二萬八千由旬。每月十五日,到大海中化現(xiàn)巨大的身體,海水只淹到他的臍下,頭卻高出須彌山頂,手障日月。日月天子見其丑形,驚恐害怕,不敢出來,所以天地失去光明。
“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
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佛教經(jīng)籍稱阿修羅為“非天”或“劣天”,意思是無端挑起戰(zhàn)爭,男極丑女極美,他與鬼蜮有相似之處,卻不是鬼蜮;他與人一樣有七情六欲,卻不是人。他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又極端丑惡的怪物。據(jù)佛教傳說,阿修羅與帝釋天是冤家對頭,總是互相爭斗不休。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天族有美食而無美女,所以互相嫉妒搶奪,最后阿修羅族戰(zhàn)敗被逐出天界,居于彌盧山洞窟中。
這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
這就是我們大理國的守護(hù)神。
在古印度神話中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其形象為半人半鳥,生有鷹首、利爪和喙,身軀和四肢則與人無異。佛經(jīng)中稱為金翅鳥,妙翅鳥,頂潁鳥,食吐悲苦聲等,而受此影響的中國神話中也誕生了一種金翅大鵬鳥。
迦樓羅居住在四大洲的大樹上,渾身金光閃閃。平時靠捕食龍為食。據(jù)說迦樓羅飯量極大,每天要吃掉一條大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吃飽了就飛回樹上睡覺,等他臨終時,大龍小龍一起吐出毒焰,出于食品安全的考慮不能再吃。
饑腸轆轆的迦樓羅在天空上下翻飛七次之后,便落到金剛輪山頂上。這時他一生所吃的龍的毒素一起發(fā)作,迦樓羅也因此自焚而死,身體化為灰燼,只剩一顆心臟被火煅燒成為純青琉璃色的寶珠,成為天神們喜愛的飾物。
大理國的守護(hù)神。鎮(zhèn)守一方,吃龍的守護(hù)神。守護(hù)在蒼山洱海之畔,守護(hù)一方太平。
接下來是緊那羅,也被稱為歌神、歌樂神、音樂天。原為印度神話中的神仙,后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中的歌神。據(jù)《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據(jù)《華嚴(yán)經(jīng)·探玄記·卷二》載,緊那羅外形像人,但頭頂長一角,人見人疑,故也稱為疑人、疑神。緊那羅擁有美妙的歌喉,還善于舞蹈,是帝釋天的執(zhí)法樂神。佛教畫作中,緊那羅通常膝上安放橫鼓或兩個豎鼓,作擊鼓演奏法樂之勢。
還有一位是摩呼羅迦。
大蟒神,人身龍頭.善于演奏樂器,同時也力大無比,該神原本是腹行類,但由于其智力較低而無知,反而能得道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的命運,脫胎換骨成為神祇。
《維摩經(jīng)略疏》卷二云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渡崂柦?jīng)》云:“摩睺羅伽神者。布施護(hù)法性好嗔恚。故受今身?!?